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部编版唐诗五首教学反思

    1. 古诗的教学反思怎么写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仙人指路 教学反思怎么写?5个要点不能少!于每一个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

    反思教学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那么,老师应该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1.记成功之举记录:(1)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2)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3)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4)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5)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6)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

    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2.记“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 记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4. 记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

    2. 古代诗歌五首的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这五首古代诗歌。

    2.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3.品味诗歌的意境。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并背诵这五首古代诗歌。 (2)感悟古代诗歌的内容。

    2.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朗读《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2.就诗歌不理解之处质疑。 二、导入 这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杨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唤起我们美好的情怀。朗读时应该讲究抑扬顿挫,在朗读中要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与诗人同喜共悲,然后再作客观评析。

    三、正课 1.朗读《观沧海》,要求读得富有节奏感,读出作者的感情。 2.作者作品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

    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有《魏武帝集》。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3.关于汉乐府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配乐歌唱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4.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交代观海的地点,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开阔,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描写由此拓展开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

    “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赞美之词。在这水波澹澹的大海上,最先映人眼帘的是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辽阔的大海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天萧瑟,洪波涌起。

    虽然已到秋天萧瑟、草木零落的季节,但岛上依然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诗人面对萧瑟的秋风,极写大海辽阔壮美,波涛汹涌,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感伤的情调,表现作者壮阔的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两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慨,写出大海的气势和威力。

    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 5.小结。

    这首诗写登山望海的景象,气势雄浑,表达了作者壮阔的胸襟和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第二课时 6.朗读《次北固山下》。

    7.作家作品简介。 王湾,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诗人。玄宗开元年间进士。

    开元初,为荥阳主簿。五年至九年,参与编撰《群书四部录》。

    官至洛阳尉。《全唐诗》存其诗十首。

    这首五言律诗最早见于《国秀集》。诗题的“次”字是停宿、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三面临江。诗人这次途经北固山去游吴中,但见船下江水潮平岸阔,头顶南雁北归,触发了心中情思,于是写下这首传世佳作。

    8.赏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首联“客路”点明自己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己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写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颈联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尾联,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

    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9.小结。 这首诗借停泊北固山下所见,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给人以积极、乐观、奋发的艺术享受。

    四、作业 第三课时。

    3. 5.《古诗词三首》的感想

    10、古诗三首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诗的内容,理解诗句,体会诗中抒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背诵这三首诗。

    4、能熟练运用学古诗的方法学习本课。 二、教学重点 解诗意,悟诗情。

    三、教具准备 :挂图,幻灯。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方法:谈话法,朗读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三、学生自主学习,师相机引导。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老大:年老。

    徒:徒然 …… [赏析]: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板书: 朝露----日希 生光辉-----华叶衰 珍惜时间! 东到海-----复西归? 不努力-----徒伤悲! 四、谈体会,读古诗,联系实际,试仿作最后两句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二、学生自主学习,师相机引导。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 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

    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

    “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三、交流,质疑。

    四、学习《出塞》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

    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五、布置作业。

    我们学校响应我的“号召”,全面减负,我这篇教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大家看是不是更简而更精。多多指教!。

    4. 古诗《小池》的教学反思怎么样写

    《小池》描写的是:初夏的景色,

    《小池》。唐。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翻译: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5. 诗五首教案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6. 《唐诗二首》将讲酒的反思感悟

    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给您写下这份检讨书,以向您表示我对违反规定这种不良行为的深刻认识以及再也不违反规定的决心. 经过今天的这件事之后,我冷静的想了很久,我这次犯的错误不仅给自己带来了麻烦,让同学们因为这种不怎么光彩的事而记住了我。

    而且我这种行为给班级也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破坏了组织的管理制度,在同学们中间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由于我一个人的犯错误,有可能造成别的同学的效仿,影响班级纪律性,对我们的班级形象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为此,我深深懊悔不已!这是一次十分深刻的检查,我对于我这次犯的错误感到很惭愧, 我感到很抱歉,我希望老师可以原谅我的错误,我这次的悔过真的很深刻。不过,人总是会犯错误的,当然我知道也不能以此作为借口,我们还是要尽量的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希望老师可以相信我的悔过之心。

    “人有失手,马有失蹄”。我的不良行为不是向老师的纪律进行挑战。

    我感到真的是很惭愧,怎么可以这么的让人失望。相信老师看到我的这个态度也可以知道我对这次的事件有很深刻的悔过态度,我这样如此的重视这次的事件,希望老师可以原谅我的错误,我可以向老师保证今后一定不会再违反规定。

    今天我真的是很深刻的认识到了我的错误,知道老师说的话就要听从,老师说的话也绝对会实现她的诺言,老师所要管的一定是为了我们学生好,所以我们不用挑战老师的纪律,我们还是学生,好好的听从老师的话,好好的学习好,让老师可以放心,让老师可以信任是唯一可以做的事情。犯了这样的错误,对于家长对我的期望也是一种很大的打击,家长辛苦的赚钱,让我们孩子可以生活的好一点,让我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可是,我却违背了家长的心意,我犯了这样的错误,简直是对于家长心血的否定,我对此也感到很惭愧,家长的劳累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每天为了生存而忙碌,为了家庭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所不能够了解的,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做他们的乖孩子,听从家长的话,家长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在现在这个社会上最可以信任的人,所以我们就要尽量的避免家长生气,不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烦恼。

    而我们作为他们最亲的人也不能够惹他们生气,这个都是相互的,当我们伤害到他们的心时,也是对于自己心的伤害,因为我们是最亲的人。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

    这次的事件我真的感到抱歉,希望老师可以原谅我,可以认可我认错的态度,我真的已经深刻的反省到我的错误了,希望老师再给我知错就改的机会。也希望同学也要引以为戒,不要犯和我一样愚蠢的错误了,这次的教训真的很大很大。

    错误的性质是严重的。我深刻认识到,每一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从而树立个人良好形象,也使我们班集体有一个良好的形象.其实,我也相信,每一个同学都希望班级给自己一个良好的环境来学习,也有一个名声在外的良好平台来展示自己,锻炼自己.但是,一个良好的环境是靠大家来共同维护建立起来的,而我自己这次却犯了错误,破坏了班级的和谐,是很不应该的,若每一个同学都这样犯错,那么是不会有良好的环境形成的!对违反纪律的同学也是应该的,更何况只是一份不是惩罚的惩罚!而这份检讨书真正的意义在于,让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督促自己改正!所以,老师把让我写检讨,也是为了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这点。

    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而付出代价!因此,我真诚的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育。我知道,作为班集体的一员,不触犯校规,不违反纪律,做好自己的事是一项最基本的责任,也是最基本的义务。

    但是我却连最基本的都没有做到。如今,错已铸成,留给我的是后悔莫及。

    我会以这次违纪事件作为一面镜子时时检点自己,批评和教育自己,自觉接受监督。我要知羞而警醒,知羞而奋进,亡羊补牢、化羞耻为动力,努力学习。

    我也要通过这次事件,提高我的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措施。也希望老师给一个重新认识我的机会,而不是因为违纪而认识我,对我印象深刻。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俗话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什么是细节?就是那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却十分重要的事情,一件事的成败,往往都是一些小的事情所影响产生的结果。细小的事情常常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一个细节,可以使你走向你的目的地,也可以使你饱受失败的痛苦。

    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无数个小的细节组成的,每一个都很重要。就好比是一条铁链,有无数铁环组成,无论其中哪一个铁环坏了,整个铁链也就没有用了。

    说实话,经过今天这件事,懊恼之余,也还有点庆幸。懊恼的当然是自己违反规定,庆幸的则是也正因为这件事刚好点醒了我,令我幡然醒悟。

    相信老师在看完这么多以后,也会了解到我对待这件事真诚改过的态度。希望老师在以后的日子里监督我。

    给我一个机会,我也能为建设更好的班集体而尽自己的一份力。

    7. 古代诗歌五首 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这五首古代诗歌。

    2.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3.品味诗歌的意境。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并背诵这五首古代诗歌。 (2)感悟古代诗歌的内容。

    2.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朗读《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2.就诗歌不理解之处质疑。 二、导入 这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杨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唤起我们美好的情怀。朗读时应该讲究抑扬顿挫,在朗读中要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与诗人同喜共悲,然后再作客观评析。

    三、正课 1.朗读《观沧海》,要求读得富有节奏感,读出作者的感情。 2.作者作品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

    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有《魏武帝集》。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3.关于汉乐府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配乐歌唱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4.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交代观海的地点,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开阔,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描写由此拓展开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

    “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赞美之词。在这水波澹澹的大海上,最先映人眼帘的是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辽阔的大海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天萧瑟,洪波涌起。

    虽然已到秋天萧瑟、草木零落的季节,但岛上依然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诗人面对萧瑟的秋风,极写大海辽阔壮美,波涛汹涌,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感伤的情调,表现作者壮阔的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两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慨,写出大海的气势和威力。

    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 5.小结。

    这首诗写登山望海的景象,气势雄浑,表达了作者壮阔的胸襟和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第二课时 6.朗读《次北固山下》。

    7.作家作品简介。 王湾,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诗人。玄宗开元年间进士。

    开元初,为荥阳主簿。五年至九年,参与编撰《群书四部录》。

    官至洛阳尉。《全唐诗》存其诗十首。

    这首五言律诗最早见于《国秀集》。诗题的“次”字是停宿、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三面临江。诗人这次途经北固山去游吴中,但见船下江水潮平岸阔,头顶南雁北归,触发了心中情思,于是写下这首传世佳作。

    8.赏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首联“客路”点明自己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己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写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颈联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尾联,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

    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9.小结。 这首诗借停泊北固山下所见,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给人以积极、乐观、奋发的艺术享受。

    四、作业 第三课时。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