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赞美玉溪的诗歌

    赞九龙池水造福玉溪

    去岁曾作玉溪行,

    清夜漫步玉溪城,

    星光灿烂,

    月华如水。

    民众怡然散步玉溪河畔,

    波光灯影,

    笑语如歌。

    玉溪生态立市,

    引九龙池水润城郭,造福桑梓,

    可谓清流有祥瑞,

    有水便有灵。

    欣然吟此数句以抒怀:

    曾闻奇黎有九龙[1]

    气蒸云霭呈祥瑞

    山为魂魄树为灵

    蛰伏深山待时飞

    智者有方引龙池

    清波润民城郭美

    出山净水为民生

    万户千家沐清溪

    我乘月光沿河行

    水声叮咚鸣环佩

    玉溪河畔万众乐

    波光水影人不寐

    月明星稀吟诗赋

    旧笛新韵诉心扉

    [1] 九龙池位于玉溪市州城西北10公里奇黎山下,又名奇黎溪。

    九龙池水汇入了造福于民的玉溪河...

    《中国·玉溪九龙池》

    盛夏,《中国·玉溪九龙池》一书带着清新气息、厚重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作为碧玉清溪源的九龙池,清纯的泉水四季常涌,昼夜不息,喷珠吐玉,泽被桑梓,滋润着玉溪大地,哺育着玉溪精英。

    正是九龙池的无私奉献,才带来了玉溪土地的丰饶和文化的丰硕。

    当有一本大书,记载描述九龙池的古今传奇、旖旎风光和润泽万物的奉献精神。

    应当有一座丰碑,为玉溪水利史上最辉煌的功臣之一——九龙池歌功颂德,让它的世绩功勋万古流芳。

    于是,红塔区委、区政府为编著这一本大书开始了深远的构想和精心的策划。

    《中国·玉溪九龙池》一书应运而生。

    《中国·玉溪九龙池》历经两年多精心搜集资料、编辑撰写,对九龙池及其引水入城,并形成“九龙四海”润泽玉溪,建设生态城市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和介绍,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行文流畅,文体多样、图文并茂。

    既是一本写史纪实、贯通古今、富有实证资料的好书,又是一本绘景抒怀、情辞并茂、生动感人的诗集;也是一本记录市委、市政府带领玉溪各族人民进行“生态立市”,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史志文集。

    省社科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杨福泉先生评介此书具有显著的“资政、存史、教化、科研”功能和作用。

    如果说三百年前(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开挖永润沟首引九龙池水灌田三千亩是一个壮举,五十三年前(1954年),飞井海水库竣工灌田1.3万亩是一个飞跃,则2007年春玉溪大河引来九龙池水而焕发碧玉清溪的景观,则是九龙池生命史上的一个高潮。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三百年前玉溪诗人雷跃龙曾对九龙池发出“试问溪流几变迁”的深沉扣问,他当然想不到,现在九龙池溪流已流进玉溪城,且出现了人们早已盼望的“九龙吐玉入城来”、“玉溪河畔有清凉”(孔祥庚:《玉溪大河》、《玉溪大河晚景》)动人景象。

    浏览此书,可看出该书编辑了解历史、熟悉情况,对于编辑本书倍加积极。

    他们回溯历史,多方调研,广征博采,搜集前贤诗文碑刻,了解九龙池自然地质生态的本源和变化,为九龙池梳理出一条清澈流畅的历史河道。

    在前人的启示、实践的明证和当代玉溪生态立市建设成就的鼓舞下,编著者确立了以对水文化反映、发掘和咏赞为主线,在内容和体例上,坚持史志和文学相结合,以事实为依据、发展变化为重点,做到情理并重、人事并重、诗文并重,以反映九龙池的悠久、充沛和优雅,展示生态城市的清新壮丽、蓬勃生机,创新发展的永恒魅力。

    玉溪的老领导段毓华和玉溪市委书记孔祥庚亲自为此书作序;全国著名学者和诗人张文勋教授不顾年迈体弱,到玉溪视察,写出大气磅礴的《玉溪九龙池碑记》。

    并题联“群龙用九,济世利民求福祉;大道唯一,经天纬地致中和”。

    古人雷跃龙,近人李鸿祥,当代孔祥庚、洪炎德、宋河等人的诗作,不仅情思悠长,而且作为珍贵文献式的记事抒情诗而让读者深受启发。

    明清地方官员和文士镌刻的碑石,更是稀有而重要的历史凭证,它们说明数百年来,玉溪官民和有识之士历来是如此深情地呵护九龙池,而又深刻地认识到九龙池清泉对利农、对百姓须臾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

    全国著名诗人王亚平、张力夫等采风玉溪而挥翰留下的诗作,则显示出玉溪九龙池及玉溪大河建设巨大的魅力。

    如果要问这本《中国·玉溪九龙池》的最大特色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丰赡,丰满而充足。

    像九龙池水一样四季常涌,昼夜不息,深藏滋润着玉溪田畴的稼禾和今天美丽如长虹的玉溪大河...

    转载

    赞美玉溪的诗歌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