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古代诗歌鉴赏有哪些用法和具体答法

    我要提问

    首页

    分类

    公社

    问医生

    问律师

    问作业

    经验

    买什么

    个人中心手机知道

    古代诗歌鉴赏有哪些用法,和具体答法?

    2014-01-09 18:17匿名 | 来自手机知道 | 分类:文化/艺术 | 浏览9次

    这是一道来自手机的问题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 +紧急提问奖励3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加粗

    飘红

    符号

    编号

    排版

    图片

    附件

    地图

    提交回答匿名

    分享到:

    按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2条回答

    2014-01-10 10:17kiriko5 | 六级 最快回答

    关于古诗词鉴赏,《考试说明》把它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学生都把它视为难以逾越的鸿沟,望而生畏,以至做题时迷迷糊糊地跟着感觉走,很遗憾地丢掉了应该得到的分数。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方面广泛的积累,尽可能多的掌握古诗词。

    见多识广肯定会对解题有帮助,另一方面,就是要研究鉴赏技巧,它是应对考试的重要手段。

    这两点结合起来,就是“积累+技巧”的策略。

    下面笔者主要就技巧问题谈几点: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这方面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居高临下的分析了。

    譬如说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 ; 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 ;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 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

    其他的诗人如王维﹑杜牧﹑李商隐﹑苏轼﹑辛弃疾﹑陆游等,都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做研究性的总结概括。

    这里笔者有一个简单的归纳:如《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楚辞》是浪漫主义源头。

    汉代古诗有悲怆色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诗则苍凉雄健。

    王维诗含蓄生动,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

    李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 ;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

    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贺诗奇诡变幻,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杜牧诗含蓄绰约,以温庭筠为代表的一批“花间派”词人(韦庄、欧阳炯、李询、孙克宪等)词风既有浓艳香软的一面,又有清新疏朗的一面。

    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

    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

    范仲淹词苍凉悲壮,晏殊词明朗疏淡,苏轼词雄健豪放,柳永词缠绵悱恻,黄庭坚词流畅自然,秦观词情真意切,李清照词婉约凄切,杨万里词新鲜活泼。

    号称小太白的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的词风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的作品。

    另外的格律派词人姜夔的特点却是精心刻意、清妙秀远……这些诗词风格一直影响到明清诗坛,因此我们在秋瑾的诗词中也不难找到古代诗风的影响。

    有一点需要强调,对作者的风格有些初步了解,将给我们带来一定方便。

    但也应注意,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

    大家需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二﹑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

    这些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理解诗歌的关键。

    请看下边一首诗:近试张水部 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

    再看下边一首诗: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这首诗如果不看题目,就可能使人错误的理解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赞扬山中的美景,或劝人留下来欣赏山中美景。

    只有看了诗歌的题目,才能明白这首诗的写作用意。

    三、借助各种知识和信息,分析诗歌的情与景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抒情的最好形式,从古到今都是这样。

    我们鉴赏诗歌就是要品味出诗歌中所抒发的情。

    因为诗歌中的情是隐含在各种描写中的,不是平白直露的,这就要求我们目的性很明确得去从各个角度剖析诗歌的各种技巧。

    例如2001年全国题: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这首是我们一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题材,自古诗人伤离别,作者在表达离别之情时,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产生了极好的效果。

    你看,在微雨里、在暮钟里,帆显得重,鸟飞得慢,“海门深不见”,前景不明朗,“浦树远含滋”,连远远的江边的树都浸在深情的雨水中,更何况是送别的人呢?人自然是“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了。

    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两个关键之处:“帆来重”、“远含滋”既是写自然景物,又是写人的感情。

    由以上几首诗的分析可知,我们在鉴赏古诗词时,分析意境、分析手法、把握感情,都要重视联系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如:题目、作者、背景材料、末联和尾句、诗行中的关键字词等。

    四、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和惯用的意象古诗常用典故,用典故可受到言简意赅的奇特效果。

    典故的复习要力求避免艰深难懂,但在平时接触过的和常识性的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多掌握。

    例如,“青衫司马”、“豆蔻词工”、“封狼居胥”、“关河”、“三山”、“楼兰”等。

    例如,阅读下边这首宋词,回答后边的问题:如梦令(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他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写的是什么事物?抒发的是什么感情?回想一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知道了“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并由此推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表达了作者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

    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长亭”等意象,抒愁写恨诗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

    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就涉及到了这方面的知识: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做这个题,如果平时有“折柳”这个意象的积累,就容易得多了!五、注意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回答古诗鉴赏题,一般字数不会太多,但答题的内容也如一篇议论文一样,要有论点,有论据,重点明确,顺序合理,用语准确,表达到位。

    如果语无伦次,用语模糊,即使理解对了,也可能丢分。

    关于用语准确,表达到位,大家掌握一些常用的名词术语: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A 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B 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侧面描写: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C 语言特点类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 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 议论类 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 D 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 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E 文章结构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 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F 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其它 构思精巧 新颖、 独树一帜、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 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

    颇具匠心 感情细腻 、感情真挚 跃然纸上 曲折 层次分明 一气呵成 琅琅上口最后强调两点:第一、 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不是听几首分析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平时的钻研和积累。

    第二、 任何老师和资料所讲的技巧、规律都不能死板运用。

    比如辛弃疾的词大部分是反映抗金爱国、反对偏安政策的,但也有表现农村闲适生活的。

    所以,一定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答题的套路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的一般思路是:所写的意象+意象的特点是什么+艺术效果+包含的诗人的感情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格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总体评价+结合字句分析形式和内容上的艺术效果+所表现的诗人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这是答题的一般套路。

    评论 | 0 0

    2014-01-10 18:55hyx52 | 四级

    句意+写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评论 | 0 0

    能否海南岛法 四级

    签到补签卡

    日历

    我的升级进度

    经验值

    1526 / 2000

    采纳数

    18 / 30

    采纳率

    29% / 15%

    我的特权

    获取特权方法:

    去商城兑换特权卡或 满足优质答案数要求

    进入个人中心

    帮助 | 意见反馈 | 投诉举报 | 知道协议 | 加入我们

    ©201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度知道开放平台

    古代诗歌鉴赏有哪些用法和具体答法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