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繁盛教学活动设计

    1. 《元曲的兴盛》的教案怎么写

    元曲繁荣的原因 元代在中国历史上是很短暂的,但是国力空前强大的,元曲能和和唐诗、宋词并例齐名是非常了不起的,元代戏曲兴盛原因一、戏曲兴盛的基本前提1、城市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元杂剧的兴盛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2、观众统治阶级和广大市民的文化要求.元朝的贵族对歌舞、戏曲的爱好,有不少文献记载.二、元杂剧兴盛原因的几种说法元杂剧在当时十分繁荣,从而使它在文学史上获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地位.后人对其繁荣的说法不一.明沈德潜《万历野获编》和臧懋循《元曲选序》认为元代以词曲取士是元杂剧发达的原因.李开先说是元朝政治衰微,文人沉下僚的结果.王国维则把之归于元初科举之废.孙楷第的认识就全面了一些.他认为元宫廷特尚杂剧,时人之爱好,书会才人与俳优密切合作.三、元杂剧兴盛的三大原因1、艺术原因:各种戏曲艺术的积累和发展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的成熟的文学剧本.传奇小说、话本小说等为戏曲准备了故事内容,并且提供了为人民所熟知的人物形象;说唱诸宫调的乐曲组织和曲白结合形式直接影响了戏曲的体制;各种队舞使戏曲的舞蹈身段和扮相更加美化;傀儡戏、影戏也给吸取的舞蹈动作和脸谱以影响.它们的发展使戏曲表演艺术渐趋成熟,同时也为产生优秀的文学剧本准备了条件.1、政治原因:元政府的文化政策2、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倍受歧视.“门第卑微”“职位不振”促使一部分人从事戏曲活动.3、经济原因:城市的畸形发展。

    2. 幼儿园唐诗将赴吴兴登乐游原的教案怎么写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盐在水里会溶解并了解什么是饱和盐水。

    2、能探索出用铅笔和粉笔可以解密。 3、在游戏中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盐、水、杯子、吹风机、排笔、铅笔、粉笔、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放ppt引入,出示ppt喜羊羊小朋友与喜羊羊对话,引出饱和盐水写在纸上的密码。 二、初次解密活动: 1、观察密码纸发现什么; 2、如何解密,幼儿猜测; 3、尝试用饱和盐水在纸上写些字来解密,知道盐在水里会溶解,并了解什么是饱和盐水。

    4、尝试用铅笔解密。 三、幼儿解密操作: 用铅笔或粉笔可以解密成功。

    四、说一说: 1、幼儿说自己解出的密码。 2、解喜羊羊送的密码纸上的密码。

    五、听着音乐向羊村出发。

    3. 请你为我爱背古诗的活动设计一个开幕式

    “我爱背诗词” ——一次课内背诵比赛活动设计 一、活动的目的 1、巩固学生的背诵成果,更好的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

    2、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3、陶冶学生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二、活动过程 (一)宣传发动:宣传活动的意义,动员学生积极准备和参加。 活动举行的前两周,就该告知学生:我们要举行一个什么样的活动,活动如何组织。

    动员大家积极准备。 这个准备过程本身就具有重大意义。

    在此过程中,很自然地就实现了活动的第一个目的。 (二)制定活动方案。

    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教师要预先制定详细可行的活动方案,并事先告诉学生。 1、活动准备工作 1)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每组设组长一名。

    组长负责将本组成员按1——14编号。编号结果一式两份,一份交老师处,一份组长保留。

    2)老师负责出题。从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的63首诗词中选取60首写在60张小纸板上,每张纸板上写下一首诗或词的题目及首句,并标上由几号同学来回答该问题。

    60张纸板,每4张为一组,分为15组。为使操作方便,每一组题目由同一编号的同学来回答。

    如,第一组题目由各组的1号同学来回答。制作得题目如下: 3)由全班同学民主推选A、B两位同学作评委,再推选C、D两位同学当记分员。

    2、比赛组织方法 比赛开始时,四位组长上台从60张纸板中自由抽取题目。并把抽到的题目交给要回答问题的同学。

    比如,组长抽到的题目是要由1号同学背诵的,就将该题交给1号同学。1号同学拿到题板后,先读题,即先让大家知道你要背的那首诗或词的题目,然后再将该诗或词背出来。

    1号同学背出题目后,评委及时给分,全对得10分。在背下来的前提下,如有个别错误,错一处,扣一分,扣完为止。

    如果1号同学没有背出来,在规定的时间内(20秒等待),本组内有同学替他背出来了,本组得分为5分;否则,得分为0分。 为公平起见,各组背诵的顺序可这样安排。

    背诵第一组题目时,按照一组、二组、三组、四组的顺序;背诵第二组题目时,按照二组、三组、四组、一组的顺序;背诵第三组题目时,按照三组、四组、一组、二组的顺序;背诵第四组题目时,按照四组、一组、二组、三组的顺序;后面的依次类推。 3、评分与记分。

    评委按要求口头给出分数,记分员取两位评委的平均分记录。为保证记录的准确性,两位记分员可平均分配任务,C记录一组、二组的得分,D记录三组、四组的得分。

    4表彰及奖励 本次活动中,得分最高的组被评为“优秀学习小组”,本组每位成员获得纪念品一份。 5、活动计划用时45分钟。

    (一) 组织比赛。 1、文艺委员提前在黑板上用彩笔写下“我爱背诗词”几个大字,字的周围可作一些装饰,再写上“博闻强记”“谁与争锋”的标语,尽可能制造一点比赛的氛围。

    2、学生提前分四个组坐好,组长坐在最前面。 3、教师是主持者,教师宣布活动开始后,按比赛规则进行。

    组长抽到题目后,根据手头的编号表将题目送给需要回答问题的同学,此时,教师可凭自己的编号表,观察一下,是否存在作弊现象。如,这道题目本该由10号同学回答,但是由于10号同学成绩不好,组长把题送给了成绩较好的3号,这是不可以的。

    评委对于同学的背诵一定要认真聆听,公平给分;记分员要认真记录。这一点学生可以监督。

    评分表如下: 成绩组别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比赛结束,记分员算出总分,排出名次。 5、教师宣布比赛结果,表扬并发奖。

    (四)操作中注意的问题 1、搞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动员大家尽最大努力准备,这样才能实现活动的目的;教师本身也要熟悉活动的过程,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2、由于是课内组织的活动,各组回答问题可按较固定的顺序进行。

    如果采用抢答形式,有可能会因气氛过于热烈而出现不好控制的局面,有可能会影响其他班级的正常教学。 3、把全体同学都编号,做到人人参与。

    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恰当分为几个活动小组。我教的这个班56人,正好可分为四个小组。

    4、保证活动的公平性,公平是大家积极参与的基础,否则,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 5、如果时间充裕,可调换每组题目的标号(即本由1号同学回答的问题可改为让2号同学回答,依次类推),继续比赛。

    三、活动效果及引发的思考 这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首先,活动的趣味性吸引了大家,同学们热情高涨事先都做了充分准备,比赛中,高度积极,就连平日不爱学习的同学,都能背出抽到的题目,超出了预计的效果。

    2)其次,活动的举行激发了大家新的学习热情,在后来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3)再次,这次活动让大家觉得诗词的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爱上了诗词,“我爱背诗词”变成了大家由衷的心声。

    这次活动给我的启发也很多。学生的学习状态关键在教师的引导。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多思多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 唐宋诗词的繁盛时期,

    《渔家傲》不见于唐、五代诗词,北宋晏殊、欧阳修填此调居多.《词谱》卷十四云:“此调始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取以为名.”晏殊,北宋初期"婉约派"词人之一,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从词作者的生平年代分析,《渔家傲》应于北宋真宗至神宗年间填词居多,多出自晏殊及其弟子之手.代表作举例: 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晏殊〔北宋〕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 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北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 举例唐诗繁荣的表现

    唐诗的繁荣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唐诗不仅拥有一支声势浩大的作者队伍,更重要的是这支队伍中名家辈出,巨匠迭现,因而 其“尖锐”的程度, 是前代和后代都无与伦比的. 无论是诗歌体制的完备, 还是技巧的成熟, 无论是意境的高远,还是韵律的精严,无论是揭示生活的深度,还是反映现实的广度,都已 经达到殆难后继、不可逾越的地步.尤为可贵的是,唐代许多优秀诗人还不断将探求的视角 和耕耘的犁头伸向新的未经开拓的领域, 努力出以嘎嘎独造的艺术风貌, 让人们听到自己独 具音色的引吭高歌,而不愿随人作计,拾人余唾.正因为题材、风格和形式的多样化,唐诗 不仅以其所表现的积极向上的生活理想和精神风貌给后人以感染, 而且以其所显示的异彩纷 呈的艺术画面和审美情趣给后人以陶冶.

    6. 唐诗兴盛与宋词繁荣

    唐代皇帝的爱好与唐诗的兴盛 一般都认为盛唐是东方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

    它以气吞日月的磅礴声势、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刻意求新的独创精神,缔造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又一个光彩夺目的高峰,而唐诗无疑是这座文化高峰上的璀璨明珠。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精华,蜚声四海,映照古今,其内容之广泛,体裁之多样,艺术之精湛,都是历代无法与之相比的。

    若追溯唐诗的起源,应该说是魏晋以来文风不断转变发展的结果,但唐诗的繁荣又确实得益于唐代统治者的“导向”作用。唐朝的皇帝,特别是前期的皇帝几乎都擅长诗赋,多有作品传世。

    作为一代英主的唐太宗不但在政治上具备雄才大略,同时也是一位写诗高手。虽然他的诗宫廷味较浓,但他的示范作用影响了他周围的文人学士,并进而影响了一个时代。

    唐玄宗的祖母武则天与伯父唐中宗也都是诗人,他们倡导宴饮赋诗,群臣应制,有时一次多至百篇,那些不擅长作应制诗的大臣,便很难参与朝会。到盛唐时期即玄宗、肃宗时期,也是唐诗最繁荣的时期,诗坛人才辈出,群星璀璨,风格各异,流派纷呈。

    高适、王昌龄的边塞诗,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更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终将唐诗推向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 唐诗的繁荣,除皇帝爱好的原因外,也得益于诗歌在士子入仕中的导向作用。

    唐以进士科取士,应试者必须长于作诗,而这也就成为士人们获取功名的正路,唐诗也因以诗赋取士而繁盛起来。高宗时,进士科加试“杂文”(诗赋),是以诗文茂美者入选之始。

    及至盛唐,诗赋取士更见推重,玄宗朝的进士及第或位极卿相者如张说、张嘉贞、张九龄等,都是精于诗赋的。唐朝的文官几乎无一不是诗人,诗作数量之多实在惊人。

    清康熙时曹寅辑的《全唐诗》,所收诗达48900多首、作者达2300多人。应该说,这一数字虽然惊人,但仍然不是全部。

    朝廷看重诗人,世人仰慕诗人,诗人在盛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遇。在这种社会导向下,许多文人学子都把追求诗“境”作为自己的理想,诵习诗赋也成了士子入仕的敲门砖。

    李白刚到长安时,因没有什么名气,便带着自己的诗作去晋谒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贺知章。贺看了他的《蜀道难》,扬眉赞道:“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于是他把李白推荐给玄宗,李白得以“供奉翰林”,从此名扬天下。

    那些慕名者也接踵而至,以得李白品题为进士中举之捷径。有个叫魏万的人,从河南跟踪李白,奔波三千里,终于得到李白的《还山诗》一首,魏万靠此诗居然金榜题名。

    我们从这里不难看出,社会的导向作用对唐诗的发展与繁荣有着何等的影响。 宋代的文人政治与宋词的极致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其时,不但宫廷内设有教场,在许多城市也都有歌楼伎馆,甚至有些官僚豪绅家里也有歌伎舞女,这种社会风尚为宋词的普遍发展提供了条件。宋词数量巨大,近人唐圭章编的《全宋词》,含著名词人1330多家、作品19900多首。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

    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

    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影响久远。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