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中国有名的三大古战场在哪里叫什么

    中国十大古战场如下:

    1.第一名:赤壁——最受关注的古战场(湖北·咸宁)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古战场赤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赤壁市境内,距武汉市164公里, 距湖南岳阳90公里,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赤璧位于赤璧市境。

    东汉建安十三年(元二○八年),曹操率二十几万大军南下,连克新野、襄阳数城,从江陵顺江东下,与逆江西上的孙权、刘备五万联军初战于赤璧,曹军失利,退回江北,屯兵乌林(今洪湖县乌林公社),与孙、刘隔江相峙。

    后孙刘联军巧用火攻,乘东南风大起,向曹营举火,火船借助风势,直冲曹军水寨。

    曹军船只一时尽着,岸上营落,火逐风飞,烈焰冲天,一片火海,把南岸崖壁照得一派通红,赤壁也因此得名。

    孙刘联军乘势进攻,曹操领余部经华容小道(今鉴别县西北)向江陵败走,从而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战。

    赤壁大战的张天烈火早已熄减,但那赤色的悬崖绝垄,不尽的滔滔大江,大战时的处处阵迹,赞美赤壁的碑刻和诗篇,却一直吸引着无数的金甲武将、文人墨客。

    赤璧山险峻而又雄伟,临江是拔空昂立的崖头,犹如战马扬蹄,踏破万顷烟波,奋然北驰。

    石壁西恻镌刻着的「赤壁」二字,相传为东吴大将周瑜所书,因是巨手神笔,力盖千钧,字迹竟透过石崖到了山后,映出了反体的“赤壁”二字。

    虽经千年风雨的侵蚀,惊涛骇浪的拍击,字迹至今清晰完整。

    石壁上还有石刻诗词,为历代文人雅士凭吊古人所题诗赋。

    唐代诗人李白在游览赤壁时写出下了“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的著名诗句。

    赤壁山崖头建有“翼江亭”。

    相传赤壁之战时,这里是周瑜破曹观战之哨所。

    与赤壁山紧紧相连的西屏山,山下有双狮滚球和层层石阶直登“拜风台”。

    这里是当年诸葛亮火烧战船而拜祭东风的地方。

    拜风台上有设计精巧、光彩夺目的“拜风阁”,有金碧辉煌、雕龙画凤的“武侯宫”。

    武侯宫大殿上,供有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全身塑像,袍带飘逸,栩栩如生。

    当年赤壁鏖战的大批出土文物就陈列在此。

    距南屏山不远,有座金丝山,据说是赤壁之战时庞统夜读兵书,巧献连环计,火攻破曹的地方,因此建有“凤雏庵”。

    2.第二名:垓下——最具浪漫色彩的古战场(安徽)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垓下之战遗址位于北纬33°21′,东经117°38′处,在今灵壁县城东南,韦集镇单圩老庄胡村附近。

    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决战于此,刘邦大败项羽,迫使项羽演出“霸王别姬”和自刎乌江的历史悲剧。

    如今,这片土地已经很难找到当年战争的痕迹,不过依然留下了许多传说和纪念建筑。

    虞姬墓就座落在今灵璧县城东15华里,宿(县)泗(县)公路南侧。

    虞姬为项羽的宠妾,当年楚汉相争,项羽四面楚歌时,虞姬自刎而葬于此。

    公元前202年楚汉决战垓下(今灵璧城南沱河北岸城后大队),项羽兵少粮尽,四面楚歌,陷入重围,遂夜饮帐中,面对宠妾虞姬、骏马乌骓,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王歌罢而泣,虞姬知军情突变,哀叹大势已去,歌而和之。

    《史记正义》引《楚汉春秋》云,虞姬歌词为: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虞姬歌罢,拔剑自刎;项羽突围,仓皇出走,途中筑冢葬此。

    霸王城(古称灵壁):位于灵璧县城西北,今尹集镇濉河北。

    公元前204年,楚汉两军大战濉水之滨,项羽大败刘邦于此。

    3.第三名:乌兰布统——最具现代味道的古战场(内蒙古·赤峰)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由于央视拍摄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和前一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康熙帝国》都以乌兰布统作为拍摄场景,使得现在乌兰布统的旅游火热。

    乌兰布统旅游区位于赤峰市克旗西南部,距北京、承德、赤峰的距离分别为450、260、300公里,包括乌兰布统草原,乌兰布统古战场,桦木沟林区三个景区,是一个集山、水、花、草、林,古迹于一体的旅游区。

    草原一望无际,林场松涛滚滚,小河淙淙流淌,清康熙帝大战噶尔丹的点将台、十二座连营等古迹依稀可见,41座蒙古包群呈八字形排例,造型别致,笑迎八方游客。

    冬季银装素裹,积雪平均300毫米,积雪期长达五个月,是滑雪爱好者的乐园。

    乌兰布统古战场,位于境西南浑善达克沙漠南缘。

    在沙漠与草原接壤处,一峰突起,旷世极天。

    康熙以20万大军遏噶尔丹大战于此。

    乌兰布统峰东北,沙明如雪,白桦、红柳似翠如丹。

    峰西南,鸟兰公河绕山而过。

    峰前将军泡子(清大将军佟国纲战死于此)广约千亩。

    东至塞罕坝为著名坝上草原,十二座连营、点将台亦在其间。

    除了《射雕》和《康熙帝国》,这里还是《三国演义》、《江湖奇侠传》等多部电视连续剧的外景拍摄地。

    4.第四名:雁门关——最具硝烟气息的古战场(山西·忻州)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巍巍恒山,沿代县北境逶迤绵延。

    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犹如玉带联珠,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

    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

    著名的雁门古塞就建筑在峻拔的雁门山脊。

    雁门山,古称勾注山。

    这里群峰挺拔、地势险要。

    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它“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

    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

    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山海经》)。

    雁门山,是中国古代兵家争夺的要塞,亦名西径关,与宁武关、偏关台称三关。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

    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

    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

    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径关,亦曰雁门关。”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

    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

    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

    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

    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曾亲临此地。

    他写道“雁门重关,山峦在演,霞飞云举,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飞雁出于其间。”该关城,周长二里,墙高二丈,石座砖身,雉堞为齿,洞口三重,曰东门、西门、小北门。

    东门上筑楼台,曰雁楼,门额嵌石匾一方,横书“天险”(即“天险”)。

    西门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石匾一方,横书“地利”(即“地利”)。

    小北门未设顶楼,但砖石结构,格外雄固。

    门额石匾横刻:“雁门关”三字。

    洞门两侧镶嵌砖镌楷书检联:“三关冲要无双地,丸塞尊崇第一关。”东门外北侧建有“靖边寺”祀战国时代的军事家赵将李牧。

    西门外右侧建有关帝庙。

    关城正北置有驻军营房,东南设有练兵教场。

    整个关城建筑,虎踞龙盘,雄伟壮观。

    明清以后,关城虽屡有重建。

    但随着我多民族统一国家疆域的逐步形成,内长城作为“内边”的作用已经失去,所属的雁门雄关也随之荒废。

    现在的关城仅在东门、西门、小北门三个门洞和靖边寺前的一对石狮,一副石旗杆,明镌李牧碑石一块,以及寺后的数株青松。

    “牧用赵卒,大破林胡。”这是唐代散文作家李华所说的战国良将李牧的故事。

    史载,赵武灵王曾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

    后来,李牧奉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

    为免除匈奴对赵国边民的袭扰,他廉洁奉公,“市租皆输人幕府,为士卒费”,因而深得士兵的拥护。

    同时,坚持慎重防守的方针,凭长城之险,加强战备。

    他在雁门数年,“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使匈奴数岁无所得,而赵军则兵强马壮,愿为一战。

    此时,他才选用精兵良马,巧设奇阵,诱敌深人。

    “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

    后人称李牧为“奇才”,并在雁门关建“靖边寺”,纪念其戍边保民的战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

    当地人传说,蒙恬死后葬于代县境内。

    现在上门王村有一座蒙恬墓遗址,其断碑尚存,还可看清:“秦蒙恬将军墓”,及“清嘉庆”等字样。

    据史学家考证,蒙恬墓在陕西境内,此地乃传说而已。

    汉代的雁门,更是风云多变。

    汉高祖刘邦时期,匈奴曾南逾勾注,直驱晋阳(太原)。

    为此,公元前201年,刘邦亲率三十多万大军,抵达平城(山西大同),抗击匈奴。

    可惜,被匈奴用计诱入,困于平城白登山达七日之久,最后用重金财物贿赂了单于阏氏(匈奴王的妻子)才得以解脱。

    汉武帝继位后,面对匈奴不断猖狂的南犯,着手反击。

    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

    “猿臂将军”李广在做代郡、雁门、云中太守时,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被匈奴称为“飞将军”。

    一次,他出雁门,兵败被俘。

    在敌军两马之间的网兜里,他表面佯死躺下,心里却在等待机会。

    突然,他腾跃而起,将一胡兵推下马去,立即夺马取弓策马南驰数十里,复收余军,杀退追兵,安全脱险。

    正是由于汉武帝时期创建了强悍的骑兵抵住了匈奴的南犯,才得以保护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换来了以后同匈奴的和睦相处。

    汉元帝时,有胆有识的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前簇后拥,浩浩荡荡,出塞和亲的。

    从此以后,这一带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可惜,到了唐代,雁门古塞“胡”汉相争,群雄逐鹿,战事连绵。

    唐初,年事已高的薛仁贵为代州都督,镇守雁门。

    据说,突厥进犯云州时,薛仁贵曾率兵出击。

    阵前,突厥人喝问:唐将是谁?唐兵答曰:薛仁贵。

    突厥人以为薛仁贵早死而不信。

    仁资脱盔示面,突厥惊视失色,引兵而还。

    唐末五代,契丹(辽国)崛起于北方,危及内地。

    后晋石敬瑭向辽国自称“儿皇帝”,割燕云十六州与契丹。

    从此,在山西北部,雁门山就成为了后晋和契丹的分界线,雁门关也成为了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相对峙的前沿阵地。

    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契丹人)激烈争夺的战场。

    著名爱国将领杨业(又称杨继业)及其他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

    在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杨业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以后,曾多次以少胜多,大败辽兵,当时人们誉杨业为“杨无敌”。

    雍熙三年(986),在雁门附近的战斗中,由于统帅潘美的指挥失误、临阵脱逃和挟嫌报复,使杨业陷入重困,最后士卒全部覆没,在朔州的陈家谷他自己身负重伤为辽兵所执,宁死不屈,终至绝食为国。

    后人为纪念他的战功和忠贞精神,在雁门关北口立了“杨将军祠”。

    杨令公和佘太君的彩塑至今还凛然地静坐在雁门附近的杨家祠内。

    元明时期,雁门旧关废弃,新关又起,雁门战火渐趋平息。

    时至清末,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辱国求存的慈禧太后等,狼狈出走。

    他们过居庸、宣化,经大同,又在雁门留下了逃跑的脚印。

    当时,正值秋天,气候酷热,慈禧、光绪和王公随从颠沛至此,饥渴难忍,曾在关门左侧靖边寺吃茶,但未敢久留,小憩后又匆匆出发了。

    傍晚,慈禧一行宿关南阳明堡贾宅。

    光绪帝面对贾宅“五世同堂”的门匾和堂内神龛上“一心念佛”的横幅,联想内忧外患的处境,在东家门板上写下了:“五世同堂真富贵,一心念佛见如来”的联句,借以抒发一个失意帝王向西方逃去的颓败情怀。

    这与李牧、杨业等抗战英雄恰成显照的对比。

    辛亥革命以后,雄关雁门除遭到军阀混战的破坏外,也受到了抗日烽火的洗礼。

    1937年9月,我党为了团结抗日,派周恩来、彭德怀和彭雪枫同志,前来雁门山的太和岭口与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会晤。

    在太和岭的山洞里,周恩来同志分析了当肘的形势,揭示了抗战必胜的历史趋势。

    还为阎锡山起草了一份第二战区作战计划和一份在沦陷区成立“战场动员委员会”的条例。

    同年10月18日,就在阎锡山弃关南撤以后,我八路军二二零师七一六团,挺进雁门关大同公路附近,在此伏击了日军汽车运输队,一举摧毁敌人汽车四百余辆,赢得了震惊中外的大捷。

    继而10月10日晚,八路军一二九师七六九团,又在雁门关下袭击了日军阳明堡飞机场,炸毁敌机二十四架。

    这一曲抗战凯歌极大地鼓添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必胜信心,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和它领导下的军队是抗战的模范。

    纵览雁门关兴衰的历史,自公元前4世纪至20世纪,发生在这里的战事,据不完全的统计就有140多次,可见它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

    现存雁门关,基本保持完整,整个关城雄伟壮观,左右边墙雉谍,烽墩壕堑俱备,诚有“城随山势转,关并塞云齐”之威。

    雁门关西北,约10公里处有广武城,分新、旧广武城两堡。

    旧广武城,是一处长方形古代城堡,10多米高的长城,为条石基砖包砌。

    城堡除垛上女儿墙损坏外,其余保存较好。

    城头上有石碑,是公元1725年所立。

    5.第五名:八公山——最易被遗忘的古战场(安徽)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八公山位于淮河南岸,绵延30余公里,峰峦数百,距寿县城北2.5公里,故当地称之为北山。

    又因南临淝水,北濒淮河,峰峦错峙,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发生于此,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典故流传于世。

    西汉淮南王刘安都寿春,刘安笃好神仙黄白之术,宾客甚众,其中苏飞、李尚、左吴、因由、雷被、伍被、毛周、晋昌八人才高,称之“八公”。

    八公聚此炼丹,丹药方成,刘安因被告谋反畏罪自杀,除雷被一人外均被诛戮。

    后传武帝派宗正前往捕解,刘安吞服丹药与八公携手升天,余药鸡犬啄食亦随之升天,从此山因八公得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神话亦广传今古。

    八公山景色秀美,著名景点有珍珠泉、玛瑙泉、瑞泉、碧沙泉、岚秀泉、浣泉、云宾泉、无女泉等二十四泉。

    据传珍珠泉为我国古代十大泉之一,位于马山山口,数十股泉水从池底上涌,状如贯珠,阳光下晶莹绚丽。

    八公山麓有古墓葬多处,另有淮南王庙、碧霞元君庙等古建筑。

    6.第六名:五丈原——最没有硝烟气息的古战场(陕西·宝鸡)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位于八百里秦川西端,太白山北麓的宝鸡市歧山县五丈原镇,是三国时代诸葛亮屯兵用武、劳竭命陨的古战场,胜迹累累,远近闻名。

    五丈原为何名为“五丈”,其说法有三;一说此原前阔后狭,最狭处仅五丈;二说秦二世西巡至此时,原头曾刮起五丈尘柱大风;三说原高五十余丈,原称五十丈原,口口相传,简成了五丈原。

    五丈原主要胜迹是诸葛庙(武侯祠),庙内有匾额、题词、碑记、碑刻、壁画、塑像等。

    庙外有遗迹如“豁落城”、“诸葛锅”、“棋盘山”、“诸葛泉”、“诸葛田”、“盘盘道”、“魏延城”、“古葫芦峪遗址”石碑等。

    武侯庙现今庙门上是“五丈原诸葛亮庙”竖匾,门廊两侧是“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对联。

    由山门而入进到第一座院子,东西两侧耸立着钟、鼓楼,左右对称,相互呼应。

    由此往里,步入宽敞典雅的献殿。

    献殿左右墙壁上,保留着清代的彩色壁画,分别绘着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内容,形象逼真,神采飞扬,不失为我国传统壁画中的上乘。

    东墙壁下,镶嵌着0.7米见方的青石4O块,上刻岳飞所书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龙飞凤舞,气势磅礴,与诸葛之文一起被称为“两绝碑”。

    “两绝碑”使人一进门就感受到一股凛烈之气。

    正殿3间,左右各有1间陪殿。

    正殿中间安放着诸葛孔明的泥塑彩色坐像,纶巾羽扇,仪态端庄,犹如仍在此处运筹帷幄。

    两边是姜维、杨仪、关兴、张苞、王平、廖化塑像。

    庙内有诸葛亮衣冠冢,冢旁有一落星亭,亭内有一石,青褐色,表面凹凸不平,相传是诸葛亮逝世时天上陨落的将星。

    五丈原东麓至今有落星湾、星落坡地名,据传此石即从彼处移来。

    今天的五丈原除历史遗迹外,还因建设而形成了一些新的景致,其中最为游客称道的是斜峪关水库的“亚洲第一土石高坝”。

    此坝高114米,人望之不禁目弦,汽车也需多次盘折才能上去。

    登上坝顶,俯视着脚下这片古战场和万顷碧水,你一定会惊叹这里的沧桑巨变,深感这里是一个游览的佳境。

    7.第七名:虎门——最具爱国色彩的古战场(广东·广州)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虎门销烟池在东莞县太平镇口,南临珠江,北靠牛背山,西为镇口关隘。

    19世纪30年代英国、葡萄牙等武装走私鸦片进入我国南方边陲。

    大量鸦片运入,危害我国人民健康,无数金银流出国外,害得国弱民穷。

    清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禁烟奏折,特派林则徐赴广州查办,迫使外国鸦片商在虎门交出了鸦片2万多箱,共重1175吨。

    为了销毁这些害人的毒品,特意筑了两个大池子,长宽各45米。

    池底平铺石板,四周栏桩钉板,池旁开一涵洞,池后通一水沟。

    销毁鸦片烟时,先将池内蓄水,撒盐成浓盐卤水,将鸦片分批投入池内,用浓卤水溶化。

    然后再投入生石灰搅拌,马上引起反应。

    爆炸开了,使其分解销蚀。

    最后把这些混合废品残渣用江水冲走,涓滴不留。

    三个星期后,终于销毁殆尽。

    当时(1839年6月3日到25日)销烟池中的池板、木桩等遗物现陈列在池旁的鸦片战争博物馆里。

    销烟池旁立有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念碑一座。

    博物馆运用了141件实物、130幅历史照片、19个图表以及12幅大型油画和3个大型场景,生动形象地再现了150多年前震惊中外的战争场景。

    与虎门销烟池相距10公里的虎门沙角炮台,那里正好是珠江出海穿鼻洋的咽喉处。

    它北通黄埔,形势险要,称为虎门要塞。

    清康熙年间就有炮台,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关天培等即在虎门两岸及海口、岛峡处修筑布防炮台11座,置有大炮300多门。

    中英鸦片战争期间,虎门炮台屡屡击退来犯的英国侵略军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虎门要塞现仍保留沙角炮台和威远炮台,可供参观和凭吊。

    8.第八名:长平——屠杀生命最多的古战场(山西·晋城)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长平之战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战争,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

    此次战争过去已经两千多年了,但是,白起坑杀赵卒40万,令人触目惊心的杀谷,仍然浸透着萧瑟的战争气氛,而成为人们凭吊古战场之胜地。

    长平之战遗址,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范围广阔,西起骷髅山、马鞍壑,东到鸿家沟、邢村,宽约10公里;北起丹朱岭,南到米山镇,长约三十公里,东西两山之间,丹河两岸的河谷地带均属于重点保护区。

    古长平在今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长平村。

    高平春秋时称泫氏,战国时改为长平。

    这里是中华民族原始文明的发祥地,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华第一大帝——炎帝就活动在泽潞盆地,逝世后就埋葬在羊头山东南的庄里村,是为炎帝神农氏的先茔。

    高平三面环山,丹河从北向南纵贯全境,这里崇山峻岭,地形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长平之战遍及大半个高平,涉及到的山岭、河谷、关隘、道路、村镇五十多处。

    距今虽然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但是,许多优美的故事和传说,至今仍然广为流传,许多地名、村名的由来都与此次战争有关,如康营、谷口、围城、箭头、弃甲院、三甲、赵庄、徘徊等。

    百里长城(又称秦垒)、营防岭、空仓岭、白起台、骷髅山、将军岭、廉颇屯等许多遗址遗迹尚存。

    秦军为断绝赵军的粮道和援军而修筑的长城,西起丹朱岭,经关和岭、羊头山,到陵川的马鞍山,蜿蜒曲折百余里,至今遗址尚可见到。

    围城村相传为赵军被秦军围困处,赵括就死于此地。

    赵庄村,相传长平大战后,此地成为一片废墟,赵括死后,当地老百姓将赵括尸体偷回,葬于村北的二仙岭上,为使子孙后代不忘赵国,遂将此地改名为赵庄。

    成语“纸上谈兵”就是指赵括用兵的教条主义。

    谷口村,相传是白起坑杀赵军的地方,因此,谷口村又名杀谷、哭头、省冤谷,位于高平市城西5公里处,村子里有白起台、骷髅山、骷髅王庙等古迹。

    骷髅王庙始建于唐代,唐玄宗作潞王时,巡幸至此,见白骨遍野,头颅成山,触目惊心,遂在头颅山旁修建骷髅王庙,“择其骷骨中巨者,立像封骷髅大王”。

    现骷髅王庙为清代遗构,庙内塑赵括夫妇像。

    明代诗人于达真写道:“此地由来是战场,平沙漠漠野苍苍。

    恒多风雨幽魂泣,如在英灵古庙荒。

    赵将空余千载很,秦兵何意再传亡?居然祠宇劳瞻拜,不信骷髅亦有王。”每到高平旅游观光的人们,都要到骷髅王庙参观游览,领略长平古战场的雄浑场面。

    长平之战遗址内,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常有戈、矛、箭头等文物出土。

    近年来,高平市对长平之战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有许多重要的发现。

    1995年 5月,在永录村发现一处尸骨坑,此坑就在将军岭下,出土了大量的尸骨以及刀币、布币、半两、箭头、带钩等文物,为研究长平之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此尸骨坑现已原地保护,不久就会对游人开放。

    9.第九名:威海——最具悲情色彩的古战场(山东·威海)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威海,一座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素以风光旖旎、清洁卫生、气候宜人著称。

    威海,地处山东半岛东端,三面环海,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北与辽东半岛相对,西与烟台市接壤。

    海岸线长达985.9 公里 ,有众多的港湾和岛屿。

    这里有”花园城市”的美誉,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文明城市、改善人居环境全球最佳范例,是避暑、修疗、度假和观光旅游的胜地。

    威海具有城市景观,海岛风光,沙滩暗礁、民俗风情、地下温泉、文物古迹、名山古刹、奇石怪川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著名的甲午战争纪念地刘公岛 秦皇汉武登临的“天尽头”,道教全真派发祥地圣经山,世外桃源圣水观,“大东胜景”铁嵯山,凝聚中日韩三国人民友谊的赤山法华院及我国北方最大的天鹅越冬栖息地天鹅湖等80多处风景名胜,描绘了5436平方公里如诗如画的威海景色.近年来,又新建了威海影视城、西霞口野生动物园、圣经山观光索道、甲午海战馆等新的旅游项目和环翠、银滩、石岛湾、天鹅湖四处省级旅游度假区。

    10.第十名:当阳——最具个人英雄主义和传奇色彩的古战场(湖北·宜昌)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当阳市处于鄂西、沮漳河中下游,荆山山脉以南,东与荆门市接壤;东南与江陵相邻;南抵枝江;西与宜昌相连。

    当阳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108回的《三国演义》 中发生在湖北的故事有76个,而在当阳的就有37个,因而当阳被称为“三国胜地”,也留下了众多的三国遗迹和古战场,而其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与长板坡了。

    长坂坡位于当阳市玉阳镇常山赵子龙突出重围绝代雄西南,是中国最著名的三国古战场之一。

    据传,《三国演锦屏草木识英雄义》、《三国志》记载的赵云、张飞大战曹操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明万历年间,史官确认长坂坡为东汉常山赵子龙大战曹军的古战场。

    长坂坡又称当阳桥。

    因在当阳市北郊并西连长板坡而名。

    原名官桥。

    传说三国时蜀将张飞曾在这里横矛独退曹兵,改称横矛处。

    古有挡水坝,其上曾建张(飞)赵(云)祠,故又称坝陵桥。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追击刘备至此,张飞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大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一死战。”声如巨雷,吓得曹操回马而走,众将亦一起西奔,弃枪丢盔者不计其数。

    有诗云:“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

    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遂成千古趣闻。

    现遗址尚有清雍正九年(1731年)所立石碑,上刻“张翼德横矛处”。

    以纪其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