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给母亲的诗》的原文是什么
1、今生今世
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
有无穷无尽的笑声,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三十年,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2、矛盾世界
快乐的世界啊,当初我们见面,你迎我以微笑。
, 而我答你以大哭,惊天,动地,悲哀的世界啊。
最后我们分手,我送你以大哭,而你答我以无言。
, 关天,闭地,矛盾的世界啊,不论初见或永别。
我总是对你以大哭,哭世界始于你一笑,而幸福终于你闭目。
3、天国地府
每年到母难日,总握着电话筒,很想拨一个电话。
给久别的母亲,只为了再听一次,一次也好。
催眠的磁性母音,但是她住的地方,不知是什么号码。
何况她已经睡了,不能接我的电话,这里是长途台。
究竟你要,接哪一个国家?我该怎么回答呢?天国,是什么字头?, 地府,有多少区号?那不耐的接线生,卡挞把线路切断。
留给我手里一截,算是电线呢还是若断若连的脐带。
就算真的接通了,又能够说些什么,这世界从你走后。
变得已不能指认,唯一不变的只有,对你永久的感恩。
扩展资料
母难日三首赏析:
诗人余光中为纪念六十四岁的母亲而写的。
一九五八年, 他的母亲孙秀君长期过度劳累而得病,同年七月四日故于台北,时年五十三岁。
余光忠和母亲的感情相当深厚,年幼时随母四处避难,兵荒马乱的逃难在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今年六月,余光中大女儿山山出生了,这个身体虚弱多病的外婆最希望的是看到家里增添了活泼可爱的孙女,于是取名字“姗姗来迟”之意。
而母亲再也没有看到过。
亲情是伟大的,也因为如此,才留下了这永远的思念!
这是一组赞颂母亲的诗,通篇文笔细腻地刻录着思念,未提及“母亲”二字却让人心领神会。
回看余光中先生的逃难岁月,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何会作《今生今世》这首诗了。
1937年,他的母亲孙秀君单独带着年仅9岁的余光中为躲避战乱开始了漫长的逃亡生涯。
他们曾躲进庙里的神龛内两天不吃不喝来躲避日军的魔爪,这段记忆给余光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曾回忆“火光中,凹凸分明,阴影深深,庄严中透出狞怒的佛像。
火光抖动,每次牵动眉间和鼻沟的黑影,于是他的下颚向母亲臂间陷得更深。”
母子相依为命的逃难生涯使余光中对母爱有更深刻的理解。
“她领着我逃难,母子共难,这也增加了母子的感情。
所以我有可能是新诗人里面写母亲写得最多的一位了。”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对母亲、对大陆有着不可磨灭的依恋。
这世上母子的缘分,都是自哭声中始,从哭声中灭。
这两次忘情的哭声,便注定了母子二人今生今世血浓于水的牵绊……
写作背景:
母难日三首是诗人余光中在64岁时为了纪念母亲写的。
1958年其母孙秀君积劳成疾,同年7月4日故于台北,时年53岁。
余光中对母亲的感情相当深厚,幼年随母四处逃难。
兵荒马乱的逃难岁月中在小小的心灵烙上很深的印。
这一年6月,余光中长女姗姗出生。
其实这孱弱病重的祖母最希望的是看到家中添个活泼可爱的孙女,遂取“姗姗来迟”之意。
而母亲却再也看不到。
亲情是伟大的,可这期间更伟大的是母亲的爱!《母难日》在平淡的语言中,渐渐激起心中的波澜,然后这波澜充盈你的肺腑,深深的感叹母爱的伟大。
作者介绍: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
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
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
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
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并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二年。
1985年,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
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
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等,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等。
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
2017年8月,宝玉陈杯·百年新诗贡献奖颁奖典礼,余光中获得百年新诗贡献奖——创作成就奖。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于台湾逝世,享年8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