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人剑术高
1. 唐朝三绝中剑术高明的叫什么名字
裴旻 péi mín 唐开元间人.据《独异志》载,他“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漫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入,观者千百人,无不凉惊栗”.又据《历代名画记》,画家吴道子因见裴旻剑舞,“出没神怪既毕,乃“挥毫益进”.诗人李白曾从其学剑.文宗时,称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为“三绝”,世人称他们三人分别为“诗仙”“草圣”“剑圣”.裴并以善射著名.任北平守时,北平多虎,他一日射虎三十一头.见《新唐书·李白传》. 开元年间,裴旻因母亲去世,想请大画家吴道子在天宫寺作壁画超度亡魂.吴道子说:好久没作画了,如果裴将军一定要我画的话,只好先请将军舞一曲“剑舞”好启发一下我的画思.裴旻当即脱去孝服,持剑起舞,只见他“走马如飞,左旋右抽”,突然间,又“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室而入”.被抛起数十丈高的剑,竟然能用手持的剑鞘接住,使其直入鞘中,真是剑技绝招.当时,几千名围观者为之震惊,赞叹不已.吴道子也被那猛厉的剑舞气势感动,画思敏捷,若有神助,于是挥毫图壁,飒然风起,很快一幅“为天下之壮观”的壁画就绘成了.。
2. 听说历史上李白的剑术盛唐第一 是不是真的
一、李白会剑术是真的。但不是第一,而是第二。第一的是裴旻。
二、解读:
李白不仅文采斐然,其剑术亦是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造诣非同一般。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代三绝。虽然“三绝”中没有李白的剑术,但其剑术之高却仅位于裴旻之下,居唐朝第二。
据统计,《全唐诗》李白诗中“剑”字共出现了107次,除去作为地名的“剑阁”3次,“剑壁”1次,武器之“剑”犹有103次之多。属于剑的“铗”出现了1次、“吴钩”1次、“吴鸿”1次、“湛卢”1次、“干将”1次、“莫邪”1次、“青萍”2次、“秋莲”2次、“霜雪”2次、“匕首”3次、“龙泉”4次。总计,“剑”字共出现了118次(统计时把“吴钩霜雪明”,“空余湛卢剑”,“剑花秋莲光出匣”,“拙妻莫邪剑”,“吾家青萍剑”分别计做1次),分布在106首诗中,约占全诗总数的10%。
三、人物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3. 真实李白的剑术到底有多高,真的剑仙一说吗
一、李白的剑术只是舞剑的水准,没有格斗杀敌之本领,原因如下:
1、佩剑只是当时文人的一种习俗和作派,就像中世纪的西方贵州都爱佩剑,而且也会舞这么几下。 李白时代,很可能也是类似情况。文人也爱配个宝剑,并且喜欢舞两下。看唐朝的图画,好像好多人都佩剑。
2、《新唐书·李白传》中记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与韩荆州书》中,有一段自我介绍,”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说明李白本人会剑术,但未有杀敌之介绍。
二、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3]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4. 李白的剑术水平究竟有多高
上一个回答的 不知道别瞎说
《新唐书·文苑传》里说过,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
李白不仅文采斐然,其剑术亦是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造诣非同一般。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代三绝。虽然“三绝”中没有李白的剑术,但其剑术之高却仅位于裴旻之下,居唐朝第二。
证据有三, 第一他杀过人。不要以为杀人很简单,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刺客和军士才能懂得了手,平常人事到临头是会阵脚大乱的,更别提什么手刃数人了。 战国时期秦舞阳也就杀了一个人而已,都被人传说成勇士了。这一点就算证明不了李白武艺的高低,也能证明他的胆魄,以及“专业性”,他是个地道的游侠,而不是文人玩儿票;
第二他的师父是当时公认的第一高手裴旻。即使裴旻因为李白的诗词给李白面子,但是师徒关系在过去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要是李白太差劲,裴旻绝不会教李白,因为将来出去丢的不仅是李白自己的脸面,还有裴旻的脸面。 所以起码李白的武功底子,是得到了当时天下第一剑客的承认和教导的。
第三是李白有徒弟。李白写过一首诗,叫做《赠武十七谔》,序言里说的大意就是他的门人武谔,是个质朴深沉的豪侠,崇拜古时候要离那样的刺客游侠,所以周游江湖。听说李白的儿子陷落在山东乱军之中,于是来拜访李白,自告奋勇去帮李白把儿子接回来。李白为此作诗相赠。能开门授徒,可见李白的剑术已经到了宗师级别了。
5. 唐代诗人李白会武功吗
是的,你不妨看一下这篇文章 李白的武功比他的诗更好 摘要:认为“剑”法比“诗”艺强,这是李白自己的看法;记住了李白的“诗”而忘了李白的“剑”,这是世人的悲哀…… 高力士之所以甘于为李白脱靴,恐怕不是佩服李白的“诗”,而是佩服他的“剑”,大有英雄惜英雄之意。
从古到今,人们只知道李白是一位“斗酒诗百篇”的伟大诗人,他平生留下900多首诗,篇篇让人陶醉,句句令人叹赏,万口相传,代不绝响。 须知,李白还是一位武功高强的剑客! 李白年轻的时候行侠仗义,到处打抱不平,曾亲手杀过人。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你以为李白的《侠客行》只是写他所景仰的古时的侠客吗?不是,是暗写他自己的经历。这一点,当时的人魏颢在编写李白诗集时就说过:“(李白)少任侠,手刃数人(亲手杀死过几人)”。
这一“手刃数人”的事件,其始末李白和魏颢都语焉不详,大概是有所顾忌。但李白从不后悔做了这件事:“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侠客行》)。“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
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结袜子》)。他自负是把脑袋拎在手上,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侠士”、“豪客”! 可以推测,李白25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绝不是为了考科举而离开家乡(他终生没有参加当时的“高考”),而是因为杀了人,要避避风声,同时借此机会“横行”天下,以实现自己成为大侠或者将军的梦想。
李白最引以为自豪的不是自己的“文才”,而是“剑术”。他在向别人推介自己的特长时曾说:“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
明明白白的强调:“文章”非我之长,“剑术”才是我的至爱。他生怕别人会因为他的五短身材而瞧不起他的功夫,解释性地说:“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义气!”(《上韩朝宗》)李白身材不够高大(不足一米七),但身轻体健,有万夫不挡之勇!这一点,史书有记载,《新唐书·文苑传》就特别指出,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
《旧唐书》也记载:李白“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高力士不是一般的太监,他是当时武林第一高手!唐玄宗召其进宫是选他做贴身警卫,有了他,玄宗每夜就可高枕无忧——安全有保障。
李白敢于“引足”(伸出腿)让高力士“脱靴”,既说明他有傲气,更说明他有武功做底子,凭添了几分自信。否则,高力士“脱靴”时稍稍做点手脚,李白至少会落个“趾骨骨折”或“胫骨骨裂”之类伤残。
反之,高力士之所以甘于为李白脱靴,恐怕不是佩服李白的“诗”,而是佩服他的“剑”,大有英雄惜英雄之意。当然,高力士毕竟非良善之辈,他吃了这次亏,后来报复李白时也是往死里整。
他居然“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之”(《新唐书》)。高力士将李白平时所写诗句摘录下来交给杨贵妃,杨贵妃读了大怒。
所以每当玄宗皇帝想提拔、重用李白时,杨贵妃便从中阻拦。李白的什么诗激怒了杨玉环呢?史未明载,但无非是“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古风》)、“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妾薄命》)之类,暗指杨妃是惑乱朝政的妲己、郑袖,指玄宗为昏愦的商纣王和楚怀王。
后来,李白便因此被逐出长安了。可见李白因武功保卫了自己而因文才害了自己! 李白还曾凭武功“逼退饿虎”。
传说李白与好友吴指南行走于山中,突遇猛虎,吴指南惊吓过度,当场死去。此时李白如逃走,猛虎便会撕食吴指南尸体而不会追赶他。
李白为了保全朋友的遗体,竟冒着生命危险与猛虎对峙,最后终以手中剑逼退饿虎。 其实,在唐代,作侠客、作大将是当时年轻人的普遍追求,是一种人生观,是太平盛世的时代精神。
李白说他“忆昔作少年,结交赵与燕。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留别广陵诸公》),“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
……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司马将军歌》);杨炯说:“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行》);李颀说:“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古意》);高适说:“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燕歌行》);岑参说:“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李贺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等等,概莫如是,实风尚所致。所以,李白看重自己的武功而轻视自己的文章,这,一点也不奇怪。
李白一生曾两次投军,一次是安史乱中,为了平叛保国,他投了永王李璘,结果李璘被肃宗以有扩兵叛乱的野心而收杀,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另一次是他六十一岁时,太尉李光弼率兵攻打史朝义(史思明之子),李白又去投军,结果半路上病重而回,次年就去世了。
这也是李白尚武的明证。 当然,李白的诗写得好,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诗仙”,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但李白并不是专业诗人,成为所谓“诗人”,不是他的人生目标。那时的人写诗,就像今天的人写日记、开博客一样,是记述一种心情,他因此“不小心”就成了诗人。
这不是他的本心,他的本心是作侠客,当大将(当然,他也想当宰相,并自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