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劝君莫惜金缕衣打唐诗6

    1. 6、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杜秋娘原是间州人,也就是现在的江苏镇江。虽出身微贱,却独禀天地之灵秀,出落得美慧无双,不仅占尽了江南少女的秀媚,而且能歌善舞,甚至还会写诗填词作曲,作为歌妓曾风靡了江南一带。她十五岁时,艳名被镇海节度使李锜风闻,设法以重金买入府中充任歌舞姬。一般的歌舞姬都是学一些现成的歌舞,为主人表演取乐;人小心高的杜秋娘却不甘埋没在李府成群的歌舞姬中,暗自思量,自写自谱了一曲“金缕衣”,在一次李锜的家宴上,声情并茂地演唱了给李锜听。李锜此时已年过半百,却也雄心不减,当他听了杜秋娘唱的一曲“金缕衣”,心中的欲火不禁被煽动起来。在他看来,这小曲充满了挑逗,虽然他已不是“少年时”,但临近暮年,似乎更要抓住美好年华的尾巴,及时享受生命乐趣,这小女子简直太知他的心思了!

    顿时,李锜对杜秋娘大为欣赏,当时就决定把她收为侍妾。李锜与杜秋娘成了一对忘年夫妻,但因两人都热情如火,所以春花秋月中,这对老夫少妻,度过了许多甜蜜醉人的时光。

    这时唐德宗驾崩,李诵继位为顺宗,顺宗因病体不支,在位仅八个月就禅位给儿子李纯,是为唐宪宗。唐宪宗年轻气盛,一登基就决心扭转国内藩镇割踞的离散形势,因而采取强制手段,试图削减节度使的权利。身为节度使的李锜为之大为不满,依仗手中的兵力,举兵反叛朝廷,在朝廷大军的镇压下,叛乱很快平息,李锜也在战乱中被杀。杜秋娘作为罪臣家眷被送入后宫为奴,依据她的专长,让她仍旧充当歌舞姬。有心的秋娘趁着为唐宪宗表演的机会,再一次卖力地表演了“金缕衣”。唐宪宗李纯这时倒正是青春“少年时”,曲中那种热烈的情绪深深感染了他。再看那演唱的女子明艳而雅洁,气韵在众佳丽中独高一格,不禁为之心动;况且此曲还是由她亲自创作,才情也不一般。不久,杜秋娘被封为秋妃。

    作了秋妃的杜秋娘深受宪宗宠爱,她的一笑一言,一举一动,都别有风韵,令年轻的宪宗为之沉醉。春暖花开时,他们双双徜徉于山媚水涯;秋月皎洁时,又对对泛舟高歌于太液池中;午窗人寂时,共同调教鹦鹉学念宫诗;冷雨凄凄的夜晚,同坐灯下对奕直至夜半。期间情深意挚,颇似当年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翻版。然而,比起纵情放荡的杨贵妃,杜秋娘又高一筹,她不仅与宪宗同享人间欢乐,而且还不著痕迹参与了一些军国大事,用她的慧心和才智,为皇夫分忧解劳。

    唐宪宗执政之初,由于锋芒凌利,对藩镇采取强压手段,引起藩镇纷纷的不满。后来番邦犬戎侵犯大唐边境,宪宗对藩镇施以宽柔政策,不但抵御了外侮,而且取得了本土的安定,使唐室得到中兴。宪宗之所以能及时转变态度,除了大臣的建议外,重要的还是靠秋娘枕边风的吹拂,她以一颗女性的柔爱之心,感化着锋芒毕露的唐宪宗。 国家太平后,手下有大臣劝谏唐宪宗用严刑厉法治理天下,以防再度动乱,这建议颇合宪宗的性格;但秋娘闻言则说:“王者之政,尚德不尚刑,岂可舍成康文景,而效秦始皇父子?”见识深远,入情入理,让唐宪宗不能不信服,也就依了她的意见,以德政治天下。 秋娘在唐宪宗身边,似乎既是爱妃、玩伴,又是机要秘书,几乎占居了宪宗的整个身心,使宪宗对其他佳丽无以复顾。当国家逐渐平定昌盛之后,宰相李吉甫曾好意劝唐宪宗可再选天下美女充实后宫,他说:“天下已平,陛下宜为乐。”唐宪宗此时还不到三十岁,而宪宗则自得地说“我有一秋妃足矣!李元膺有‘十忆诗’,历述佳人的行、坐、饮、歌、书、博、颦、笑、眠、妆之美态,今在秋妃身上—一可见,我还求什么?” 自古女子的命运多掌握在别人手中,而出身微贱的杜秋娘,却敢于凭着自己的才智向命运挑战,博得了一段辉煌的历程。

    此诗另一显著特色在于修辞的别致新颖。一般情况下,旧诗中比兴手法往往合一,用在诗的发端;而绝句往往先景语后情语。此诗一反常例,它赋中有兴,先赋后比,先情语后景语,殊属别致。“劝君莫惜金缕衣”一句是赋,而以物起情,又有兴的作用。诗的下联是比喻,也是对上句“须惜少年时”诗意的继续生发。不用“人生几何”式直截的感慨,用花(青春、欢爱的象征)来比少年好时光,用折花来比莫负大好青春,既形象又优美,因此远远大于“及时行乐”这一庸俗思想本身,创造出一个意象世界。这就是艺术的表现,形象思维。错过青春便会导致无穷悔恨,这层意思,此诗本来可以用但却没有用“老大徒伤悲”一类成语来表达,而紧紧朝着折花的比喻向前走,继而造出“无花空折枝”这样闻所未闻的奇语。没有沾一个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多耐人寻味,多有艺术说服力。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

    2. 三劝君莫惜金缕衣的整首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青天无云月如烛,露泣梨花白如玉。

    子规一夜啼到明,美人独在空房宿。

    空赐罗衣不赐恩,一薰香后一销魂。

    虽然舞袖何曾舞,常对春风裛泪痕。

    不洗残妆凭绣床,也同女伴绣鸳鸯。

    回针刺到双飞处,忆著征夫泪数行。

    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

    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

    一去辽阳系梦魂,忽传征骑到中门。

    纱窗不肯施红粉,徒遣萧郎问泪痕。

    3. 劝君莫惜金缕衣,( )

    金缕衣

    开放分类: 文学、唐诗、中华文明

    金缕衣 杜秋娘(唐)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注解】:

    1、金缕衣:以金线制成的华丽衣裳。

    2、堪:可。

    3、直须:不必犹豫。

    【韵译】:

    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

    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

    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诗词赏析]

    此题作者《全唐诗》为无名氏。这首诗含义比较单纯,反复咏叹强调爱惜时光,

    莫要错过青春年华。从字面看,是对青春和爱情的大胆歌唱,是热情奔放的坦诚流

    露。然而字面背后,仍然是“爱惜时光”的主旨。因此,若作“行乐及时”的宗旨看

    似乎低了,作“珍惜时光”看,便摇曳多姿,耐人寻味。

    4. “劝君莫惜金缕衣”全诗是什么啊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词语解释】

    金缕衣:指华丽贵重的衣服。

    堪:可以。

    直须:只该,就应该。

    【诗文解释】

    我劝诸君不要太珍惜那华贵的金缕衣,我要劝诸君应当爱惜青少年时代的青春年华。如同鲜花盛开之时应该及时摘取一样,切莫要枝上无花之时再去摘取,那可就要落空了。

    【诗文赏析】

    上联用赋,下联用喻,反复咏叹「珍惜时光」的主题。「千金散去还复来」,金钱可以再得,然而青春却一去不返。全诗结构简单,节奏迂回徐缓,琅琅上口。

    此题作者《全唐诗》为无名氏。这首诗含义比较单纯,反复咏叹强调爱惜时光,莫要错过青春年华。从字面看,是对青春和爱情的大胆歌唱,是热情奔放的坦诚流露。然而字面背后,仍然是“爱惜时光”的主旨。因此,若作“行乐及时”的宗旨看似乎低了,作“珍惜时光” 看,便摇曳多姿,耐人寻味。

    5.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是劝人怎样的诗句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后面两句是“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传说作者是杜秋娘,但是也传说正式作者不是杜秋娘,而且作者无法考究。

    那就两个传说各退一步吧,权当作者是一个女性~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大概表示是:一个女性劝你,别舍不得手上的银两,你要珍惜的是你年轻时的光阴,(因为钱花了还可以找可以赚,但是身子老了就不能回头不能挺起了)。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那个女性劝完男性后,又将自己比作花。说自己现在正是风华正茂,处于人生最迷人的时候,你要摘我的时候就赶紧来摘了,要不然到花凋谢的时候,我也老了,那时候就晚了~

    兄弟,采纳吧,原创呐~

    理解精辟独到,虽然表达不是很好,不过相信你能明白,而且我也觉得我对这诗的理解是最正确的。

    6. 唐代诗人无名氏写的《金缕衣》全诗是不是“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

    金缕衣 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

    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见杜牧《杜秋娘诗》及自注)。歌词的作者已不可考。

    有的唐诗选本径题为杜秋娘作或李锜作,是不确的。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

    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

    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两次出现,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

    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复中的变化。这两句诗意又是贯通的。

    “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何以如此?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贵如黄金也有再得的时候,“千金散尽还复来”;然而青春对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旦逝去是永不复返的。

    可是,世人多惑于此,爱金如命、虚掷光阴的真不少呢。一再“劝君”,用对白语气,致意殷勤,有很浓的歌味,和娓娓动人的风韵。

    两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似分实合,构成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其旋律节奏是纡回徐缓的。 三、四句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 “莫负好时光”那个意思。

    这样,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反复,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较大的回旋反复。但两联表现手法就不一样,上联直抒胸臆,是赋法;下联却用了譬喻方式,是比义。

    于是重复中仍有变化。三、四没有一、二那样整饬的句式,但意义上彼此是对称得铢两悉称的。

    上句说“有花”应怎样,下句说“无花”会怎样;上句说“须”怎样,下句说“莫”怎样,也有肯定否定的对立。二句意义又紧紧关联:“有花堪折直须折”是从正面说“行乐须及春”意,“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从反面说“行乐须及春”意,似分实合,反复倾诉同一情愫,是“劝君”的继续,但语调节奏由徐缓变得峻急、热烈。

    “堪折——直须折”这句中节奏短促,力度极强,“直须”比前面的“须”更加强调。这是对青春与欢爱的放胆歌唱。

    这里的热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胆,而且形象、优美。“花”字两见,“折”字竟三见;“须——莫”云云与上联“莫——须”云云,又自然构成回文式的复叠美。

    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与字的反复、句与句的反复、联与联的反复,使诗句琅琅上口,语语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的动荡,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诵读起来就更使人感到回肠荡气了。

    有一种歌词,简单到一两句话,经高明作曲家配上优美的旋律,反复重唱,尚可获得动人的风韵;而《金缕衣》,其诗意单纯而不单调,有往复,有变化,一中有多,多中见一,作为独立的诗篇已摇曳多姿,更何况它在唐代是配乐演唱,难怪它那样使人心醉而被广泛流传了。 此诗另一显著特色在于修辞的别致新颖。

    一般情况下,旧诗中比兴手法往往合一,用在诗的发端;而绝句往往先景语后情语。此诗一反常例,它赋中有兴,先赋后比,先情语后景语,殊属别致。

    “劝君莫惜金缕衣”一句是赋,而以物起情,又有兴的作用。诗的下联是比喻,也是对上句“须惜少年时”诗意的继续生发。

    不用“人生几何”式直截的感慨,用花(青春、欢爱的象征)来比少年好时光,用折花来比莫负大好青春,既形象又优美,因此远远大于“及时行乐”这一庸俗思想本身,创造出一个意象世界。这就是艺术的表现,形象思维。

    错过青春便会导致无穷悔恨,这层意思,此诗本来可以用但却没有用“老大徒伤悲”一类成语来表达,而紧紧朝着折花的比喻向前走,继而造出“无花空折枝”这样闻所未闻的奇语。没有沾一个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多耐人寻味,多有艺术说服力。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