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为什么杜甫最具代表性的诗是三吏三别?

    杜甫一生深察人民的疾苦,其作品也多反映人民的悲惨生活。

    其《三吏》、《三别》就是其中的名篇。

    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

    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

    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

    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暴发,安禄山带兵反叛朝廷,从范阳长驱南下,攻陷洛阳。

    次年在洛阳称帝,不久又攻占长安。

    天宝十六年唐军收复了长安和洛阳。

    在与溃败的叛军作战中,唐军也受到重大损失。

    为了与叛军继续作战,军队到处拉丁补充兵源,临近前线的新安、石壕一带受害最深。

    杜甫当时因谏言触怒肃宗,从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

    他由洛阳回华州任所,经过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将一路见闻写成了“三吏”、“三别”。

    《新安吏》写安新安县吏奉命征兵,因为壮丁早已征完,只好用“中男”(未受过训练的未成年男子)来充数。

    诗中描写了征夫离别的凄凉场面。

    《石壕吏》写官吏夜里到石壕村捉人当兵,一个老妇人的三个儿子全都当了兵,这次老妇人又被拉去服役应急。

    《潼关吏》写潼关士卒筑城御敌的场景。

    《新婚别》写一对新婚夫妇由于征兵,不得不“暮婚晨告别”。

    新娘痛苦地说:“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他想随夫出征而不能,只得勉励丈夫“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戍行”。

    《垂老别》写一个子孙阵亡的老翁应征别妻的惨景。

    《无家别》写败阵的战士回到一片荒凉的家乡,而家人已死绝,正当他想务农安生之时,县吏又来要他应征,这回已是无家可别了。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

    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

    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

    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为什么杜甫最具代表性的诗是三吏三别?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