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陶者》在线听

    1. 陶者古诗内容

    《陶者》宋代: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释义:

    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注释:

    1、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

    2、陶:同“掏”,指挖土烧瓦。

    3、无片瓦:没有一片瓦。

    4、沾:同“沾”。

    5、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大厦:高大的屋子。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扩展资料:

    梅尧臣此诗写烧窑工人,显得十分新颖。这两句有的本子作“十指不沾泥,”“十”字虽不如“寸”字尖新,但也写出了富家子的根本不劳动。而以“鳞鳞”形容大厦,形象也非常鲜明。诗人用字简练,含意深刻,读之发人深省。

    《陶者》属于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后二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

    前二句以对比道出,后二句亦以对比道出,前二句与后二句更以对比鲜明令人惊叹。《陶者》一诗正以这种环环相扣的对比,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风格古朴平淡。

    从《陶者》即可看出,梅尧臣不断观察、聚焦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在生活场景和人生经历中开拓、寻找前人未曾注意的题材,或在写前人写过的题材上翻新,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的风气。

    梅诗构思奇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这是梅诗的创造与追求,也是宋诗的审美取向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陶者

    百度百科——梅尧臣

    2. “陶者古诗”的读音是什么

    “陶者古诗”的读音是:táo zhě gǔ shī

    陶者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译文】:

    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1] ),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

    3. 陶者古诗的意思 急

    宋·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挖尽了门前泥土用来做瓦,可是自己屋顶上却没有一片瓦,那些寸指不沾泥土的人们,却居住着瓦片如鱼鳞的高楼大厦。

    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辛勤劳动的人得不到回报,身居高楼大厦的人却没有付出劳动,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以这种环环相扣的对比,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风格古朴平淡。

    与宋代诗人张俞的《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