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300案玉贵妃

    1. 请问唐诗三百首里赞美杨贵妃想吃荔枝的诗

    杜牧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叹 苏轼

    十里一置飞尘灰

    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阬仆谷相枕藉

    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

    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

    惊庭溅血流千裁

    永元荔支来交州

    天宝岁贡取之洛

    至今欲食林甫肉

    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

    莫生尤物为疮病

    雨顺风调百谷登

    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见武夷溪边粟粒芽

    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

    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

    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

    可怜亦进姚黄花

    2. 李白《清平调》三首到底是写谁的

    写的是杨贵妃,这是唐明皇召唤李白为杨贵妃所作,按照要求,择清调与平调,即《清平调》填词,故“清平调”也是词牌名。

    《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第一首歌颂杨贵妃的美艳,集万物之美于一身,美如仙女下凡。

    第二首,通过历史人物赵飞燕来烘托杨贵妃的美。第三首,直接歌颂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

    原文: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译文: 其一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 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其三 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春风中消解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735年,李白去拜见贺知章见到了玉真公主,写了恭祝玉真公主能够早日得道成仙的诗句,玉真公主很是受用。当时贺知章看了李白的《蜀道难》和《乌栖曲》,也非常欣赏他的才华,认为他是一个被贬到人间的仙人,于是两个人就经常在唐玄宗旁边夸奖他。

    742年,在他们俩的夸奖下,唐玄宗看了李白的作品,觉得不错,于是召李白进宫。唐玄宗见李白对答如流,非常的赞赏,于是就让李白供奉翰林专职给皇上写诗文娱乐。

    743年,唐玄宗与杨玉环同赏牡丹花,唐玄宗带了很多人助兴,其中有16名梨园弟子,还有一个著名艺人李龟年。 梨园是唐代训练乐工的一个机构,主要职务就是训练乐器演奏人员,同时选了一些跳舞子弟们在梨园里边学习音律。

    《新唐书,礼乐志》记载,玄宗懂得音律,又酷爱作曲,梨园弟子当中,如果有人有错误,他都能察觉出来。梨园里面的艺人,就是皇帝的梨园弟子。

    李龟年是唐代时的一个乐工,非常善于唱歌和演奏各种乐器,而且善于作曲,经常为皇帝唱歌,深得唐玄宗的恩宠,他们的感情是非常人能及的。古代有句话叫:千金易得知音难求。

    唐玄宗懂音乐,对李龟年来说可谓是知己。 唐玄宗觉得,陪着贵妃杨玉环去赏名花牡丹,这么有雅兴的事情,不能演奏陈词滥调,应该有新曲,于是派人把李白叫去写歌词,梨园弟子伴奏,李龟年演唱。

    李白来了之后,一口气儿写了《清平调》三部分,皇上一看好极了,然后就用了左乐28调中的清平调。创作完成后,伴奏响起来,李龟年开始演唱。

    3. 女主是宫女 在寝宫扫地被宠幸 册封玉贵妃

    基本体现在赏赐上! 对身份的赏赐、家族的赏赐!

    正一品:贵妃、淑妃、贤妃、德妃

    从一品:夫人

    正二品:妃

    从二品:昭仪、昭媛、昭容、淑仪、淑媛、淑容、修仪、修媛、修容、

    正三品:贵嫔

    从三品:婕妤

    正四品:容华

    从四品:婉仪、芳仪、芬仪、德仪、顺仪

    正五品:嫔

    从五品:小仪、小媛、良媛、良娣

    正六品:贵人

    从六品:才人、美人

    正七品:常在、娘子

    从七品:选侍

    正八品:采女

    从八品:更衣

    4. 李白写“杨贵妃”的诗词共有哪些

    《长相思·其一》 唐代: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清平调·其一》 唐代: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长相思·其二》 唐代:李白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唐代: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清平调其二》 唐代: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典故:文载,公元743年,,唐玄宗带着杨玉环,观赏沉香亭名贵牡丹。

    兴庆湖畔,他们漫步长堤,身后是空辇和一行最出色的梨园弟子。他们在花香月色之中,摆下歌舞。

    乐师李龟年正张罗着管弦班子准备唱的时候,唐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旧词?”命李龟年拿着金花笺召李白进宫谱写新词。哪想到这时李白已和几个朋友在酒楼里喝醉了。

    李龟年赶快用冷水激醒他,叫人把李白架进宫中,说明圣旨令其写词。半醉半醒的李白借着酒兴,一气呵成,一挥而就,写下了三首《清平调》。

    自是,李白才名益著。 《清平调其一》赏析:赞美杨贵妃,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这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

    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 《清平调其二》赏析: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

    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5. 古诗300首zh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青色的田螺,这里用来比喻湖中间的青山。

    总概括为: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这首山水小诗将洞庭湖描写得如此高旷清超,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彩。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本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不无感慨地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可见历来描写洞庭景色的诗文很多,要写得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是十分不易的。刘禹锡这首《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编辑本段今译

    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辉应,显得多么和谐。无风的湖面平静得如一面没经过打磨

    的铜镜。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6. 古诗三百首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⑴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 妆成:装饰,打扮。

    ⑷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⑻ 似:好像,如同,似乎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