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李白、杜甫、苏轼、曹操的绝笔诗

    一、李白(701~762)

    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中说: “(李白)赋临

    终歌而卒”。

    《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吞吐宇宙,凌云展翅的大鹏吟唱着响彻太空的《临终歌》从九天摧落。

    这只“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逍遥游》)的鹃鹏是诗人灵魂的实化,理想的物化。

    唐诗中不乏以鹏喻人的篇章。

    如权德舆“小鸟抢榆枋,大鹏激三千”(《酬穆七侍郎早登使院西楼感怀》),以大鹏的激水三千,冲天而起喻穆七志向高远,示穆七非是学鸠之类的庸碌之徒;贯休“岂不见大鹏点翼盖十洲,是何之物鸣啾啾。”(《偶作五首》其三),以大鹏的翱翔蓝天,高唱人云喻自己志大才高,示自己决非斥鹦之类的等闲之辈。

    但它们仅是诗人巧设的妙喻,信手拈来,偶一为之,李白则以他擎天柱似的巨笔,饱蘸一生豪情,惨淡经营数十载,苦心孤诣,以系列的诗赋塑造了大鹏这一让人热血沸腾,叹为观止的高大形象。

    打开《李太白全集》,最先映人我们眼帘的便是洋洋洒洒、豪气逼人的《大鹏赋》。

    这只硕大无朋的大鸟振翅起飞,则烟沙弥漫,天昏地暗,五岳震荡,百川崩奔;昂首呼气,则天地四方云气翻滚;换羽洒毛,则千里大地六出纷飞。

    “赐金还山”,被逐出长安后,李白给北海太守李邕的诗再一次自豪地以“欲上青天揽明月”(《陪侍御叔华登楼歌》)的大鹏自诩,使他笔下的大鹏形象更加“羽毛丰满”。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踌躇满志,雄视阔步的诗人相信终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扬帆渡海,直达光辉的理想的彼岸。

    大鹏对“夸金衣与菊裳”,“耀彩质与锦章”的黄鹊、玄凤之类极其鄙视(见《大鹏赋》),器字轩昂、风姿秀发的李白与大鹏的这一不同凡庸的秉性如出一辙。

    他对爵禄富贵鄙夷不屑,“黄金白璧买欢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对帝王将相兀傲不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

    仙”(杜甫《饮中八仙歌》),“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介”(苏轼《李太白碑阴记》)。

    李白这只大鹏“济苍生”(《梁园吟》)的理想一次次受挫,安史乱中也产生过“我垂北溟翼”的消极隐遁思想,但仍怀着爱国热忱欲辅佐永王李磷,扫平叛乱,为国立功,“誓欲斩鲸

    鲵,澄清洛阳水”(《赠张相镐》其二),最后竞以“从磷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

    这就是大鹏的坎坷际遇,诗人的艰难历程。

    诗人在《临终歌》中融鹏我于一体,使大鹏“着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既总结了自己的一生,也以他生花之笔最后完成了以毕

    生精力塑造的可以使人“想象其势,仿佛其形”(《大鹏赋》)的大鹏形象。

    大鹏虽折翅于云天,但那猛烈的余风将仍会激荡着千秋万代,它那巨大的人格力量,执着的献身精神将永远影响着后人,震撼着后人,鼓舞着后人,当年鲁人猎获仁兽麒麟孔子因而伤 tL,落泪,如今有谁会为

    中天摧折的大鹏而痛哭流涕呢?以为可以“一鸣惊人,一飞冲天”(范传正《李公新墓碑》)的诗人以摧人泪下的悲鸣向无端埋没人才,无理压抑人才,无情摧残人才的封建社会发出了严厉的控诉。

    奋飞了六十二年的大鹏原来竟是这样的孤独啊。

    看来只有知音杜甫与他“同声一哭”(浦起龙《读杜心解》)了,“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梦李白二首》)。

    二、杜甫(712~770)

    代宗大历五年(770)冬,诗人的孤舟经洞庭湖,这时诗人风痹病加剧,病体日沉,油尽灯枯,诗人以他悲凉苍老的歌喉唱出了最后一支回肠荡气、哀婉动人的长篇挽歌: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轩辕休制律,虞舜罢弹琴。

    尚错(同措,置)雄鸣管,犹伤半死心。

    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

    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见参。

    如闻马融笛,若倚仲宣襟。

    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

    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

    郁郁冬炎瘴,蒙蒙雨滞淫。

    鼓迎方祭鬼,弹落似鹗禽。

    兴尽才无闷,愁来遽不禁。

    生涯当汩没,时物正萧森。

    疑惑樽中弩,淹留冠上簪。

    牵裾惊魏帝,投阁为刘歆。

    狂走终奚适,微才谢所钦。

    吾安藜不糁,汝贵玉为琛。

    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

    哀伤同庾信,述作异陈琳。

    十暑岷山葛,三霜楚户砧。

    叨陪锦帐座,久放《白头吟》。

    反朴时难遇,忘机陆易沉。

    应过数粒食,得近四知金。

    春草封归根,源花费独寻。

    轻蓬忧悄悄,行药痛涔涔。

    瘗夭追潘岳,扶危觅邓林,蹉跎翻学步,感激在知音。

    却假苏张舌,高夸周宋镡。

    纳流迷浩汗,峻址得嵌鲞。

    城府开清旭,松筠起碧浔。

    披颜争倩倩,逸足竞骚骚,朗鉴存愚直,皇天实照临。

    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

    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

    畏人千里井,问欲九州箴。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葛洪尸定解,许靖力难任。

    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

    这首绝笔排律与《咏怀五百字》、《北征》等长篇抒情诗先后辉映,光照千秋。

    它是诗人人格力量和博爱精神的最后闪光。

    首先,诗人明知“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南征》),又飘流江上,类如转蓬,百忧感其心,百病劳其形,但只要一息尚存,他定要放声歌唱,“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自居易《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杜甫是当之无愧的时代的歌手、人民的歌手、华夏的歌手、永远的歌手。

    其二,诗人虽然生活困顿,窘相毕露,“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用乌羊皮蒙着的小桌因破损而一捆再捆,象鹌鹑短秃的尾巴那样的衣服因破敝而补了又补,但诗人胸怀磊落,表里澄澈,“得近四知金,所得皆“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光明正大之金,决无不洁不义、不清不白的来路不明之财。

    虽世道衰微,人心不古,但自己向往的是“反朴”,切望的是“忘机”,其人格节操如无瑕之璧,如玉壶之冰。

    其三,幕府亲友厚以待己,自己刻骨铭心,永志不忘,“朗鉴存愚直,皇天实照临”,皇天后土,可鉴此心。

    君子之德,与世永存。

    其四,最为动人心魄,感人肺腑的是诗人的生命之火虽剩余烬,念念于怀、悬悬于心的仍是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泰否,“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

    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谁能读此而不泪湿双眼呢?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此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此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

    不下泪者,此人必不友”,我们可以说读杜甫绝笔诗不下泪者,此人必无情。

    三、苏轼(1037~1101年)

    《王直方诗话》说: “东坡将亡前数日,梦中作一诗寄朱行中”, “东坡绝笔也”。

    《梦中作寄朱行中》

    舜不作六器,谁知贵玛瑶。

    哀哉楚狂士,抱璞号空山。

    相如起睨柱,头与璧俱还。

    何如郑子产,有礼国自闲。

    虽微韩宣子,鄙夫亦辞环。

    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

    朱行中,即朱服,浙江湖州人,小苏轼十一岁,历任知州、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职,《全宋词》收其《渔家傲》一首。

    1100年轼白海南北归时朱正黜知广州,“留款甚洽,其唱和诗亦多”(朱弁《曲洧旧闻》)。

    朱以廉洁著称,“士大夫颇以廉洁少(轻视)之”(朱弁《风月堂诗话》),“不合时宜”,好唱反调的苏轼偏偏“爱行中至矣”(同上),一口气以五典喻行中的冰清玉洁。

    其一,用《周礼·春官·大宗伯》“(舜)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之典;其二,用《韩非子》卞和

    献璞之典;其三,用《史记》蔺相如完璧归赵之典;其四,用郑子产对待强晋不卑不亢,不随意满足他们强求玉环的贪念之典;其五,用韩起醒悟,退还玉环之典。

    后两典皆见《左传·昭公十六年》,其宗旨是子产的箴言:“君子非无贿之难,立而无令名之患”(意为:君子并不忧虑没有财物,担心的是没有令名以自立)。

    以上五典全与宝玉有关“珍视玉(玛、瑶)、哭献玉(璞)、保全玉(璧)、爱惜玉(环)、不贪玉(环),最后“卒章显其志”,赞颂朱“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

    以玉喻人是其表,借人写己为其实。

    诗人一生在人格气节上孜孜以求的正是成为一方纤尘不染的无瑕之玉。

    四、曹操(155-220)

    关于曹操,其死前只有一封给妻子的绝笔信。

    某家一时之错,悔不堪言,唯有一死以谢娘子,今以此书与娘子道别!某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娘子不察某其衷,谓某忍舍娘子而死,谓某不知娘子之不欲某死也,故遂忍悲为娘子言之:

    某至爱娘子,即此爱娘子一念,使某勇於就死也。

    某自遇娘子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膻,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 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某充某爱娘子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娘子而死 ,不顾娘子也。

    娘子若体某此心,於啼泣之余,亦以曹吧为念,当亦牺牲某身与娘子身之 福利,为曹吧谋永福也。

    娘子勿悲!

    娘子曾忆否?某夕,某曾当语曰:「把爱情进行到底,死了都要爱,」

    娘子初闻言而怒;后某再表忠心,虽不谓某言为是,而亦无言相答。

    某之意,盖谓以娘子女儿身之 弱,必不能禁失某之悲。

    某先死,留悲痛与娘子,某心不忍,故宁请娘子先死,某担悲也。

    嗟呼!谁知娘子移情别恋,某心痛,遂先娘子而死也!

    某真真不能忘娘子也。

    回忆好逑娘子之时,食不甘味,寝不甘寐,

    ,终盼得洞房之夜,却引好事者凿壁透光,思之,尝哑然而笑,忆昔,初夜,娘子千娇百媚,烛曳娇容,依稀掩映。

    某与娘子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述?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某诚愿与娘子相守以沫。

    第以今日时势观之,娘子心即无某,何某再苟求与这尘世之中! 再见娘子忧伤之容,某能之乎?期盼娘子回心转意,抑娘子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受相思煎熬而不得相守,则较死为尤苦也。

    将奈之何!此某所以敢率性就死,以死一表某忠心也!

    某今死无遗憾,娘子正当年少,当再钓得金龟婿,且勿以某为念,则某死亦瞑目,不以娘子后事为忧,甚幸!甚幸!

    某爱娘子至。

    娘子幸不爱我,又何不幸而与娘子相逢!某幸而得遇娘子,又何不幸而未得其心,嗟夫!纸短语长,所未尽言者尚有万千,娘子可以意会得之。

    某今不能再见娘子矣!娘子若不能舍某,其时时与梦中想某乎!还盼来世再与娘子相会!

    夫孟德绝笔

    至于那个译文。

    本人是觉得诗没有什么可译性。

    所以就只给了一些分析。

    没有通篇的翻译。

    李白、杜甫、苏轼、曹操的绝笔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