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求几个诗歌名句在生活中的运用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以高度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强烈的节奏感、韵律美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而古诗词中的名句更是广为流传的,出类拔萃的文学精华部分。

    从古至今能够广为流传的古诗词名句,是经过历史长河磨练的,经得起考验的,为人们所接受的文化的典范。

    它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因为精练的语言,协调得押韵美,还因为它在材料的选择,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极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从内容和材料上分有叙事的,写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说理的……从写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张写实……分门别类,各具特色,不尽相同。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首诗歌就是一篇文章的大概。

    因此系统地进行古诗词名句训练,就是接触积累各种写作素材,学习掌握多样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可见一斑。

    一、诵读古诗词名句,积累素材

    文章缺乏营养,干瘪无物是现代大部分学生的通病。

    分析原因是学生缺乏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肚子里没有墨水,怎么能写出优美的文章来呢?

    作为古代文学的精华——古诗词名句。

    不仅语言经过了千锤百炼,而且也有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内容,有写景的、有记事的、有说理的等等。

    是学生语言积累的最好素材。

    有了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言可发,有情可抒。

    正所谓厚积才能博发。

    因此我利用学生的采蜜本这个阵地,每天让学生抄写十句古诗词名句,让学生进行吟读和背诵。

    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积累了不少名句,出口成章了,这为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诗文互换,进行练笔

    学生有了积累,如果不会表达和运用,那么就等于白纸一张,没有任何意义。

    如何让学生学会表达?首先得让学生理解所诵读的古诗词名句的意思,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名句的内容,教师得像学生拓展有关古名句的相关内容,比如作者,写作的背景,诗人当时的心境,关于古诗词名句的典故等等。

    学生深刻理解的其意思后,可以进行多角度的训练。

    1、围绕名句进行段落训练

    古诗词名句中的意象鲜明,但是对意象的描述是极少的,还留有许多的空白,包括意象的、情感的。

    这就给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教师可以把这作为对学生作文的有机补充,有选择地进行练笔。

    练笔时,为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意,教师可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有关名句的资料。

    在学生领悟了诗的内涵之后,让学生采用多种角度进行练笔,扩写,改写,写读后感或由一首诗想到的等,给学生以发挥想象的自由。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难题。

    另外要学生对古诗词名句进行扩写,也降低写作的难度,避免了学生语句不通顺的现象。

    长期的训练,学生就会放飞想象,兴趣盎然,入诗境,悟讲情,出精美的文章来。

    2、给学生一段话,请学生用自己积累过的一句古诗词名句来概括。

    学生的习作覆盖面越来越宽广了,如果只停留在扩写古诗词名句的基础上,那么就很难适应其他体裁的习作了。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语文素养,不仅要学生积累大量的好词好句,而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让学生用学过的古诗文概括一段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

    拿生活实际的一段文字进行概括,其实告诉学生,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个名句了。

    久而久之,学生在描绘一种画面的时候,就自然而然想起了这个古诗文句子,避免了啰嗦、繁琐地叙述,使学生习作表达意思明了,简洁。

    三、方法渗透,指导作文

    古诗词中的名句能够广泛传播,不仅是因为华丽、精练的辞藻,鲜明的思想,也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这些直接影响着古诗词的魅力和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

    新课程下如何教作文,为教作文而教作文,还是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又如何让学生自由地表达。

    写作方法和技巧是不可少的。

    每一句经典的古诗词名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句子是文章的单位,仔细揣摩古诗词名句的写作规律和技巧,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对学生的习作行文有着积极的作用。

    比如:

    1、托物言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出自杜甫大约二十五岁“游齐赵”时写的《望岳》。

    当时他襟怀浩荡,眼界空阔。

    身在岳麓而神至岳巅,写得有力如虎,遒劲峭拔。

    虽没有“登峰造极”而泰山的真形已尽落眼底矣。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习作中可以假托事物来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抱负,这对解决学生作文直白,缺少含蓄之美的弊端是很有帮助的。

    2、写景状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此句对江南春色进行了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

    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从中可以看出写景的文章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恰当地进行选择,抓住鲜明的色彩,可对比,也可反衬,从而烘托出景色的美。

    3、借景抒情

    经常告诉学生环境描写是心情的写照,借助景物可以抒发情感,然而学生自己操作起来,就是情归情,物归物。

    而古诗词名句中却有许多借景抒情的名句,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唐代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的一句。

    陈子昂生活的武则天时代,总的来说是朝气蓬勃的,然"野无遗贤"从来就是假话。

    陈子昂第二逃命从军边塞时,和主将建安王武攸宜意见不和,满腔热情和满腹才华换来的只是无尽的压抑和孤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昂登上了“古来征战几回人”的幽州台,百感交集,从而唱出了以上的千古绝响。

    4、叙事说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苏轼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名句,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5、对比反衬

    出自唐代卢延让《苦吟》中的“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说自己写诗时为选好一个字要思索很久,甚至捻断好几根胡须。

    写诗炼句之苦由此可见一斑。

    一个字与数茎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反衬得出诗人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

    6、设疑留念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

    前句问,后句答,在写作中可以引导学生先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再通过自己下文的叙述,自然地回答自己的问题,让读者恍然大悟。

    除此之外,古诗词名句中隐含的写作方法还有很多。

    不必一一列举。

    从一个句子中概括出写作的方法,一句一法,对应训练。

    将枯燥无味的写作方法训练,转化成直观的有例句有方法,便于学生模仿习作。

    由于古诗文固有的习作方式,语言特征,可以避免学生由于模仿产生的千篇一律的文章。

    四、随文引入,水到渠成

    让学生诵读古诗词名句是为了积累精湛的语言文字,提高文章的文采,有话可以写,有优美的内容可以表达。

    方法的渗透教学,让学生有了内容学会有规律,巧妙地表达。

    但是学生学得怎么样,最终还是看学生的习作。

    如何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古诗词名句写作文,提高作文水平。

    教师可以设计专题作文课,进行训练。

    比如:写关于珍惜时间的文章。

    让学生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古诗词名句。

    并投影给学生:

    “花无再开日,人无再少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让学生说说对这些古诗词名句的理解。

    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说说对某个名句的理解。

    并讨论生活什么情况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然后让学生把这件生活中的事例写具体,并恰当地运用珍惜时间的名句。

    可以是开头,也可以结尾总结,还可以是文中的叙述。

    每个学生关于珍惜时间的生活体验都是不相同的,保证了学生有话可写,而为学生提供多句古诗词名句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利,又避免写的如出一辙。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生活事例,在口语交际的辅助下,并有方法的铺垫,学会了随文引入,文章自然水到渠成了。

    求几个诗歌名句在生活中的运用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