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仙逝九十五乞求高人追悼诗词不胜感激
《薤露》是古人追悼亡灵时所唱的悼词(悼歌)!
薤露
《乐府诗集》
薤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白话译文
薤上零落的露水,是何等容易干枯!
露水干枯了明天还会再落下,人的生命一旦逝去,又何时才能归来?
《薤露》是西汉无名氏创作的一首杂言诗。
这是一首挽歌,表示对死者的哀悼,诗以薤上的露水容易晒干起兴,写人生的短暂;又以露水干了明天还能再降落,反写人的一去难以回还。
这首诗三、七言交替,歌词错落有致,变化多姿,感情缠绵舒缓,伤悲之情缓而令人叹息不已,易打动人心。
《薤露》是汉魏时期的一首挽歌,是出丧时牵引灵柩的人所唱,在《乐府诗集》中收于“相和歌辞”。
《薤露》和《蒿里》原来本是一首诗,据说出于楚汉争霸时期田横的门客。
田横出身于战国时齐国的宗室,秦末战争时一度自立为齐王,后兵败,与五百门客逃于海岛。
西汉建立后,田横受到汉高祖刘邦的征召。
在前往洛阳的途中因不愿臣服而自杀,他的门客为哀悼他而作了这首挽歌。
至汉武帝时,宫廷乐师李延年将其分为二曲,《薤露》送别王公贵人,《蒿里》送别士大夫和庶人。
文学赏析
这篇歌辞是感叹人生命的短暂。
歌从朝露感兴成篇。
薤上的一颗颗露珠,迎着初升的朝阳,闪闪烁烁,晶莹璀璨,显得那样的美丽动人。
没有太阳,朝露无从获得光彩,但又因为太阳的照射,它转瞬即逝。
诗人则从薤上朝露领悟到人生命的极其短暂,于是感叹:“薤上露,何易晞!”这其实是人们从长期的体验中得出的对于人生的认识,偶借朝露而发。
另一篇相和歌古辞《长歌行》与此篇颇有相近之处,其中有类似的句子:“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秦嘉《赠妇诗》说:“人生譬朝露。”曹操《短歌行》诗也说人生“譬如朝露”。
可见,人生如朝露是一种普遍意识,而非个别人的一时想法。
因为此歌以朝露比人的生命,所以歌的首二句感叹朝露,也就是感叹人生。
将这两句放在开篇,可以发人深省。
将人的生命和朝露作对比,这已够令人闻之心惊了。
可是歌的第三句进一步说,人的生命尚且不能同朝露相比:朝露虽然“易晞”,明朝却可以“复落”。
诗人把人生说得那样可悲。
说朝露“晞”而“复落”,令人自然联想到死而复生的意念,这意念由咏叹的主题决定,具有否定的内涵,最后一句“人死一去何时归”即是从这否定意念中引发出来,与第三句相反成义,并且作为否定意念的承担者。
“人死一去何时归”的疑问,表现出对人生的迷惘。
生与死的矛盾长期苦恼着人们,及时行乐或努力有所建树,便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此篇前三句造势,而把笔力贯注于第四句,这结尾一句如一声巨响,揭出全篇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