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续拾目录
1.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愿无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出自
冯唐《三十六大》之二十四<;大喜>;里的“其三十”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翻译:
希望会有一段岁月让我们一起回想,并且情深不渝直到两人的头发都白掉。
这是示爱的话。比喻夫妻间相爱,白头偕老。
关于扩展资料
类似的诗: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此诗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1974-1978年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见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
2.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出自哪里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此诗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1974-1978年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见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全诗为: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所引当出自网文《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想必是网文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对原诗有所改动。该文颇凄美,遍转各网站。
3.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全文什么意思啊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此诗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1974-1978年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见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全诗为: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所引当出自网文《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想必是网文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对原诗有所改动。该文颇凄美,遍转各网站。
意思是:感叹两人相爱却不能长相守的无奈辛酸。
我觉得诗中的无奈可能是由于年龄的差距,还有距离的远近,此诗和流传于网络的《最远的距离》有异曲同工之妙。尤其是后面的那几句: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 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 相互了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 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 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 一个却深潜海底
4.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出处
我在《读者》中看过这篇文章,很感人,每次看都哭。
也推荐给你看看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此诗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1974-1978年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见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全诗为: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所引当出自网文《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想必是网文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对原诗有所改动。该文颇凄美,遍转各网站。
5.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老》的全文及赏析
此诗和流传于网络的《最远的距离》有异曲同工之妙。尤其是后面的那几句,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还有距离的远近 全文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此诗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想必是网文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对原诗有所改动。该文颇凄美,遍转各网站。
意思是:感叹两人相爱却不能长相守的无奈辛酸。
我觉得诗中的无奈可能是由于年龄的差距。1974-1978年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全诗为: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所引当出自网文《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见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