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求王昭君的生平及和她有关的诗句

    王昭君,名嫱,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

    生平

    王昭君之墓「青冢」王昭君於汉元帝时期被选入宫为宫女。

    虽然其相貌出众,但因品格高尚,不似他人用各种手段以谋求皇帝的宠爱,於是「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

    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愿请求嫁於匈奴,后呼韩邪单于封其「宁胡阏氏」。

    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育有一子,名伊屠智牙师,后为右日逐王。

    呼韩邪死后,王昭君再嫁复株累若鞮单于,育有二女,长女为须卜居次,次女为当於居次。

    王昭君死后,葬於「青冢」(现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南)。

    相关文学作品

    「昭君出塞」,为汉与匈奴之间结束战争,对加强彼此的友好关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王昭君的题材成为古往今来许多文学作品的素材:

    唐朝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宋朝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卷五十九《昭君怨》

    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

    曹禺的剧本《王昭君》

    翦伯赞的长诗《游昭君墓》

    相关野史

    「沉鱼落雁」的典故

    传说「昭君出塞」时,王昭君行於大漠途中,悲怀於自身命运和远离家乡,因而在马上百无聊赖,弹《出塞曲》。

    而天边飞过的大雁,听到曲调的幽怨和感伤,肝肠寸断,纷纷的掉落在地。

    因而「沉鱼落雁」中的「落雁」由此得名。

    《后汉书》关於昭君的记载

    昭君字嫱,南郡人也。

    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

    时呼韩邪来朝,帝□以宫女五人赐之。

    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

    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

    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

    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於失信,遂与匈奴。

    生二子。

    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咏王昭君的诗词很多,最著名的当推杜甫写的那首七言律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明妃”即王昭君。

    “青冢”是王昭君的墓。

    据说每到秋天,四野枯黄,唯独昭君墓上之草独青,故名“青冢”。

    此诗重点在写一个“怨”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根据诗人的看法,昭君出塞,当然是“悲剧”了。

    后世的元人杂剧;也都是因袭杜诗的观点,把王昭君写成哭哭啼啼出塞,甚或把她的结局写成投崖自尽。

    这当然是违反历史事实的。

    事实是她嫁给匈奴王呼韩邪单于,号宁胡阏氏。

    呼韩邪死,她又嫁给呼韩邪前妻之子复株累若鞮单于。

    她是寿终正寝,丧在匈奴的领土的。

    但也有不同的看法,可以王安石那两首《明妃曲》为代表。

    (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军百两皆胡妃。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乎,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安石是历史上有名的“拗相公”,这两首诗大做翻案文章,也充分表现了他“拗”的性格。

    一则说“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替毛延寿开脱。

    再则说“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和认为昭君出塞是悲剧的唱反调。

    三则说“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着重“相知”二字,这就更进一步了。

    既然失意无分南北,与其留在汉宫做被困长门的“阿娇”(其实对王昭君而言,假如她不是自请遣嫁匈奴,根本就没有机会见到汉元帝,连阿娇都做不成的),倒不如远嫁匈奴,得到知心夫婿了。

    翻案文章,做到这个地步,那已不是“昭君怨”而是“昭君乐”了。

    说来有趣,昭君出塞,是喜剧还是悲剧,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唱对台戏的不仅杜甫和王安石而已。

    昭君墓周围有很多诗碣,其中一首诗碣刻的诗是:闺阁堪垂世,明妃冠汉宫。

    一身归朔汉,万里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人皆悲远嫁,我独羡遭逢。

    纵使承恩宠,焉能保始终。

    至今青冢在,绝城赋秋风。

    “卫霍”即汉朝的名将卫青和霍去病,诗人把王昭君与“卫霍”相提并论,对她可说是高度赞扬了。

    不过诗中虽没明言,但显而易见,诗人笔下的王昭君是抱着“自我牺牲”的精神和番的。

    是则在昭君的“得意”(诗人“我独羡遭逢”的“得意”)中也还有怨在。

    近人郁达夫也有一首咏王昭君的诗,命意和此诗相类。

    郁诗道: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爱君深。

    当年若贿毛延寿,哪得诗人说到今。

    写王昭君是抱着“爱君”(汉元帝)之心,为保主上江山而去“和戎”。

    就命意和技巧来说,这首诗都不能算是佳作。

    不过这是郁达夫的“少作”,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8岁。

    前面所引的这几首诗,不管是说昭君怨还是昭君乐,基本上都是同情王昭君的,但也有一首诗,非但不同情王昭君,而且是大骂她。

    此词见于《疆村丛书》,词牌名《烛影摇红》,词的前面有序文。

    烛影摇红(后汉匈奴传,言呼韩邪单于来朝,愿为汉婿,后宫王嫱以积怨自请行,此事之实也。

    《西京杂记》乃云,元帝使画工毛延寿图宫人形貌,按图召幸。

    王嫱以贿金少,画不及貌,宫人王嫱当行,帝见之悔,乃杀延寿。

    夫元帝柔仁之主也,而谓其因女色杀画工,余固不信。

    而王嫱以无宠自请行,诚一污贱女子耳,后之为昭君曲者多归咎元帝,殊不当也。

    因此赋。

    深锁宫花,绣生鱼钥重门闭。

    美人何事怨东风,独赋伤春意。

    月照黄沙万里,到毡城,芳心自喜。

    尊前歌舞,马上琵琶,宠深谁比。

    毳服胡妆,哪思旧日骄罗绮。

    年年秋雁向南飞 肯寄相思字。

    岁久玉颜憔悴。

    似花落、悔随流水。

    草青坟上,应是香魂,尚含愁思。

    骂王昭君为“污贱女子”,和那首把王昭君与“卫霍”相提并论的诗对照来看,恰成极端的对比。

    不过“到毡城,芳心自喜”,倒也说明了王昭君是出于自愿的事实。

    她并没有抱怨。

    董必武游览昭君墓时,也曾留诗一首,诗道: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对王昭君作出正确评价,是“和亲”,而不是“和番”或“和戎”。

    曹禺的剧作《王昭君》,是遵周总理之意而写的。

    剧作的主题也就是表达“胡汉和亲识见高”这七个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