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邓寅达
邓演达(1895—1931),又名策成、仲密,字择生,化名石生登,广东惠州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9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是著名国民党左派。
1925年任黄埔军校教育长。
1926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二大”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同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随军北伐,指挥攻克武昌。
曾被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主席团成员和中央农民部部长。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力主东征讨蒋。
民国16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邓演达流亡欧洲。
11月1日,与宋庆龄等在莫斯科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的宣言》,声明继承孙中山遗志,坚持反帝反封建。
1930年5月回国,8月,在上海格罗希路大福里(今延庆路29弄1-21号),将民国16年成立的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任中央总干事,企图建立第三种政治势力。
9月1日创办和主编《革命行动》,主张在中国建立以农工为中心的平民政权,宣传反帝反封建反蒋。
11月在上海成立黄埔革命同学会,联系黄埔各期同学,策动反蒋。
1931年积极筹划反蒋军事行动,8月19日由于叛徒出卖被捕,11月29日被蒋介石秘密杀害于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
12月19日宋庆龄为抗议杀害邓演达在《申报》上发表《宋庆龄之宣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遗著有《邓演达文集》等。
[编辑本段]邓演达被捕 1931年8月17日下午,邓演达赴上海愚园路愚园坊20号出席江西起义干部训练班结业式,国原行动委员会上海市干部会负责人陈敬斋叛变告密,邓不幸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罗任一、金新光、邓文、张小山、李文英、黄素、云素青、黄经耀、方巨、张昌、朱凤卿、任树宣等12人。
嗣后,许寿祥、程朴二人又在威海卫路和麦根路被捕。
这天共捕15人,其中任树宣不满16岁,是二房东的儿子,与案情无关;许寿祥是厨师,朱凤卿是打错门牌闯进来的,亦与本案无关。
参加这次搜捕的除邓警铭率领的淞沪警备司令部侦 查队外,还有公共租界总巡捕房的中西包探。
下午3时许,邓演达等13人被关进静安寺英国巡捕房一间仅一丈见方的临时囚室。
18日上午9时,租界当局将邓 演达等押至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第一法庭进行审讯。
邓演达筹组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已成立一年,基层组织遍布14个省、市,并准备在江西发动武装起义。
他 邀集黄埔军校进步学生组织的“黄埔革命同学会”,成为跟蒋介石嫡系组织的“黄埔同学会”相抗衡的团体,在军事上构成对 南京政府很大的威胁。
蒋介石对邓演达的革命活动极为忌恨,悬赏30万元捉拿邓演达,淞沪警备司令熊式辉除密令该部侦查 队缉拿邓演达和他的战友之外,还发函至上海第二特区地方法院,要求“饬捕协缉”。
15日,江苏上海特区地方法院发出了“火速拘提”邓演达、沈维岳、季方三人“到法院听候审讯”的拘票。
[编辑本段]年表 1895年(光绪21年)8月1日,邓演达出生于广东惠阳永湖乡鹿颈村一个贫寒家庭。
少年时代受到反帝反封建思想的影响,曾随姚鱼平等革命党参加反清活动,作交通员,到广州,佛山一带为革命党人传递文件。
1909年(14岁)秋,考入广东陆军小学毕业。
在校学习期间,成绩优异,毕业前夕加入了同盟会。
1911年(16岁)于广东陆军小学毕业,不久参加姚雨平率领的学生军的北伐活动。
1912年(17岁)春,离开部队,返回广东,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学习。
1914年(19岁)考进武昌陆军第2预备学校,继续攻读军事。
1915年(20岁)于武昌陆军第2预备学校毕业,后派往部队见习。
1916年(21岁)在部队见习期满后,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工兵科第6期学习。
1919年(24岁)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期满,毕生后到西北边防军见习。
1920年(25岁)年初,应邓仲元邀请。
到福建漳州参加援闽粤军。
任宪兵连连长。
8月援闽粤军回师广东,驱逐桂系军阀。
邓演达率宪兵队随军出发,任督战队队长,并屡向上级献策,打败敌军,深受邓仲元赞许。
年底孙中山回广州重建军政府,并下令整编粤1,2两军,邓演达在整编时升任第1军第1师师部参谋兼步兵独立营营长。
后1师设军官教育班以培训下级军官,邓演达兼任教育班班主任。
1921年(26岁)7月调任1师工兵营营长。
年底奉邓仲元之命,陪徐树铮到桂林与孙中山会晤。
邓演达工作认真,衷心拥护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深得孙中山嘉许。
1922年(27岁)3月忠实执行孙中山的革命主张的粤军第1师师长邓仲元遭暗杀。
邓演达十分悲痛,表示誓要继续拥护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5月参加孙中山督师的北伐,入江西作战。
6月陈炯明于广州武装叛乱,公开反对孙中山,第1师内部拥陈者不少,但邓演达始终不为所动。
11月受1师梁鸿楷等拥孙派委托,前往上海晋见孙中山,表示继续拥孙之决心。
孙中山对邓印象更佳,旋面授任务,嘱配合滇、桂军共同讨陈炯明,邓当即回粤传达孙中山的指示,积极策动反陈斗争。
1923年(28岁)1月初粤军1师沿西江东下,配合滇、桂军讨陈。
邓演达率领工兵营担当前锋,并前往指挥。
部队抵三水时,邓演达前往说服三水防军负责人陆兰培参加讨陈。
并代表1师任陆为团长。
1月15日讨陈联军进抵广州,陈逆退守惠州。
邓演达率部队驻广州越华路广东省长公署。
1月底西江一带情况紧张,邓演达奉命率部驻江门。
2月上旬孙中山从上海返广州,设大元帅府于广州河南。
下令整编粤军,1师扩充为粤军第4军,工兵营扩编为1师3团,邓演达被任命为3团团长。
4月驻肇庆,三水,清远一带的桂军沈鸿英叛乱,邓演达奉命率部队讨伐,以地雷队炸开肇庆城垣,歼灭守敌。
不久,滇军杨如轩等率部在广州叛乱,邓演达奉孙中山之命,率3团赶返广州拱卫大本营。
孙中山授邓演达为少将衔参军。
9月沈鸿英部从广西袭扰西江一带,邓演达奉命率第3团入桂,占梧州打击沈鸿英的势力,并与李宗仁,黄绍竑等合作,进行统一广西的工作。
7月底陈炯明部骚扰东江博罗一带,邓演达奉孙中山手谕,率所部往东江与陈军作战。
8月间,讨陈战役结束后,复移驻肇庆休整。
年底1师师长李济琛于肇庆设西江讲习堂,任邓演达为特约教官。
1924年(29岁)1月20日在孙中山主持下,国民党"1大"于广州召开。
大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3大革命政策,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邓演达衷心拥护孙中山的革命政策,并努力贯彻执行。
1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建议支持下,孙中山决定筹办黄埔军校,任蒋介石为军校筹备委员长,王柏龄、李济琛、沈应时、林振雄等7人为筹备委员,分设教授,教练、管理,军需费、军医5部,推定王柏龄,李济琛(由邓演达代),林振雄,俞飞鹏,宋荣昌等为临时主任,分部办事。
3月1日孙中山任蒋介石为黄埔军校入学试验委员会委员长,任王柏龄,邓演达、彭素民,严重,钱大钧、胡树森、张家瑞,宋荣昌,简作桢为试验委员。
6月1日黄埔军校开课,任李济琛为副主任,邓演达为团长职务,团长职务在校长之下。
军校分设6部,为了专心搞好军校工作,邓演达辞去1师3团团长职务。
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亲自出席主持并发表演说,邓演达等也出席了开学典礼。
8月蒋介石任用亲信王柏龄等,坚持革命立场的邓演达受排斥,无法开展工作,乃决定离开军校到上海,准备到德国留学深造。
12月2日在上海写信给张难先,表明自己离开黄埔军校到德国留学是由于蒋介石结党营私,排斥异己所致。
1925年(30岁)年初抵德国柏林。
在德期间,他勤奋钻研经济,政治、社会等学科,努力掌握德语,并与正在柏林的共产党人朱德、孙炳文等人交往。
3月在德国听到孙中山病逝噩耗,不胜悲痛,曾致信友人表示"此后,不独中国,即亚洲前途亦黯然!"并在柏林参加组织悼念孙中山逝世的活动。
冬天由于国内形势发展迅速,深感不能再在国外闭门研究,于是离开柏林,经莫斯科回国,投入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