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晋江安海八景的诗歌
文化古镇安海的“安平八景”形成于明代,《安平志》中保留了明清安平(安海)诗人吟咏“安平八景”诗数十首。
在这些同题诗咏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安平风光胜迹图。
查阅《安平志》中关于“安平八景”的记载、说明,有的景说明很好,但也有过于简略,甚至有误,存在不少疑点。
如今我重读《安平志》,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历史知识来感悟故乡的景物,并提出一些不成熟的见解。
“东海晴光”海水从海门流至石井江进入安海湾,聚集各处的商船,天高云淡的日子,登高一望,海面犹如千里平湖,水天相接,浮光曜金,蔚为大观,令人心旷神怡。
在古代安海人看来,“九十九湾”风光一点也不亚于浩瀚的大东海。
清代黄帝赉诗云:“海门滚滚浴清晖,波静随阳镜里飞”,道出了其中真意。
“西畴春晓”水流自南安柏峰山出九溪龙潭,经溪尾洋而入安平西郊的田野,西面诸远山森耸苍秀,环绕相映,春和景明,南山倒景,十里之间,如画屏列障。
光浮水面,人游其中,如图画中行。
好一幅牧歌式的田园诗!“西畴”在今西安村东安福桥一带。
西安村头一座侨建“大厝”的门楼匾上就写着“西畴春晓”四个字。
清柯敦圃诗云:“自是晨曦耕插后,儿童相次欲驱牛”,描绘了农家乐的情趣。
“鸡峰耸翠”在安海南向隔海对山,即水头镇鸡笼山,这座小山圆静秀特,遍山尽树松柏。
远远望去小巧玲珑、青翠可爱,好似架在五里桥的尽头。
清代柯敦圃诗云:“耸得层峦积翠间,安平外障是鸡山”,说的就是这个对岸风景。
“象鼻拖蓝”熊岭诸山沿东南迤逦而行,至象陷山蜿蜒十里,从安海隔海望去,山形真像一头大象伸长鼻子,势奔入海,陷入海门。
因山色如蓝,故名。
这座“伏象山”,小时的我看去一点也不像,不知所云。
后来随年岁增加,有一次隔海远眺对岸群山轮廓时,突然发现一头惟妙惟肖的“大象”,伸着长长的鼻子,大半身已陷入海中,这就是“象鼻拖蓝”!我激动得几乎叫出声来。
明代黄伯善诗云:“襟江老象化为山,掀鼻蜿蜒石井湾”,生动地点名了它的特征。
其实,在这“四景”中,真正位于今安海镇范围的,只有“西畴春晓”一景,其余“三景”均在鸿江对岸的今南安水头、石井一带。
有人说,这是因为古时安海的辖地很广,包括今“下南安”一带均属于安海管辖,此说可能不确。
这应是古人发挥丰富的想像力,采用“借景”手法,把隔江海相望、天天进入安海人视野中的“对山”倒影天然美景,自然而然地纳入了“安平八景”中,而不管其地归属谁。
使得远在天边的美景变成近在眼前,大大丰富了安海的风光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