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载物的故事或诗歌
发布者:何悦远2019-12-02
季羡林:智者永,忍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
季先生的一生,用他的话说,是“天天都在读书写文章。
越老工作干得越多”。
除了让中国学者感到深奥无比的德国哲学研究之外, 季 先生数十年来主要从事印度文学、佛教史以及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和翻译, 此外他还撰写了洋洋洒洒的散文随笔等作品。
现在, 《季羡林全集》已编到了 32 册, 粗略一算, 已经有一千多万字了,真正是著作等身,学问大师,当代鸿儒。
极为可贵的是, 季羡林先生绝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斋学者,相反,他相当入世,胸中承载着天下万物,时时守望着民族、国家、世界,还有大自然。
他还一直保持着独立思考的精神,始终秉持独家观点,绝不人云亦云。
李玉洁老师曾多次感叹说,老先生想的跟别人不一样,有时还特别超前,就见他闭着眼睛皱着眉头在那儿想,我们跟都跟不上。
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 我约季先生写写当代另一位大儒张中行先生。
很快,季先生的文章《我眼中的张中行》就飞来了。
季先生称张先生“是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淡泊宁静,不慕荣利,淳朴无华,待人以诚……我常常想, 在现代作家中,人们读他们的文章,只须读上几段而能认出作者是谁的人,极为稀见。
在我眼中,也不过几个人。
鲁迅是一个,沈从文是一个,中行先生也是其中之一”。
难得一位大学者对另一位大学者如此欣赏。
我们只听古人说“文人相轻”,又看过了太多的文人互相诋毁乃至“残杀”,却很少能看到互相佩服互相欣赏的,更少见到如此之高的评价。
季羡林先生把他对张先生的钦佩之处老老实实告诉读者,一副甘拜下风的样子,若谷虚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