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李杜文章依旧在唐诗光焰万丈长

    1.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说明了什么

    出自韩愈《调张籍》。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推尊李、杜的力作。前人认为李杜之后,韩愈最早将李、杜并尊,而且称誉颂扬最为有力。

    并认为此诗是针对当时一些人扬杜抑李或"李、杜交讥"而发。杜甫与李白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同时,他们也构成了唐诗的分野,他们的创作存在某些根本的不同。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成就,在盛行王、孟和元、白诗风的中唐时期,往往不被重视,甚至还受到某些人不公正的贬抑。韩愈在此诗中,热情地赞美李白和杜甫的诗文,表现出高度倾慕之情。

    在对李、杜诗歌的评价问题上,韩愈要比同时的人高明得多。“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二句,已成为对这两位伟大诗人的千古定评了。

    2.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是谁的诗句﹖

    韩愈《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⑵.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⑶.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⑷!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⑸.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⑹.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⑺.唯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⑻.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⑼.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⑽.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⑾.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⑿.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⒀。

    3.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诗句中所指的李杜是唐代的哪两位著名诗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诗句中所指的李杜是唐代的哪两位著名诗人?李白、杜甫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做杜工部.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

    4.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李杜是谁

    纵观中国文学史,李白可称是最卓逸不凡的天才诗人。

    其非凡的自负、傲世独立的个性、狂放不羁的气度和天真浪漫的情怀,淋漓尽致地显示了盛唐气象中人性的觉醒,文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对于李白,我所能想到最恰当的一句评语便是:“白也诗无敌,飘然独不群。”

    提到这句评语,不能不提到说此话的杜甫,一位悲苦半生终不改其志的爱国诗人,一位热肠叹遍民生疾苦、秃笔写尽沧桑历史的硬骨文人;一位凭藉“诗史”永垂丹青的不朽诗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可与李白相提并论的大家。

    李杜虽并称,但创作风格、思想内容皆大相径庭。从艺术风格上看,李白诗歌自然飘逸、激情澎湃、明丽天成;杜甫诗沉郁顿挫、凝神炼字。

    从思想上看,李白代表自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心灵的自由和理想的高蹈,是个性与解放的标志;杜甫继承儒家传统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天下为已任,悲慨伤怀。??李白的诗风可概括为二个字:飘逸。

    即清新飘然与卓逸不凡。几乎他的每首诗都有着飘逸的特点,但侧重点往往不尽相同。

    一般说来,李白的乐府与歌行倾向于卓逸不凡,绝句倾向于清新飘然。??李白的乐府、歌行偏重主观抒情,以自我情感和意象为轴心展开篇章,发兴无端、想象飞腾、变幻莫测、气势壮大,不仅感情一气直下,还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显示奔腾回旋的动感,形成行云流水、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

    可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如《蜀道难》中极骋想象夸张之能,描绘了蜀道的艰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并且用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方式,一再渲染气氛。

    再如《将进酒》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把借酒消愁写得似急风暴雨,激情澎湃、一泻千里,如同从胸中直接奔涌而出。古往今来,无人堪比!又如《侠客行》:“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豪侠气概力透纸背、冲云摩霄,体现了敢于“凤歌笑孔丘”的“楚狂人”本质。

    因此唐代诗评家殷璠说:“白性嗜酒,志不拘检,常林栖十数载。故其为文章率皆纵逸。”

    李白诗歌的美是多样的。除无拘无束、雄奇浪漫的壮美风格外,还有自然明快的优美情韵,主要体现在他的绝句上。

    他的绝句既清新秀丽又自然天真,如那首国人未识字便先会背诵的《静夜思》,情景浑融又不着痕迹,看上去简洁平易,如随口诵出,却又空灵忧郁,妙不可言。又如《独坐敬亭山》和《劳劳亭》,都只有片刻情思、意态的直白抒写,却弥漫着无尽的情思。

    他的七绝,以山水和送别居多,无论是《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还是《送孟浩然之广陵》、《山中问答》,都有一种情景相融、与天地自然相契的气质。这种一气流贯的俊逸风神,便是他自己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粉为造化,笔写天真”。

    杜甫也因此而赞不绝口地在《春日忆李白》中称之为:“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李白豪放飘逸又清新自然的诗歌风骨连同他自由狂傲的独立人格、率直纯真的个性魅力,构成了整个盛唐的魅力。??与李白的飘逸流畅相比,杜甫的沉郁顿挫显示了诗歌的另一种美。

    沉郁指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指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低回反复。??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

    他继承《诗经》传统,主张文学创作要描写现实的社会内容。他的诗作,表现了自己安定乾坤、拯救黎元的政治理想和对国家安危、民生疾苦的同情悲慨,如《同元使君舂陵行》中的“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如他的五律《春望》、《月夜》,如长诗《北征》和久负盛名的“三吏三别”。

    这份悲天悯人在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表现得犹为强烈:“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应该说,诗人饥溺为怀、心系天下的忧国忧民思想,比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更进了一步。??同时,由于杜甫深受儒家涵养之心的熏陶,情感每每悲怆到喷薄欲出时,便被中和处世的心态抑制住了,因而诗歌缓慢、深沉,低回起伏。

    例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由抱负落空写起,越写越幽恨难平,待到勃郁不平之气要爆发时,却又撇开个人不平,转入对骊山的描写。写骊山的骄奢淫逸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愤懑之气似乎又要喷出了,然而笔端再度转弯,变成“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的深深叹息。

    之后,写回家即闻幼子亡,悲痛之情简直肝肠欲绝了,却又一次深深埋头,将个人悲痛的发泄变成对百姓苦难的深忧。一波三折又韵味无穷。

    又如《哀江头》,先以“少陵野老吞声哭”奠下悲怆的基调,之后却宕开一笔,由追忆写到现实,再发出感慨。全诗一唱三叹,曲折顿挫。

    这种诗歌创作直接开启了中唐白居易一派现实主义的先河。??总体来说,白诗清丽飘逸又豪情满怀,杜诗忧国伤时、沉郁顿挫。

    因此严羽在《沧浪诗语》中说。

    5.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是谁的诗﹖

    《调张籍》 作者:韩愈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唯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

    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李杜文章依旧在唐诗光焰万丈长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