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赏析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中出土。

    这件古代青铜作品,作于公元220年前后,高34.5厘米,长45厘米。

    这件两千年前制作的铜奔马造型生动,铸造精美,比例准确,四肢动势符合马的动作习性,为中外的许多考古学家和艺术家叹为观止。

    奔马正昂首嘶鸣,举足腾跃,一只蹄踏在一只飞翔的燕子身上。

    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

    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

    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

    《马踏飞燕》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

    马踏飞燕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

    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龙雀。

    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

    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

    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

    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

    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

    骏马粗壮圆浑的身躯显示了它强大的力量,但其动作又是如此轻盈,以致于人们似乎忘记了它只是通过一足就将全身重量都放在了一只小小的龙雀身上。

    它嘶鸣着,额鬃、尾巴都迎风飘扬,充满了“天马行空”的骄傲;龙雀似乎正回首而望,惊愕于同奔马的不期而遇。

    这简直就是古人“扬鞭只共鸟争飞”诗句的真实再现!“马踏飞燕”,不论其神采的表现,抑或是铸造工艺之高明均不必说了,更令人折服的还有其创作构思的绝妙。

    人所共知,塑造一匹健美的好马形象这并不太难,然而要将一件静物表现出它的动感,特别是要表现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神速,这就不那么容易了。

    然而我们的无名艺术家们却能独运匠心,大胆夸张地进行巧妙构思,让马的右后蹄踏上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骏马体型的每一部分都异常完美而匀称,姿态动感强烈,同时也保持着精确的平衡。

    雕塑的重心显然经过了极其周密的计算,稳稳地落在踏鸟的一只足上。

    作为具有三维空间的圆雕作品能取得如此非凡的艺术效果,作者想象力之卓越、构思之新颖以及铜铸工艺运用之巧妙,都令人惊叹不已。

    “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

    中国古代匠师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以丰富的想象力,精巧的构思,娴熟的匠艺,把奔马和飞鸟绝妙地结合在一起,以飞鸟的迅疾衬托奔马的神速,造型生动,构思巧妙,将奔马的奔腾不羁之势与平实稳定的力学结构凝为一体,它所具有的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