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宋词史稿

    1. 唐诗宋词20篇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口号》(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食出野田美。

    酒临远水倾。 东流若未尽。

    应见别离情。 《别东林寺僧 》 东林送客处。

    月出白猿啼。 笑别庐山远。

    何烦过虎溪。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出自北宋诗人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月下独酌》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玉阶怨》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秋浦歌其十三》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关山月》 《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宿建德江》唐 孟浩然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月夜忆舍弟》唐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暮江吟》唐 白居易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霜月》唐 李商隐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泊秦淮》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枫桥夜泊》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中秋月》宋 苏轼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春夜》宋 王安石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采桑子》宋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1.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2.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 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3.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 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律水, 红掌拨清波。

    5.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刻塾何处来。

    6.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律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7.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8.登鹳鹊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9.春晓 孟浩然 招生信息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10.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11.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占几人回? 12.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3.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占川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14.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5.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16.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17.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吴词人。

    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9.别董大 高适 招生信息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20.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1.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柜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

    2. 求一篇关于唐诗宋词历史情怀的论文

    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 沮庭筠(约812-870年),本名歧,字飞卿,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世居太原,是晚唐著名的诗人、词家。

    也是当时作词最多,对后世长短句的发展影响极大的词人之一。 庭筠出身于没落的官僚贵族家庭,虽为唐初名声显赫的太原温氏后裔,但是,到他父亲这一代时,早是家道中落,衰微而已。

    他少年时代,即以善思敏悟。才华横溢而称著乡里。

    逮至长成,更是博闻强记,通晓音律,善为管弦,而且,尤以诗词文赋见长。世传,庭筠每入试,押官韵作赋,从不起草, “但笼袖凭几,每赋一咏,一吟而已”,故得“温八吟”之号。

    曾经“八叉手而成八韵”,又别称“温八叉”。大约是因为其长相较为丑陋的缘故吧,所以时人亦有称他“温钟馗”的。

    温庭筠虽然甚有才思,弱龄有志.然而,仕途却闭不得意。从28岁到35岁的八年之中,他屡屡应试,屡屡不第,尤其是最末一次应试,竟因恃才傲物,讥讽权贵,触犯上司,被诬为“有才无行”,再次名落孙山,以至于一生都未能得中进士。

    大约是唐直宗大中三年(849年)的前后,温庭筠以善于诗词,被当朝宰相令狐绹选用为考功郎中,进入相国的书馆工作。有一次,令孤绹看到他填的一首《菩萨蛮》词很好,就假冒自己的名字把它进献给唐直宗,并再三嘱咐庭筠为其保密。

    但是,温庭筠非常鄙夷令孤绹的这种行为,很快便把此事宜捅出去,弄得堂堂相国尴尬异常,大失体面。又一次,宣宗赋诗,上句用了“金步摇”,但对句一时怎么也想不出来,遂令庭筠来对。

    庭筠立即以“玉条脱”应对,宣宗听罢非常满意。当时在旁的令狐相国不知温庭筠所对词语的出处,庭筠便告诉他典出《南华经》,井很不客气地指出:“《南华经》是一部极普通的书,并非什么生僻著作,相国在公事之余,应读一点古籍才是。”

    他的这一番语带教训的批评,使令狐绹出乖露丑,遂把他忌恨在心。在一次科举考试中,庭筠替应试者提笔代劳,事发后,令狐绹便以他搅扰科场罪名,贬为隋县尉。

    此后,庭筠依附徐商,被任为巡官。在这段时间,他常与段成式、余知古、徐商等,往来唱和,吟诗作赋,度过他一生最愉快的几年。

    咸通七年(865年),徐商攉升宰相,任庭筠为园子助教。然而,好景不长。

    是年秋试中他竭力赞赏推荐邵谒的文章,而邵谒之文以激切的育词揭斥了时政,温庭筠也因此被罢官。从此,他落魄江湖,四处飘流,几年后,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

    在晚唐的诗人中,温庭筠声名鹊起,与李商隐齐名,史称“温李”;在晚唐的词家中,温庭筠填词最多,和著名的韦庄齐名。但是,他的诗作,无论思想境界,表述内容,还是艺术成就,都远不能和李商隐相提并论。

    至于他的词,尽管存在着题材狭窄,用词轻艳的不足,但在构思的精巧,语言的含蓄,声津的和谐等方面,都有自己艺术风格上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在词在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有着突出的贡献。半个世纪之后出现的花间词派,就是在他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

    对于温庭筠的品行,历来毁誉参半。不过从他那些充满脂粉香泽,浓艳重抹,刻意描述女子体态、容貌的词作来看,他的生活确是比较轻浮,比较放荡。

    这必然会影响他向更高的艺术境界升华,同时,也给后世的词人带来了不甚良好的影响。 婉约派 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两派的,一般认为是明人张□(字世文,著有《诗馀图谱》、《南湖诗集》。清人王士禛《花草蒙拾》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

    王又华《古今词论》所引张说,大意略同。稍晚于张□的徐师曾(字伯鲁,明嘉靖时人),在《文体明辨序说》中也指出:“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

    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徐师曾的说法与张□相近。

    婉约与豪放并不足以概括风格流派繁富多样的宋词,但可以说明宋词风调具有或偏于“阴柔”之美、或偏于“阳刚”之美的两种基本倾向,有助于理解宋词的艺术风格。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

    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 《为袁绍与公孙瓒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

    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

    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因此,前人多用“婉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软媚”(《词源》)、“绸缪宛转”(《酒边词序》)、“曲折委婉”(《乐府馀论》)等语,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调。

    明人径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应当说是经过长时期酝酿的。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

    3. 唐诗宋词最经典之作

    推荐一些比较经典的 一、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拨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三、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馀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四、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上四下绢的声旁)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眼前何时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六、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七、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八、雨霖铃(双调) 柳永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九、渔家傲 晏殊 画鼓声中昏又晓。

    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

    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

    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

    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

    人间万事何时了。 十、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

    4. 关于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首先就文学史来说,你所列举的代表了各个时期的最高文学成就。

    其次,这当中汉赋属于散文,楚辞、唐诗、宋词属于诗歌,而明清小说就不用说了吧? 楚辞有些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感觉,每句基本上7~9个字不等,大量使用虚词,最典型的比如语气词“兮”;唐诗的基本形式就是绝句和律诗,绝句共4句,律诗要8句,都可以分为五言和七言(即每句5个字或7个字);宋词句式不像唐诗那样整齐划一,而是长短错落参差。至于元曲,可分为元散曲和杂剧两种,前者属诗歌范畴,但要配乐歌唱;和宋词相比,大量使用无意义的衬字。

    后者属戏曲,即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形式。

    5. 唐诗宋词 蝶恋花 百度知道

    这不是《蝶恋花》,而是李煜的《虞美人》,似读si (四声)。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

    李煜,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②了:了结,完结。

    ③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⑤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品评】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