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宗喀巴与释迦牟尼的关系

    【宗喀巴】又名罗卜藏札克巴。

    西藏新志中曰:“宗喀巴生于甘肃省之西宁府,性慧敏。

    年十四,学于后藏札什伦布之西萨迦庙,已涉红教之流弊,忧吞刀吐火之幻术,不足为世益,誓洗其风。

    一日会众,自换黄色衣冠,告众曰:教主者,世世呼毕尔罕,以救人民。

    后得道于西藏之噶尔丹寺,此为黄教之始祖。

    其改正红教之特点有三:一易衣帽为黄色,二改正咒语,三假定呼毕尔罕之转生,以传衣钵。

    于是黄教勃兴。

    宗喀巴有二大弟子,一曰达赖喇嘛,一曰班禅喇嘛。

    此二弟子,皆重见性度生,斥声闻小乘及幻术下乘。

    佐宗喀巴有力。

    至明之中叶,黄教之势,远出红教之上。”又曰:“圣武记云:黄教之祖宗喀巴,以明永乐十五年生于西宁卫。

    得道于西藏之噶尔丹寺。

    成化十四年示寂。

    初明代诸法王,皆赐红绮禅衣,本印度袈裟旧式也。

    其后红教寺持密咒,流弊至以吞刀吐火炫俗,无异师巫,尽失戒定慧宗旨。

    宗喀巴幼而神异,精通佛法,号甲勒瓦。

    在大雪山修苦,初出家,学于萨迦庙之呼图克图,乃元代发思巴之后,为红教之祖。

    相传其受戒时染僧帽不成色,惟黄立成,因服黄色之服。”今黄教徒以为阿弥陀文殊等之化身云。

    宗喀巴,是开展西藏佛教最有权威的人。

    他的原名叫善慧称吉祥,这是受沙弥戒时的名称。

    宗喀巴是后来人对他的一个尊称。

    “宗喀”是距离青海西宁五十里的一个地名,“巴”是藏语的语尾之一。

    “宗喀巴”原义即是宗喀地方的人。

    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他生于宗喀的一个佛教家庭。

    父亲名叫达尔喀且鲁崩格,母亲名叫馨茂阿却,两个人都是很虔诚的佛教徒。

    他三岁时,正值法王迦玛巴游戏金刚,授给他近事戒,赐号庆喜藏。

    这一年,附近有位名喇嘛敦珠仁钦,施舍给他父亲好多马羊等财物,请求把这小孩送给他,得到应允。

    从此直至入藏以前,他依止敦珠仁钦,学了很多经论,并且受了密教的灌顶,他的密号叫不空金刚。

    七岁时,依敦珠仁钦受沙弥戒。

    为了进一步深造,十六岁时(1372)他辞别敦珠仁钦前往西藏。

    十七岁到达拉萨东面的止公山林,在止公寺向阿仁波且座前听受大乘发心仪轨、大印五法、拿热六法等教法。

    以后又到拉萨西面的极乐寺,从吉祥狮子和善满听闻经论。

    又奉功德海和乌锦巴为正副阿闍黎学习《现观庄严论》。

    又依曼殊宝听受《大乘庄严论》等及弥勒菩萨所造诸论。

    这样几年之内学习了好多显密经论。

    十九岁在那塘时,学习《现观庄严论》;由于论中多引《俱舍》原文,比较难懂,因此又发心学《俱舍》。

    在那里他又从义贤译师听受意乐贤的《俱舍释》。

    第二年夏天他又到泽钦请庆喜祥讲《现观庄严论》。

    庆喜祥又介绍他到仁达巴那里听闻《俱舍》和《入中论》。

    仁达巴的学问修持都极好,因此成为宗喀巴一生中最重要的师长。

    那年秋季,又从大译师普提顶受学《集论》。

    冬天从慧明律师听受《毗奈耶根本经》及其《释论》。

    二十二岁时仁达巴为他讲《集论》、《入中论》。

    那年秋后闭关专修,兼阅经论,对于法称的理论,生起了无限的信心。

    二十四岁那年的春天,他到那塘,听受高僧义贤讲受所著《释量论》的注释。

    夏季,他在那塘立《释量》、《集论》、《俱舍》、戒律四部之宗,同时受学许多密法。

    秋间在蔼寺从空贤学诗词,同时从那塘住持庆喜幢受得中观宗重要经论的传承。

    当时西藏中观宗诸论传承的人很少,由于宗喀巴得到传承,加以宣扬,后来受到中观宗诸论传承的人就很多了。

    以上仅仅是把他所学的经论略举几个例子,实际所学决不限于这些。

    大概藏中所有经论,他没有不听到讲授或受到传承或接触过的。

    他学习圆满,即改戴黄帽,以后他的弟子们也就随着戴黄帽,因此形成黄帽派。

    黄帽原是持律者所戴,据土官《宗派源流》说“贡巴饶塞(朗达玛灭法后复兴佛法的大律师)送卢梅到西藏去的时候,把自己戴着的一顶黄帽子送给卢梅,说戴上这个就想起我来了。

    因此,过去一些大持律者都戴黄帽子。

    宗喀巴想振兴戒律,因而也就戴上了与过去的持律者们同样的黄色的帽子”(德格版一百零一至一百零二页)。

    据此,黄帽并不自宗喀巴始,宗喀巴采用黄帽,用意是复兴戒律,并没有改革宗教的含意。

    三十岁时他在雅垅地方恭请错钦薄寺住持戒宝律师为亲教师,错巴吉津寺住持慧依为羯磨阿闍黎,错巴吉津的维那福德金刚为屏教阿闍黎,还有两个寺院的持律比丘为证戒僧众,受比丘戒。

    他受比丘戒后,曾从名称菩提请问法义,印证所学,并听受有关道果的传授、拏热六法、帕摩主巴与世间依怙的著述。

    以后他到闻道场,讲《现观庄严》、《因明》、《中观》诸论,并到前藏,住在刹寺阅读大藏。

    他三十一岁那年造《现观庄严论狮子贤释广疏》,取名《善说金曼》。

    此后一两年中,除了自己修习以外,并在各地讲大小乘经论。

    如在贡迦的五明道场,为贡迦法王和七十多位三藏法师讲《现观庄严论》、《因明》、《集论》、《俱舍》、《比丘戒》、《入中论》等。

    住在门喀札喜栋寺时,曾以十五部论,同日开讲。

    每天从早到晚讲十五座,没有间缺。

    历时三月,共讲了《因明疏》、《现观庄严论》等十七部论。

    后来他又在一法会中,同时开讲二十一部大论。

    又在专修时,曾合讲二十九部大论。

    一切缁素,叹为稀有。

    他三十四岁时,打算学金刚乘讲授、灌顶、密传、事相等法。

    于是到了后藏,住在努却从错寺住持称友受五种次第密乘法类。

    会见精进狮子喇嘛,详谈法义。

    这一期间,他了知中观月称、清辨的差别,而肯定月称论师是解释龙树论的正宗。

    宗喀巴以前所学偏重显教经论,此后打算专攻密法,于是到仰垛的德钦寺,从布敦的上首弟子法祥学习《时轮疏释》、修行事相、六加行法等。

    以后又从瑜伽寿自在学习各种瑜伽事相。

    学毕,仍旧回到法祥座前,听受《金刚心释》、《金刚手赞释》等时轮的各种注解,并布敦所造全部二派集密的各种释疏。

    后又听受了布敦所造的《金刚出生大疏》、《瑜伽部根本经》等重要经续和注释。

    三十六岁时赴拉萨朝礼释迦佛像。

    此后一、二年内闭关专修。

    三十八岁培修精基地方的慈氏菩萨殿。

    四十岁时从法依听闻《菩提道灯论释》、《集密五种次第法》等。

    这一年中,曾往娘地的金沙奔巴行广大供养,在那里讲比丘戒,安立无量众生住戒律仪。

    在若种安居时,大弟子达玛仁钦阿闍黎开始来谒见。

    达玛仁钦最初看不起宗喀巴,但听了他讲经之后,肃然起敬,并愿作他的随身弟子。

    后来宗喀巴圆寂,即由达玛仁钦继承法位。

    以后从娘回到俄喀,住拉顶阿兰若一年,自修教他,并造称赞缘起性空的《缘起赞》。

    四十四岁那年的春天到迦瓦栋,讲说《菩萨戒品》、《事师五十颂》和密宗十四根本戒等。

    以后与仁达巴共赴若珍,冬季在若珍广演《大乘庄严经论》、《辨中边论》等诸大乘法。

    次年夏与仁达巴、胜依法王在囊则敦寺安居时,抉择正法,广弘戒律。

    四十六岁时造《菩提道次第广论》,这部著作,总依慈氏《现观庄严论》、别依阿底峡《菩提道灯论》,开演三士道次第。

    后半别明止观,更是他的精心之作。

    以后又造菩萨戒品广释《密宗根本罪释》、《事师五十颂释》等。

    四十七岁宣讲《现观庄严论》,讲授完毕,令弟子达玛仁钦依照所讲要义造成释论,即现在西藏讲《现观庄严论》的根本依。

    四十八岁时,移锡雷扑寺,广演法称论师的《因明广释》,达玛仁钦加以记录造论。

    以后又到俄喀住慈氏洲讲经,因胜依法王等的劝请,造《密宗道次第》,总明四部密宗的全部。

    这部论与《菩提道次第》,一明密乘,一明显教,是宗喀巴生平两部主要著作。

    五十一岁时,赴前藏,在寒若却顶安居,大弟子克主杰初次参谒,为授大威德灌顶。

    这一年造《中观论广释》。

    五十二岁时,造《辨了不了义论》。

    这一年(永乐六年,1408)六月,明成祖派大臣四人,随员数百人,到西藏迎请宗喀巴来汉地,他婉然辞谢。

    大臣们转请派一上首弟子代表前往,他便令大弟子释迦智到京,谒见了永乐帝以后,被封为大慈法王。

    同年《中观论广释》造讫,在有六百多位三藏法师的聚会中,广为宣讲。

    此外还讲了《中论》、《密宗道次第》等。

    又应徒众之请,兴建根本道场格登寺。

    第二年来到格登寺,讲述《菩提道次第》、《集密月称释》等。

    五十八岁时,藏王名称幢迎请他赴闻地的札西朵喀安居,为三藏法王数百人宣讲《中观》、《因明》、《菩提道次第》等。

    大弟子根敦主初次参谒。

    以后回到格登寺。

    五十九岁时,另造《菩提道次第略论》。

    六十二岁在格登寺《入中论广释》造迄。

    岁末,令刻《集密根本经》,第二年刻成。

    六十三岁时(1419)宣讲《胜乐轮根本经》等显密诸法,《胜乐轮根本经释》也在这一年作成。

    同年十月二十五日圆寂。

    宗喀巴的平生,在学问修持各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诣。

    对于教理,他总结大小乘、显密一切教诫理论,而自成一家之言。

    他一方面有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气度,一方面又以深刻谨严的态度执择佛教各宗的见地,以中观为正宗,以月称为依止。

    他对于戒律,能矫正旧派佛教的流弊。

    他所创的格鲁派至今为我国藏地第一大教派。

    藏语系统的佛教徒,大多崇奉他为教主。

    宗喀巴的弟子很多,最著名的有:

    一、嘉曹杰(1361—1432),名叫达玛仁钦。

    最初在萨嘉派出家,亲近仁达巴等,以十部大论在各寺立宗。

    后来,作宗喀巴的弟子,十二年中受学一切显密教授。

    宗喀巴圆寂以后,他继承法位,为噶登寺的第一代坐床者。

    以后依据宗喀巴的成规,以戒律为本,宣扬显密教法。

    在位十三年(1419—1431)中,宗喀巴的弟子把他当作宗喀巴一样侍奉。

    二、克主杰(1385—1438),名叫格雷倍桑。

    最初也在萨嘉派出家,亲近仁达巴和达玛仁钦,也立过十部大论宗。

    后来因仁达巴的介绍而为宗喀巴的弟子。

    宗喀巴殁后,他到后藏弘扬显密教法。

    以后被达玛仁钦迎回噶登寺,继承法位凡八年。

    他的学说完全祖述宗喀巴的主张。

    三、妙音法王(1379一1448),名叫札喜倍丹。

    在宗喀巴弟子中称为闻持第一,受持显密经论一百零八部。

    永乐十二年(1414)受宗喀巴的嘱咐,于次年建立哲蚌寺。

    讲授《中观》、《因明》等,一切依宗喀巴为依止,摄受弟子极多。

    四、大慈法王(1354-1435),释迦智。

    曾经代表宗喀巴到京谒见明成祖,回藏后创建色拉寺。

    以后又晋京作永乐、宣德两代的国师,把宗喀巴的教法传布到蒙古和汉地,为向内地弘法的最有力者。

    五、根敦主巴(1391—1475),最初依止慧狮子,其后归

    谈及西藏与藏传佛教,就不可能不提及宗喀巴大师。

    大师是在西藏重兴佛法的一代宗师,被称为“至尊”、“第二佛”、“遍智法王”等尊号,足见其在藏人心目中的地位。

    宗喀巴生于公元十四世纪现今青海省西宁市附近地区,其生地名为“宗喀”,即后世弟子为纪念大师而建成现今塔尔寺之地方。

    大师在三岁之幼龄便随师学习佛法,天资聪敏。

    在他十六岁时,便辞别故乡而云游学法,先后依随多位当时最有修行及学问的大学者、大成就者修学佛法,同时亦通达了医学等其他学科。

    大师在学习时即显出他的慧力。

    其中一次,大师仅用十八天便把《现观庄严论》之正文及印、藏历代祖师之注疏学得通达,并能背诵,令同学俱惊叹不已。

    当时的仁达瓦大师在教授宗喀巴时,宗喀巴对每部教法略听便能领悟,还能即时针对教法中的最细微的难点发问,令仁达瓦亦叹言:“教授你必须很留神呀!”,慨叹只要略为不留神,便会反被作为徒弟身份的宗喀巴以惊人的智慧问倒。

    大师的记忆力也十分厉害,曾与当时以记忆力著名的岭聪麦巴比试,结果大师在太阳升起至阳光照射到寺院金顶之间的短时间内背熟了四页经文,其他以记忆力著称的人顶多只背诵得两页半。

    宗喀巴的苦行及戒行亦是无人能比的。

    他在受过比丘戒后便改佩黄帽,表示决心振兴戒风。

    由于大师妥善地重振了戒风,自己亦连最细微之戒条亦丝毫从不犯失,令当时佛教界起了一场至今尚兴的革命。

    在大师三十八岁时,曾在西藏澳卡地区闭关,礼佛三百五十万次,连石地也被大师的身体磨出了手脚及头额的凹痕,至今仍可在西藏澳卡见到。

    明代的汉地永乐帝曾命人礼请大师赴京登国师之位,但大师却专注于修持,对世俗名位完全不感兴趣,也不畏惧皇帝的权势,只派了一位弟子赴京作为对皇帝的交代,这位弟子便是后来被册封为“大慈法王”的高僧。

    大师一生中写成了十多卷的著作,其内容涵盖戒律、中观、般若、密续、因明学乃至医学、历法及造像量度等,无不为该项范筹内的权威著作,其《菩提道次第广论》影响尤大,至今已被译为多国文字,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有人在研究这本包含一切三藏佛法在内的巨著。

    在当时,有一位译师本来对宗喀巴多番批评,但在看过宗喀巴的著作后,便被折服得不但忏罪后悔,更造偈礼赞宗喀巴的功德才干。

    在说法方面,宗喀巴的善巧亦是堪称不可思议的。

    在大师三十三岁时,曾在三个月内,每天分十五座讲法,十五座所说内容不同,却从不混淆。

    在每一座中,大师分别以一部大论为主,辅以多种疏钞补充,再把诸家观点一一比较取舍,令听者无不目定口呆、深心折服。

    这样地,大师在三个月内共讲示十七部大论。

    另两次开示中,大师曾同期讲演二十一部及二十九部大论。

    有一位被尊称为“十难论师”的智者,对宗喀巴的名声不以为然,便想找大师辩论高下。

    在见到大师时,大师正在说法,智者便傲慢地仅自坐上了大师的法座,准备在大师的开示中找个破绽来破斥。

    智者在仔细挑剔的心态下听法良久,却发现不到丝毫能让他刁难的破绽,反而发现大师的开示精辟无瑕,而其智慧及学识比自己高得多。

    他便慌忙地脱下帽子,下座向大师顶礼,再在听法的人群中坐下了。

    这位智者不但放弃了与大师辩论的妄想,反而成为了在此后十多年中侍随的弟子,他便是著名的贾曹杰祖师——在宗喀巴大师圆寂后继承大师法座的第二代祖师。

    在大师的其他弟子中,也包括了其他很多当年已名震一方的大学者,例如被明成祖册封为“灌顶国师”的札巴坚参等人。

    在佛法以外的学科,大师一样通达了悟。

    当时很多负盛名的医师也向他学习,甚至在后期大师病时,会诊的十多位名医都自愧不如,反倒向作为病者的大师请示意见。

    宗喀巴大师当年发起的修学风气,今天仍在不断弘扬。

    现今在欧美、澳洲、东南亚、中国大陆乃至俄罗斯及非洲国家都有格律派的寺院及僧众。

    除藏、汉出家众外,派中现今还有白人及黑人比丘行者无数。

    大师及其弟子所创立的三大佛教学府——甘丹寺、色拉寺及哲蚌寺(十五世纪在西藏建成,后来在印度亦成立了境外寺院),学僧数目共达二万,历代以来培养出无数高僧。

    依循大师教法的弟子,被称为“甘丹派”或“格鲁派”。

    依宗喀巴门下,后随愁狮子到后藏弘法,在那里创建札什伦布寺,住持三十八年。

    这是后藏第一大寺,历代班禅在该寺主持。

    六、上慧贤,阿里人。

    学成后回阿里莽域建立达莫寺,弘布宗喀巴的教法。

    七、下慧贤,西康人。

    起初在色拉寺求学,后回西康,在昌都建立寺院,从此黄教即盛行于西康。

    宗喀巴的著述极多。

    他的全集拉萨版共十八帙,凡一百六十多种。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著作如:《密宗戒注释成就穗》、《囊则敬寺所说比丘学处》、《金刚持道次第秘密枢要解》、《一切怛特罗吉祥集密广释明灯论贯注》、《安立次第解说集密要义明释》、《怛特罗王吉祥集密优波提舍五次第明邓论》等。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