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唯有牺牲多壮志,无数英勇下西烟”诗词的作者是谁

    作者:毛泽东

    诗词出处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韶山在湖南湘潭县西北与湘乡、宁乡交界处,距湘潭45公里,是一条山峦绵亘的山冲,四周峰峦耸峙,林木葱笼,风景秀丽,相传舜南巡至此而奏“韶乐”以得名。

    其西南有韶山主峰韶峰,海拔500米,为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也为韶山八景之一。

    《长沙府志》载,有韶氏三女,居山学道,有凤凰衔天书至,女皆仙去。

    山上有凤音亭,其南有东台、桃花洞仙迹可觅。

    昔人曾有“歌罢远游人不见,玉箫吹月过东台”之诗句赞颂韶山。

    毛泽东的故居就座落在韶山落脉处的韶山嘴对面,叫上屋场。

    毛泽东诞生于此,并在韶山度过了童年和少年。

    韶山是毛泽东的故乡,是他早年开展革命斗争的地方,是当时中国农民运动开展最早的地区之一。

    瞿秋白曾称毛泽东和彭湃一样是“农民运动的王”。

    毛泽东自1911年第一次走出故乡韶山,到长沙求学、投身革命,至1976年9月9日逝世的58年间,据《毛泽东年谱》记载,共回故乡8次:1915年2月,首次回乡过春节;1916年6月26日至7月9日,第二次回乡,探望患病的母亲;1919年10月,第三次回乡,母亲病逝,奔丧;1921年春节,第四次回乡,拜谒父母合葬墓;1925年2月6日至8月28日,第五次回乡,“养疴” 200天,创建中国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之一——韶山党支部,创办农民夜校;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第六次回乡,共32天,毛泽东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情况,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59年6月25日至27日,第七次回乡;1966年6月17日至28日,第八次回乡,神秘地住在中外驰名的“西方一个山洞”——滴水洞别墅一号楼。

    【写作背景】

    1959年6月25日至27日,毛泽东巡视全国各地后,在罗瑞卿和周小舟陪同下,从长沙回到阔别32年之久的故乡。

    6月25日下午5时许到达后,下榻于卢家湾一号楼(现改为韶山宾馆松山一号楼),即与当地干部谈粮食、水利等情况,批阅文件至深夜。

    翌日黎明即去楠竹坨参拜父母墓地,访问邻里、故居,视察韶山学校,并与师生合影留念。

    下午,访毛氏宗祠,到滴水洞附近的韶山水库游泳,岸上围了许多群众,毛泽东游泳上岸后,还与农民群众合了影,又沿途视察生产情况。

    晚上自费设便宴请亲戚、烈属、老地下党员、老农协会员与老赤卫队员50余人叙旧言欢。

    客人散去,毛泽东回到韶山宾馆松山住房后,诗思如潮,浮想联翩,夜深不眠,一会儿来回踱步,一会儿躺下沉思,一会儿凭窗凝望。

    据身边工作人员说,毛泽东激动的几乎通宵未眠,后来靠在床栏和被子上,用报纸垫底,上面放一张白纸,用铅笔在上面写了涂,涂了又写,嘴里念念有词,哼来哼去,两个多小时后,停住笔,抑扬顿挫地吟诵着,吟罢,又拿笔写了一行字,于是这首《七律·到韶山》问世了。

    “唯有牺牲多壮志,无数英勇下西烟”诗词的作者是谁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