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我与古诗词李俊

    我与古诗词 李俊

    打开记忆的闸门,儿时的生活如同一幅浸在水中的画,早已模糊不清了,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却深深地镌刻在心里,挥之不去。

    我想,我与古诗词的不解之缘就是从此开始的吧。

    上了小学,由于每天忙于功课,渐渐地和诗词疏远了。

    那时我爱上了历史书。

    即便这样,古诗仍不时地闯进我的视野:在讲到荆轲刺秦王时,便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讲到“安史之乱”时,便有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肉”;在讲到岳飞收复河山时,便有《满江红》中的“怒发冲冠凭栏处”…… 历史缩短了我与故事词的失控距离,历史使我融入了古诗词优美的意境之中。

    那韵脚、那平仄,仿佛一串串跳动的音符,组成一首首美妙的乐曲;那古香、那古韵,仿佛檀木散发的清香,经久而不衰。

    再后来,古古诗词给我的不仅仅是甘露般的香醇了。

    当我读到杜甫的“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时,仿佛看到站着昂硝烟中的一群人衣衫嵝褛、扶老携幼地走在逃难的路上—难怪杜甫要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叹了;当我读到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时,又仿佛看到了一位壮士在万籁俱寂之时,独自吃酒看剑,渴望报国建功立业,但终于发出一声“可怜白发生”的感叹。

    渐渐地,我又明白了为什么杜甫会有“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喜;屈原会有“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的愁;陆游会有“北师北定中原,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盼;辛弃疾会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叹。

    琅琅上口的诗句,让我感受到了他们跳动的心、他们执著的情! 古诗词,它像鲜花送来缕缕清香,它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华。

    而贯穿这精华的,正是那拳拳报国之心、挚挚爱国之情。

    而这种崇高的爱国情感,不也是我们当代青年学子所应具备的吗?

    我与古诗词李俊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