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写作要求
词的写作
词脱胎于诗,较诗更为活泼。
因此情况也更为复杂。
分以下几个方面:
1、单句谱式:
词的单句谱式比较复杂,有些词书认为词的句式是从一字句到十字句,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八字句、九字句、十字句是可以断为一字句到七字句的。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一字逗。
逗是指停顿,所谓一字逗是指一个单句以一字为领格字,领起以后的内容。
如"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甚"即为领格字,领起以后的内容。
2、关于一调多名和一名多调:
所谓一调多名是指很多词调都有别名的现象,例如《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大江东》、《大江乘》、《酹江月》、《百字令》、《壶中天慢》、《湘月》等。
这是由于在词牌的发展过程中,作者如果以这一词牌写出了相当好的作品,后人就会用这一作品中的一些部分来作为别名,以表示对这一作者的纪念,仍以《念奴娇》为例,由于苏轼的"大江东去"一词极为世人所推崇,故此提取首句"大江东去"和末句"一尊还酹江月"成为《念奴娇》的别名《大江东去》、《大江东》、《大江乘》、《酹江月》。
而有些别名则是由于词牌本身的一些特点,如《百字令》即由《念奴娇》有一百字而来,有些则是由于作者的需要,比如《摸鱼儿》的别名《山鬼谣》即因为辛弃疾以此词牌赋一名为"山鬼"的怪石而来。
而一名多调则是指一个词牌名有多个谱式的情况。
很多一名多调的词牌的谱是都分为定格和变格。
定格是指词的基础格式,变格一般是指在定格基础上加以变化的格式,它是就整首词的谱式而言的,有的变格经过多次修改,或只是用了这一词牌名,因而与定格完全不同,这也是词的活泼性的一个方面。
而有些一名多调的情况又不同,如《浪淘沙》,有些作者有写作《卖花声》,如张舜民的《题岳阳楼》"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敛芳颜。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
何人此路得生还。
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然而这并不是《卖花声》的本体,陆游有《谢池春慢》"壮岁从容,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狼烽夜举。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
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漫悲歌,伤怀吊古。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
叹流年,又成虚度。
"这才是《卖花声》的本体。
那么《谢池春》(即《谢池春慢》)的本体又是什么样的呢?李之仪有一阙《谢池春》"残寒消尽,疏雨过,清明后。
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
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
正佳时,仍晚昼。
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
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
天不老,人未偶。
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这才是《谢池春》(《谢池春慢》)的本体。
虽然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是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词的活泼性。
3、叶韵:
叶(音协)韵是指词的押韵问题。
词的叶韵不像诗那样固定不变,只押平声韵,词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还可以平仄韵转换、通叶、错叶情况比较复杂。
我们将按押韵情况将词牌予以分类。
4、词的分类:
词如果按字数分类,那么,少于五十八字者称为小令,五十九字到九十字称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称为长调。
按押韵情况分类的话,词可以分为平韵格、仄韵格、平仄韵转换格、平仄韵通叶格、平仄韵错叶格。
按词有几个部分可以将词分为单调、双调、三叠词、四叠词。
以上几种分法是就词的格律而言,如果按词的风格又可将词分为婉约词、豪放词等等,这就不是我们所讨论的范围了。
5、步韵(次韵):
我们在读某些词作(诗作)的时候常会发现其标题是"步(或次)某某某原韵"的类似的字眼。
步韵(次韵)是指某人已有词作(诗作)在前,写作时用其词牌(诗体),并且韵脚完全采用他的作品中的韵脚,次序也不能打乱,这种情况称为步韵(次韵)。
这种情况是由文人互相唱和演变而来,但是唱和只要求词牌(诗体)相同,而对韵脚没有多大的要求。
如章质夫的《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
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黏轻粉,鱼吞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为原词。
而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时,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为和词。
这两首词韵脚完全相同,是典型的步韵(次韵)。
(标有[]的即为韵脚)
6、关于衬字:
所谓衬字,是指在原谱式基础上增加的字。
衬字不同于变格,它是作者按照意愿加的,位置也是随机的,如"纵芭蕉,不雨也飕飕"(吴文英《唐多令》)中的"也"即为衬字。
但词中不允许有太多的衬字,一般只有一个,这就比诗要自由,而与元曲中大量使用衬字的情况比起来,词又相当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