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求高一语文常考古诗句文言文

    必修一:

    《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 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必修二:

    1、《兰亭集序》: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2、《游褒禅山记》: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赤壁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求高一语文常考古诗句文言文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