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三百写爱情

    1. 求《唐诗三百首》中的爱情诗作

    说到唐朝爱情诗,李商隐当之无愧独占鳌头.下面就给楼主介绍下我喜欢的两首

    无题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2. 唐诗300首,里面的亲情

    游子吟

    朝代:唐代

    作者:孟郊

    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写在溧阳。此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3. 描写爱情的优美诗歌

    NO.1《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注:这是苏东坡的爱妾王朝云死后,有一天他梦见亡妾之后写的感怀诗。

    我第一次听说这首诗好像是在马景涛版的《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赵敏、小昭三人出发去冰火岛,沿途张无忌有感而发,背诵苏轼的另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赵敏原是蒙古人,因此动怒,觉得张无忌针对自己,质问他明明苏轼还有一首怀念亡妻的词,他不念,却非要念这首。那时候,不懂得词里面的意境,直到学了这词,忽然明白,在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执子之手是一种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种境界,生死相许也是一种境界。

    在这世界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的爱叫相依为命。那是天长日久的渗透,是一种融入了彼此之间生命中的温暖。

    NO.2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知道这首诗,是因为D,她是个喜欢诗词的人,初中的时候,手里就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之类的书,我也是个爱读书的人,奇怪的是,我只能记住这首诗的前四句,后面的怎么也记不住,这首诗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我住长江上游,你住长江下游。天天思念你而见不到你,却共饮着同一条江河水。

    这江水啊—— 要流到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这段离愁别恨又要到何年何月才会结束?但愿你的心同我的心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一番相思情意了。” 你道,我只记得那前四句,应该是我个人爱好,对那种爱而不得的感觉情有独钟吧。

    NO.3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注:这首诗表达了长年行役于外的将兵思念家乡和妻子的心情。

    这首诗里,最喜欢的莫过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因为它最被人们熟知,看到那八个字,眼前就有一副很美好的画面,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和老奶奶,执手漫步在沙滩上、公园里、林荫道上。

    其实原本,我一直以为,前面一句是,生死契阔,与子成说,不过那不重要。

    “生生死死悲欢离合,我曾对你说过,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爱情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经的起平淡的流年。

    NO.4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注:这是一首情歌,出自于汉乐府民歌,是主人公自誓之词:海枯石烂,爱情仍然坚贞不变,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

    很多人跟我一样知道这首诗,归功于琼瑶的《还珠格格》,那时候被夏紫薇的才气吸引,被小燕子的搞笑逗乐,羡慕于,那样的世界,竟有那样执着的感情。有时候在想,这些人怎么会想到这样的誓词,不知道为什么忽然间想起了法海放出白娘子的条件“除非,雷峰塔到,西湖水干。”

    现在的人早已经没有了这样的诗情画意。还是古人简单、单纯的多。

    NO.5《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因为这首诗,我又想起了很著名的一首诗《乡愁》,虽然它不是描写爱情的,但是,却是我读过的所有诗中最喜欢与最感动的 。 NO.6《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注:这首诗词忘了是高中还是初中学的,最熟悉的当然是最后两句,脑子里忽然间闪现出好多电视剧里,男女主角为了安慰对方,往往就会背这两句。

    其实一直不是很喜欢这首诗,觉得它是俗气了些,牛郎织女的故事,觉得已经听的烂得透顶,这是小时候,奶奶讲的睡前故事。长大了,不免觉得这两句话不怎么符合我的人生哲理,要么就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要么就干脆不要,我最讨厌拖沓。

    感情的事还是干脆一点好,既然全世界都不希望你们在一起,那么还是放手吧。毕竟对于全世界来说,你只是小小的一粒微尘,不是么。

    NO.7 《雁邱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4. 带有感情说的古诗词

    无题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评析】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

    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了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已成千古传诵的名句。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

    “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

    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

    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东风”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

    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两个"难"字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难"是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可见这对恋人的爱情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和辛酸。

    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开凭借的是春风之力,而春风力竭,则群芳凋逝。

    花尚如此,人又能怎样呢?诗人在这里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 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

    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

    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

    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

    《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

    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 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

    上句是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

    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

    5. 找一些有关爱情的诗

    这是我写的一首,觉得还行~

    君不见南国佳人缥缈过,余香缭梁终难散。

    君不见醉里西施颦蹙绕,竟日抑抑寡难欢。

    身似弱柳拂漫与,三寸金莲遗飞尘。

    罗袖微抖惊物梦,纤指轻扬断客魂。

    疑是化外飞仙降,天有贬娥苟凡人。

    沉纹鱼,落傲雁,闭娴月,羞娇花。

    远观空溢彩,林幽人寂独徘徊。

    霞起无声湖胜静,玉臂环垂徒娉婷。

    一腔柔意谁与抒,解心知音苦难寻。

    春至不解花有意,冬临偏作风无声。

    望穿秋水人日瘦,灯短日长苦黄昏。

    两日现,三日藏,

    流光易逝摧人老,今我长唱郁女殇!

    唐诗三百写爱情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