唐诗五首集体备课讨论稿
1. 古代诗歌五首 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这五首古代诗歌。
2.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3.品味诗歌的意境。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并背诵这五首古代诗歌。 (2)感悟古代诗歌的内容。
2.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朗读《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2.就诗歌不理解之处质疑。 二、导入 这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杨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唤起我们美好的情怀。朗读时应该讲究抑扬顿挫,在朗读中要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与诗人同喜共悲,然后再作客观评析。
三、正课 1.朗读《观沧海》,要求读得富有节奏感,读出作者的感情。 2.作者作品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
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有《魏武帝集》。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3.关于汉乐府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配乐歌唱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4.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交代观海的地点,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开阔,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描写由此拓展开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
“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赞美之词。在这水波澹澹的大海上,最先映人眼帘的是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辽阔的大海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天萧瑟,洪波涌起。
虽然已到秋天萧瑟、草木零落的季节,但岛上依然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诗人面对萧瑟的秋风,极写大海辽阔壮美,波涛汹涌,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感伤的情调,表现作者壮阔的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两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慨,写出大海的气势和威力。
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 5.小结。
这首诗写登山望海的景象,气势雄浑,表达了作者壮阔的胸襟和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第二课时 6.朗读《次北固山下》。
7.作家作品简介。 王湾,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诗人。玄宗开元年间进士。
开元初,为荥阳主簿。五年至九年,参与编撰《群书四部录》。
官至洛阳尉。《全唐诗》存其诗十首。
这首五言律诗最早见于《国秀集》。诗题的“次”字是停宿、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三面临江。诗人这次途经北固山去游吴中,但见船下江水潮平岸阔,头顶南雁北归,触发了心中情思,于是写下这首传世佳作。
8.赏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首联“客路”点明自己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己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写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颈联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尾联,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
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9.小结。 这首诗借停泊北固山下所见,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给人以积极、乐观、奋发的艺术享受。
四、作业 第三课时。
2. 数学集体备课中的讨论稿怎么写
《“公顷和平方千米”备课稿》摘要:1公顷的大小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图片,在操场上画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 知识点 梳理分析 通过观察,计算,推理,想象,实际测量等活动丰富1公顷的表象,在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公顷。
相 关:◇ 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试卷(B)◇ 综合能力训练(五)◇ 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试卷(A)◇ 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教学内容 课 题 认识公顷 讨论记录教学建议课 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 认识1公顷〔要领指导〕形成1公顷的观念,知道它有多大,学生可以在听和看中接受,也可以在操作实践中体会.教学中要为学生选择多种渠道,各种形式的活动,在头脑中留下1公顷的印象.可以让学生经历以下活动:想象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计算1公顷是多少平方米,实际感知1公顷,联系实际寻找参照物等.教学难点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要领指导〕通过具体形象的活动,让学生借助可感的事物体会1公顷的大小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课前准备 图片,在操场上画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知识点梳理分析 通过观察,计算,推理,想象,实际测量等活动丰富1公顷的表象,在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公顷的认识.教学活动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景,引入公顷1,谈话: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想一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2,欣赏一些图片,读一读文字.问:你有什么发现 你想知道什么3,揭题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1,认识1公顷的含义.(1)猜一猜:1公顷有多大(2)找一找:1公顷有多大 (阅读书本)(3)算一算: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3,尝试单位换算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四,课堂小结,开展评价.2006-2007学年固城中心小学五数集体备课教案集体备课讨论稿 主备人:赵幸龙教学内容 课 题 认识平方千米 讨论记录教学建议课 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培养主动探索的习惯.教学重点 认识1平方千米〔要领指导〕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根据对已学的面积单位的认识,猜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的面积,接着揭示1平方千米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推算平方千米,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 感受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以及与平方米,公顷间的进率〔要领指导〕学生很难借助熟悉的情境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教学时主要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的含义.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课前准备 图片,知识点梳理分析 教材利用实物图片呈现数据,在此基础上指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再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平方千米,平方米,公顷之间的进率,认识1平方千米的含义.教学活动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景,引入平方千米二,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感受1平方千米1,告诉学生1平方千米是多大2,算一算1平方千米是多少平方米.3,想办法算出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三,活动总结,明理内化.。
3. 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学校把集体备课作为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载体。在实施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改进了教师单独备课的不足之处,同时又充分挖掘了教师个体的潜能,凝聚智慧,努力形成强大的集体优势,让有效的集体备课成为教师喜欢参与的校本教研活动,从而逐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推动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有效性;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035
任何事物都有其不完善的地方,它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认识、思考和改进。集体备课作为我国新课程改革中一种新的备课方式,同样需要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思考和改进。以下是笔者对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有效性的几点看法。
一、增强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同感
调查发现,一些学校开展的集体备课存在教师应付现象,认为集体备课可有可无。这主要是部分教师缺乏对集体备课的足够认识。因为教师这一职业存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特殊性,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教师更加看重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两个高级层次的需要。因此,增强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同感,让教师真正认识到集体备课的价值所在,并从心里上自愿接受学校安排的集体备课活动
4. 如何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1、明确集体备课的操作流程 一般来说,集体备课按以下流程操作:一是形成原始教案。主备教师根据规定的教学内容,认真研读教材,教参,查阅相关资料,并按课时形成“原始教案”,同时做好发言准备。
发言材料可包括:编者意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育设计理念、施教策略及练习、练习和作业设计、教学上的注意点等,组内其他教师也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为讨论做好准备。二是组织集中讨论。
按实际教学进度,提前一周,由备课组长组织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会上,主备教师必须向同组教师作“中心发言”,解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即说课),与会教师再集思广义、相互切磋,发挥集体的群策群力和协作精神,对每个“原始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初步形成“集体教案”。
“中心发言”和“集体讨论”体现互补,既发挥个人的专长,又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三是形成集体教案。
主备教师辨证吸收组内教师的教学建议,博采众长,对原始教案进行必要的调整,拉开行距打印,打印稿人手一份。四是形成上课教案。
上课前,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集体教案”,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并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整和再补充,使之更贴近自己的教学实际。五是形成教案反思。
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上课教案”进行批注,并认真撰写“教后感”,以便为下一轮的集体备课提供参考。2、强化提高集体备课实效的措施集体备课使教师的集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但是若管理不善,势必使之流于形式,起不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因此要特别注重强化对集体备课的全过程管理,做到“一超前”、“三落实”、“三检查”。
“一超前”是指主备教师要提前一周备下一周的课。“三落实”即一是落实时间,每一周或两周分年级备课组固定时间按教学进度集体备课。
二是落实人员,即按教学内容结合教师特点落实主备人员。三是落实责任,推行行政人员挂靠备课组制度,将全体行政人员分派到各个备课组,全程监督、指导集体备课活动,并将集体备课的成效纳入行政人员的考核,增强责任意识。
“三检查”即一查活动开展的情况,每位教师到岗情况。二查集体备课活动记录,重点查主备教师的中心发言和集体讨论情况。
三查教师通过增、删、改、补形成的上课教案以及教学反思撰写情况,检查评价一般每月一次,检查评价的结果要与教师的评优、晋职、奖金挂钩。[学习心得]集体备课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
围绕课堂教学,通过集体参与,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彼此交流,集思广益,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较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搞好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教学研究和讨论,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整体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特别是对于一个师资不平衡的乡镇小学,大力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显得的犹为迫切。在学习上文的基础上我制定了我校的集体备课计划其基本程序为:个人精备→集体研讨→课后反思。
1、个人精备备课组长在集体备课前两天确定下周每课时的主备人(即集体备课时的中心发言人),主备人在深入研究课标、学生、教材、教辅的基础上对市局提供的教学设计进行思考与调整(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环节,作业分层设计、拔尖补差的内容等)。2、集体研讨根据教务处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地点,各备课组成员准时参加集体备课活动,由备课组长主持、记录(各课时的重点调整内容、作业布置、拔尖补差内容),中心发言人说课,同组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并将统一后的调整意见记录在教学设计上。
使教学设计更加充实、完善、符合实际,实现教学进度,教学设计,作业布置,拔尖补差、阶段测试“五个统一”。3、课后反思针对课堂教学实施中的得意或失败之处进行独立、深刻反思,记好教后记(35周岁以下的教师,每月上传两篇到学校主题帖),并在备课组中及时交流、分析。
为了让集体备课获得实效还应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1、每个行政组成员根据分工蹲点到各备课组,全程召集、指导、协调备课组活动,分管校长、主任在集体备课时巡视检查集体备课活动情况。2、开展集体备课录象评比。
每周随机确定两个备课组对活动过程实行1小时的现场摄像进行评比,并按考勤考绩方案实施奖惩。3、与六认真检查相结合,不定期地检查备课组记录,了解五统一的具体落实情况,每次检查后将情况及建议及时在备课组长会议上反馈。
4、参加片的集体备课前,各备课组长也要指定好各课时的中心发言人,按时参与,有效互动,活动后指定专人写好活动感想教教导处上传,每次集体备课的参与情况争取获得上级教研部门的好评。
5. 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当前,集体备课倍受推崇,并已成为校本教研活动中的重头戏和亮点。
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的思想。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尤其在提倡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今天,集体备课显得尤为重要。集体备课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师个人思维的局限,发挥集体的智慧,能够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也是广大教师走进新课程、探索新教材,实现自我成长的有效之路。
近几年来,我校语文组一直在探索集体备课的模式,现将一些做法交流出来,与各位共同探讨,期望能有更大收获。 一 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很久以来,我们都喜欢这样一句话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发挥个人潜能,这一点固然正确。可是,试想一下,如果八仙的本领我们个个都会,那是不是就法力无边了?而集体备课,恰好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博采众长的机会。
怎样利用集体备课提高个人素质,丰富我们的课堂,首先就要统一思想:集体备课不是将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了同年级的各位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最后合在一起;集体备课也不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由各位任课教师分头在线查找,将各大教育网页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课件成功下载, 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更不是某一个人的独角戏,集体备课不是对个人能力的抹杀,而是我们集体智慧的升华。所以在进行集体备课之初,我们先是由校领导召开分管学科领导会议,强调集体备课的重要性及实施办法,然后再分头召开备课组长会议,层层落实精神,引起全体教师的高度重视。
只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才能在集体备课中积极参与,共同进步。 二 深入学习,更新观念。
活到老,学到老。新的时代,新的育人观念,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尽快转变观念,我们语文组在每学期开学之初,就制定了学习计划,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集体学习上级下发的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相关书籍,深入了解精神,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结合自身情况,写出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建设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已经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真实地走进我们的教学生活,是大势所趋。
我们的课堂,已经不再是教师一统天下,而是教师与文本间、学生与文本间、师生间、生生间的思维对话;我们培养的人才,已经不是膜拜老师,只认书本的书虫,而是面向社会,勇于创新,敢于质疑的新型人才。如何实现课堂上的和谐高效,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备课环节。
所以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率,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三 分工明确,合作共赢。
(一)求真务实原则 集体备课不是为了做花架子,不是为了迎接上级领导的检查,而是在集体探讨中,解决我们个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实实在在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同时,有价值的资料的保存,也减轻了我们教师今后的备课压力。
(二)求同存异原则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思想,允许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但备课组应求大同存小异,在教师各抒己见中达成共识,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三)成果共享原则,通过集体备课,每位教师既可以向别人学习,又可以让别人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在相互学习中实现共同提高。
实施过程:集体备课我们分为分配课题,独立备课,讨论定案,完善个案,反思提高五个环节,根据每个环节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目标、内容、形式、要求。 第一步:分配课题,明确目的 开学之初,各备课组就利用教研活动,讨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根据教师的特长及教材的特点,安排好备课内容和每篇课文的中心发言人。 第二步:分头进行,备出个案。
在进行集体研讨前,每个教师应该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弄清所备课的内容在本册,本章节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的三维目标,设计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设计突破关键点的思路;结合教学目标、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探究性的问题情景;设计合理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设计了切合实际的、贴近学情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板书、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个人的教学研究是集体备课的实效性的保证,没有个人的思想,盲目利用他人提供教学资源,套用他人的经验操作教学,教师会完全失去了自我,专业成长也会变得缓慢,集体备课也没有质量可言。所以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教法,通过自主思考形成融注自己思想的个案。
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产生很多的教学设想和疑问,为集体备课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借鉴个人以往的教学经验。
第三步:交流研讨,形成共案。 在个人都对教材有所了解的情况下,集体备课不再是盲目的,无准备的。
在集体研讨时,先由中心发言人说课:即说课标要求、内容特点、学情分析、三维目标确定、教学过程、教法学法等。然后由组员发表补充意见,全组讨论,集体商定后,确定集体教案。
中心发言人说课是集体备课的重要环节,通过说课,在组内开始有针对性地讨论。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反问中心发。
6. 一年级数学下册<位置>集体备课的发言稿
点军一中八年级数学第五章《位置的确定》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及讨论稿 彭克香一. 本章所处的地位:第五章《位置的确定》是第三学段“图形与坐标”的主体内容。
“图形与坐标”是“空间与图形”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之一,它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作为第一、二学段“图形与位置”的发展,本章不仅呈现了“确定位置的多种方法、平面直角坐标系”等内容,而且也从坐标的角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平移、轴对称的数学内涵;同时又是本册第六章“一次函数”的重要基础。
二. 本章的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物体位置的确定有多种方式和方法,能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2)理解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并能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内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或根据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3)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4)能知道一些特殊点坐标的特征,能根据这些特征求一些特殊点的坐标;(5) 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化后点的坐标的变化和坐标变化后图形的变化。2.过程、方法目标:(1)让学生通过感受实例,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表示物体的位置;(2)通过联想、模仿,初步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3) 通过画图,体会点的坐标的变化引起的图形的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构成更广阔范围内的数形结合,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及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体验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3)通过探讨图形坐标的变化与图形的形状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意识、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形成学生良好的数学观。三. 本章的教学思路:本章按照先一般、后特殊的编排方式,首先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使学生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然后让学生立足于非常实际的背景材料,比较系统地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内容;最后,通过“变化的鱼”这样一个趣味性较强的话题,将图形坐标的变化与图形形状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本章力图以现实的题材呈现有关内容,以有趣的、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呈现“由点找坐标、由坐标确定点的位置、建立简单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等内容,力图反映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通过“变化的鱼”呈现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图形变换,如电视屏幕上的各种画面处理等。对于确定位置的多种方式,本章通过形式多样的题材(如“怪兽吃豆豆”、“电影院找座位”、“地图上确定城市的位置”等)将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定位方法呈现在每个学生面前,其中既有反映极坐标思想的定位方法,也有反映直角坐标思想的定位方法。
这种呈现方式,一是为了使学生在相对轻松、有趣的活动中理解坐标思想及其由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和丰富的情感、态度(尤其是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是在大量实际运用中掌握确定位置的基本方法,以及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四. 本章重难点:1. 本章重点:建立直角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
2. 本章难点:(1)建立直角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2)理解图形变化后点的坐标的变化和各点的坐标变化后的图形的变化关系。五. 本章教学建议:1. 注意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亲身体验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2. 注重演示实验,如用计算机进行动态演示,来反映位置的确定与坐标变换之间的关系,以及平移、旋转、轴对称间的关系。
六. 本章课时分配:内 容 课时 重 点 难 点1.确定位置 2 平面上物体位置的确定 物体位置确定的几种方式与方法的掌握2.平面直角坐标系 3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确定的方式及表示方法。 平面直角坐标系数字模型的建立及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
3.变化的“鱼” 2 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回顾与思考 1 平面内确定位置的方法,平面直角坐标系 图形变化后点的坐标的变化和各点的坐标变化后的图形的变化关系。七. 本章需要集体讨论的几点问题:1. 每节内容课时的增减;2. 落实重、难点内容的具体操作;3. 其它问题。
7. 怎样集体备课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其具体运作方式如下:
1、组织管理:
集体备课由教学处(或教科研室)实施管理。一般由教研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公共科和规模较大、门类较多的专业教研组可分成若干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实施,教研组长指导并参加各小组的备课活动。
2、活动过程:
(1)活动准备——“二研”、“三定”
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大纲,通知中明确集体活动的“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
(2)集中研讨——“四备”
集中研讨即组长在集体备课时间里召集本组教师提出备课要求,听取中心发言人的发言,讨论备课提纲。讨论中心发言人提出备课提纲时,应包括备重点、备难点、备教法、备作业(还应包含单元检测)。讨论时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允许不同意见的争鸣。
(3)修改提纲——“五统一”
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中心发言人修改备课提纲,要充分体现“五统一”:统一教学思想,,统一“双基”、“双力”(智力、能力)和“双育”的内容与要求,统一课时安排,统一达标题目,统一考核要求。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
(4)撰写教案
各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备课提纲和各班的学情,撰写教案。此时,在不离开“五统一”的前提下,发挥各人特长。
(5)信息反馈
下一次集中时,把根据备课提纲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
3、时间安排:学校可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每学期规定几次,或每周一次。视各校各组教师组成情况而定。如果将每周集体备课的时间排进课表,那就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了。
二、集体备课必须坚持“三性”原则
1、统一性原则。
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步教学,具体实施中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检测评估等必须统一。特别是教学进度和目标检测,一旦失去了统一,就不能在集体讨论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及时矫正教学实践。
2、超前性原则
分配撰写备课提纲的任务和提供备课提纲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课教师的提纲准备任务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一并分配,便于教师早作准备,收集资料,钻研大纲和教材。备课提纲的讨论一般要超前一周。
3、完整性原则
划定备课任务应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据教材的单元或章节来划分比较合适,切忌人为地将教材割裂开来。
三、集体备课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
集体备课,不仅仅是集中讨论,一般采取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的形式。如果仅仅依靠听中心发言人的说课,讨论是不能成功的。要发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讨论的时候才可能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所以,个人钻研是前提。这大概就是“功夫在诗外”。集中讨论时,组长要善于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还要善于总结,概括大家的长处,指导中心发言人整理备课提纲。
2、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关系。
备课是讲课的基础,讲课以备课提纲为指导。集体备课之后,由一人或几人进行试教,每次教后及时组织评课。执教者发挥自己的特长,上出自己的风格。备的内容统一,教的风格可以百花齐放,方法可以各有不同。概括地说,备课要统一,上课在不离开备课提纲的情况下,可以百花齐放。千万不能出现“千人一面”的局面。
3、正确处理好骨干领路与培养新教师的关系。
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一般挑选本组骨干。一来有把握,二来组长也省心。备课是贯穿于每学期的全过程,从培养新教师的角度出发,也应给新同志压压担子,让新同志来当“中心发言人”,同时采取“青蓝结对”的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这样可以一举数得。
8. 如何开展有效的集体备课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1 明确集体备课的目标和意义 集体备课是借教师的集体的智慧碰撞和群体的思想交流,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凸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使课堂教学在更高的层次中进行。其目标是多元的:从学的层面讲,它的目标是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获得习惯与方法,同时也获得学习的体验,使每一个学生在这堂课里有所收获; 从教的层面讲,它是通过对教材的把握、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有效集体备课是研训合一的重要载体,有效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2 确定集体备课的内容和要求 2.1 备学生。
为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设计教学,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具体的教学行为。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同时还要进行对于本节知识的学情分析,包括学生已具备哪些知识与技能?哪些还没有掌握?哪些知识学生自己就可以学会?哪些需要教师引导?最后还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期获得学生的最大发展。
2.2 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教师应当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在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智力的开发、情感的培养上下功夫,确立三维目标。目标应具有操作性和检测性,体现创造性和发展性。
另外,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一种规定,应体现以学生为主。 2.3 备教学重点、难点和注意点。
详备突出重点的方法、突破难点的策略和归纳注意点的方式方法,以便设计合理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活动方案。 2.4 备教学深广度的把握。
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准确把握知道、了解、理解、应用、初步学会、学会等认知层次。这些认知层次是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和该知识点在本学科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考虑,而提出的不同教学要求。
在备课中,不仅要备出各知识点,而且要分别用A、B、C等注明教学认知要求,以便把握教学和练习的深度、难度和广度。 2.5 备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充分开发资源的今天,备课本身也成了一个有待开掘的金矿。教师要将教材资源和其他课程资源有效整合,创设教学情境,在备课中更多地考虑学法的指导,考虑学生的全员参与,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
因此,备课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提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生成与发展。 2.6 备习题的选择。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注意点、深广度,设计有梯度的习题,并在体现梯度中让学生有所选择,做到因材施教。 3 确立集体备课的策略和程序 首先,应固定集体备课的各次备课内容与要求。
其次,为了避免盲目性,开学初,应由备课组长组织一次全科性的集体备课,主要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研究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问题,再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编排体系,制定好本科集体备课计划,安排好各次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并打印出表单遵照执行,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这样,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1 个人自备形成初案。集体备课是在教师个人钻研、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与研讨。
如果没有个人的教学研究、没有个人的思想,盲目地利用他人提供的教学资源、套用他人的经验操作,则教师完全失去了自我,仅依靠集体备课,其生命将是没有阳光的。因此,在组织集体备课前,教师个人首先按照备课内容和要求,思考并形成较高质量的初案,这样才能保证交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集体备课的效果。
3.2 集体交流形成共案。在有融注思想的初案保障下,集体备课有了生命的根基。
在集体交流时,先由主讲教师说课:即说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突破、深广度处理、情境创设、习题选择、困惑、反思等,然后组员根据自己的初案发表不同的意见。通过说课,组员相互比较,在组内开始有针对性讨论。
可以就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辩论和思考,对一些具体的知识点、习题设计等进行研究研讨,也可以对一些形成性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建议和意见。同时,组员提出自己在备课时产生的困惑,供大家商榷。
集体交流后,主讲人综合集体的意见,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教学方案,对初案进行修订,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共案。 3.3 个人修改形成个案。
集体共案形成后,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对已研究好的教学思路加以反思修改,把握精髓,灵活应用。形成积众家之长,又兼有自己个性的个案,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学。
3.4 教后反思形成精案。教学需要反思。
在个案的课堂实践中,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对各环节的操作性进行验证,对其成败加以追记,做到每课必反思,记录成教学后记。同组交流、归纳、订正,由主讲教师将共案进一步整理成精案,为提高下一轮集体备课质量打下基础。
总之,集体备课永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提高过程,尚需广大教师们去积极探讨和论证,笔者希望有更多热心于教法研究的教师们,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根本上更新观念、。
9. 怎样集体备课
是这样滴:
一般搭伴教一个年级的几个语文老师会有一个年级组长,比如说五年级共4个班,其中某语文老师是该年级语文组长,那么该老师就把任务分配下去,该年级每一位语文老师(包括自己)把该学期的语文教案分成四个部分,一人负责一部分,最后把这四部分整合起来,装订。作为一个资料,叫集体备课。
这份备课只是作为一个大的提纲,不是需要四人每人人手一份的。各位老师自己手上还是有一本自己的备课本的。一个学期内教务处或者是教导处会来检查一到两次,也许更多。平时也许还要开会研究下一个单元的一些重难点。
电子备课流行开来以后,领导们又发现大家都是打印稿,没有手写的了,不方便检查。。所以又要求还是手写备课,真是烦死了。
对于集体备课,其实老师们就是把自己的备课本中的那一部分总结一下,重新打印一份交上去就好了,手写真是没那么多时间啊。。
各地规矩不一样哦,你还是问问你同事比较稳妥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