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书法《兰亭序》的意义

    书法《兰亭序》的意义:

    1,开创了文人书法艺术的审美风格,对以后中国书法艺术乃至中国文化的影响无可替代。

    将时代遭际里的个人命运、个人情趣融会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具体环境,以笔墨技法宣泄挥洒,成为一个时代文化心理和文化形象的标志,在漫长的中国社会里流衍为大量文化人的精神寄托,它揭示着中国文人“悲欣交集”的精神世界,在千古莫易的帝权社会里成为自寻解脱的潜流,在生生不息的文人心境里成为难以泯灭的主流。

    精神潜流和文化表现的主流,其间关系复杂幽徊,在日益开阔的世界文化格局里表现出无比的魅力,也发生经常持久的困惑。

    总体言之,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具有中国古代封闭性文化发展的线性特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2,《兰亭序》冠以中国书法第一帖的美名实在无可争议。

    《兰亭序》不仅体现在它精妙绝伦的笔墨技巧和章法布白的完整性上,而且体现在与作者融为一体的文化与情感表达的深刻性上。

    《兰亭序》具备了书法作为艺术作品,从书家与书作、内容到形式的全部审美因素。

    在魏晋玄学和士人清议、品藻人物以及两汉儒家经学崩溃的思想文化背景下,作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彻底摆脱了几千年书法附庸于文字、服务于装饰的亚艺术地位,从而成为表现人格个性、诗意情怀以及人文价值选择的不二经典。

    3,《兰亭序》既是名帖,也是佳篇。

    作者立足于兰亭盛会,重在兴怀、抒志。

    羲之文如其书。

    其书妍丽劲健、力透纸背,其文隽永飘逸、入木三分。

    寓沉郁顿挫于行云流水,字里行间暗藏锋芒。

    兰亭集会规模盛大,三教九流,群贤毕至。

    其中不少贤士名流代表当时封建士大夫一族,他们崇尚老庄玄学,追求清静无为。

    思想中的消极成分使其生活放任自由,消极颓废;而王羲之独秀一枝,并著文批判之,实在难能可贵。

    与东晋文坛追求骈辞俪句、华而不实的文章形成显明的对比,以重内容抒心志求真务实的语言实践批判了当时的形式主义文风,具有积极意义。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kuài 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shāng)曲( qū)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shang)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

    虽趣(qǔ)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同“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xì)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jiē)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书法《兰亭序》的意义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