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职业大学的文化传统
校徽 校徽设计者是机电工程学院庄建宏老师。
采用圆形图案,中部采用朝阳、大海波浪等元素构成刚从海平面升起太阳的景象,象征黎明的朝气和学校培养新一代的希望与动力,其中大海波浪由“黎明”的简拼字母“LM”巧妙构成,波浪图片还犹如一本翻开的书籍,让人联想到知识的海洋,波浪下部则放置学校的建校时间,代表了学校的历史,校标外圆周采用了创始人梁披云先生为学校的亲笔题字及学校的英文名字。
校训:正直勤朴,善学强技
“正直勤朴”由梁披云先生亲笔题写,是师生为人立业、从教治学的核心引领,也是学校多年文化传统的高度概括;而“善学强技”则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
前者着重在于引领师生在从教治学中要勤奋做事、为人立业;后者是指善于学习知识,增强技术能力。
校风:团结互助、开拓创新
2000年9月11日,梁灵光先生视察学校时确定“团结互助、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黎明精神”。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对“团结互助、开拓创新”的补充,“团结互助、开拓创新”是对“黎明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也就是现阶段的“黎明精神”。
教风:公正、明智、爱慈、敬严
“公正、明智、爱慈、敬严”引自蒋忠和文章谈及有梁披云《黎明大学校训讨论稿》,意义为为教育应该“公正不倚、明智不惑、爱慈不忌、敬严不怯”。
学风:奋斗便是生活
“奋斗便是生活”是梁披云先生铭言。
鼓励学子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坚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勉励师生在奋斗中治学求学、成长成才。
校歌:《成长》
《成长》以校歌的名义已传唱多年,得到师生及广大校友的一致认可,作词作曲为黎明职业大学前副校长洪申我。
2014年8月19日上午召开黎明大学第一届第二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并同意《成长》为黎明大学校歌。
学校主要道路广场名称内涵解释:
浪漫阶梯:一共有一百六十八级,依山而建,浑然天成,美丽壮观。
浪漫阶梯上泉州风貌一览无余,表现出黎大的宽广胸怀与自由精神。
披云:纪念梁披云先生,也寓意“志存高远、直上云霄”的理想。
灵光:纪念梁灵光先生,也寓意“清净无染,灵照光明”的德泽。
尚大:纪念李尚大先生热心桑梓、倾心教育的精神,也寓意崇尚“大气、大境界、大理想”。
良斗:宏扬梁良斗先生无私奉献、艰苦朴素、奋斗拼搏的精神。
明金:宏扬陈明金先生情系桑梓、热心公益的精神。
思源:取“饮水思源”之意,歌颂“爱国、勤奋、团结、拼搏、进取”的华侨精神。
引导师生树立“感恩”精神。
崇文:纪念朱熹对泉州的深远影响及其曾经到海印寺讲学的事迹;纪念巴金和黎大的深厚渊源,崇尚一代文豪留下的宝贵的文字、文学、文化。
桃源:纪念梁披云、梁灵光等老一辈永春人振兴家乡教育,取永春古称“桃源”之誉。
晨曦:晨曦原义“清晨的阳光”,呼应校名“黎明”,寓意光明、朝气、未来、方向。
明德:取自《大学》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呼应“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尚学:鼓励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毓秀:取“毓秀成林”之意,寓意学校培养英才。
春华:取“春华秋实”之意,寓意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学生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
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寓意学校多年培养并向地方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行知:取“知行合一”之意,呼应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和“手脑并用”的黎明教育理念。
海丝:学校地处宝觉山,面向东南方向“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港(范围包括石湖港、法石港、后渚港),故取“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意。
凌云:取“壮志凌云”之意,引导师生“志存高远,志向宏大”。
建校第二年(1985年),黎明大学成立了第一个文学社团,取名“激流文学社”,2012年12月,在激流文学社的组织与策划下,黎明大学举办了首届“巴金文化节”。
1
2013年12月,在泉州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之际,泉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黎明职业大学联合主办“纪念巴金先生诞辰109周年暨泉州市第二届巴金文化节”。
在2012年泉州市第一届巴金文化节基础上,2013年9月份开始,围绕巴金文化主题,黎明职业大学先后开展“我的黎大梦”主题征文征图活动、巴金文学专题讲座、“巴金与泉州”图片展,“巴金赠书珍藏本”PPT展示、巴金电影展映、缅怀巴金书法笔会、巴金作品读书月等活动,激流文学社、东南早报《教育周刊》还分别组织社员和小记者“寻访”巴金在泉州的足迹,黎明职业大学巴金研究所整理编印巴金研究论文纪念特刊。
2014年,在黎明大学迎来成立三十周年之际,“第三届巴金文化节”也提升到了省级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