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清代四大书法家都是谁

    清代四大书法家是翁方纲、刘墉、梁同书、王文治。

    四人书法享誉大江南北,时称“翁、刘、梁、王”。

    后人称他们为清四家。

    清代书法是碑派的复兴时期。

    1、翁方纲(1733~1818年),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区)人。

    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

    乾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

    历督广东、江西、山东三省学政,官至内阁学士。

    嘉庆二十三年,卒。

    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书法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

    论诗创"肌理说",著有《粤东金石略》《苏米斋兰亭考》《复初斋诗文集》《小石帆亭著录》等。

    2、刘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

    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

    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3、梁同书(1723年~1815年),清代书法家。

    字元颖,号山舟,晚年自署不翁、新吾长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大学士梁诗正之子。

    梁同书于乾隆十二年(1747)中举人,十七年特赐进士,官侍讲。

    著有《频罗庵遗集》。

    梁同书家学渊源。

    他自幼接触书法,12岁时即能书写擘窠大字。

    初学颜真卿、柳公权,中年以后又取法米芾,70岁以后融汇贯通,纯任自然。

    他习书60余年,久负盛名,所书碑刻极多。

    梁同书工于楷、行书,到晚年犹能写蝇头小楷,其书大字结体紧严,小楷秀逸,尤为精到。

    4、王文治(1730-1802)清代官吏、诗人、书法家。

    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

    工书法,以风韵胜。

    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

    曾随翰林侍读全魁至琉球。

    乾隆二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擢侍读,官至云南临安知府。

    罢归,自此无意仕进。

    扩展资料:

    清朝前期书坛的主流是帖学派,康熙好董,乾隆好赵,董赵书风风靡天下,明初之“台阁体”至此演变成以黑大圆光为特征的“馆阁体”,代表书家有张照、翁方纲、刘墉、梁同书、王文治等。

    后四人被称作“清四家”,刘有“浓墨宰相”、王有“淡墨探花”之称。

    与此同期的有民间一批画家对书法的探索,将书法各派和国画进行融合,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

    "清四家",实际上只有刘墉较有成就,其余诸家,只是在当时的官样书法中,或远或近地走出了董赵的藩篱,因此被时人看重。

    从艺术的角度看,并没有多少超越前人或者赶上前人的地方,而且都还有各自的缺陷,所以,启功先生说:"有清书推四大家,而各有一眚,盖成(亲王)板,刘(墉)蹇,翁(方纲)赧,铁(保)软。

    蹇者矫姿,色厉而内荏;赧者迟疑,欲进而反退也。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四家

    清代四大书法家都是谁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