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名人名联

    [五代吴越]契盈题杭州碧波亭三千里外一条水 十二时中两度潮

    [五代后蜀]孟昶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宋]王安石挽韩琦 木稼曾闻达官怕 山颓今见哲人萎

    [宋]苏轼题武昌黄鹤楼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宋]楼钥 门前莫约频来客 座上同观未见书

    [宋]吴叔经贺友寿 天边将满一轮月 世上还钟百岁人

    [宋]李清照 露花倒影柳三变 桂子飘香张九成

    [宋]朱嘉 佩苇遵考训 晦水谨师传

    [宋]朱熹赠友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元]赵孟頫题扬州迎月楼 春风阆苑三千客 明月扬州第一楼

    [元]杨瑀 光依东壁图书府 心在西湖山水间

    [明]朱元璋赠徐达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元双

    [明]高刚 海无波涛,海瑞之功不浅 林有梁栋,林润之泽居多

    [明]王守仁题于谦庙 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 青山埋白骨,我来何处吊英贤

    [明]徐渭题青藤书室 未必串关别名教 须知书户孕江山

    [明]左光斗 风云三尺剑 花鸟一床书

    [明]杨慎题昆明华庭寺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心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明]杨继盛 岂有文章惊海内 是何意态雄且杰

    [明]王百谷 不露文章世已惊 漫劳车马驻江干

    [明]祝枝山 每闻善事心先喜 得见奇书手自抄

    [明]陈继儒 天为补贫偏与健 人因见懒识误称高

    [明]冯梦龙 塔顶葫芦,尖捏拳头捶白日 城头箭垛,倒生牙齿咬青天

    [明]王时敏 德从宽处积 福向俭中求

    [明]普荷禅师题昆明筇竹寺 托钵归来,不为钟鸣鼓响 结斋便去,也知盐尽炭无

    [明]董其昌题杭州灵隐寺小方池 鱼有化机参活泼 人无俗虑悟清凉

    [明]顾宪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画、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李贽 少作书生,未见长堂入室 老为庙祝,粗知扫地焚香

    [明]史可法 斗酒纵观廿四史 炉香静对十三经

    [明]史可法 涧雪压多松偃蹇 岩泉滴久石玲珑

    [明]黄石斋回绝洪承畴劝降 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 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明]王夫之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清]朱彝尊题桂园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何处更着点尘 茶烟乍起,鹤梦未醒,此中得少佳趣

    [清]金圣叹 老拳搏古道 儿口嚼新书

    [清]蒋士铨题史可法祠 读生前浩气之歌,废书而叹 结再世孤忠之局,过墓兴悲

    [清]王梦楼赠蒋士铨 前辈典型,秀才风味 华嵩品格,江海文章

    [清]梁书同 清潭三尺竹如意 宴坐一枝松养如

    [清]梁书同 天气乍晴花满树 人家久住燕双飞

    [清]石涛 耽文艺如嗜欲 经古人为明曹

    [清]阮元 菊花潭里人同寿 扬子江头海不波

    [清]阮元题浙江贡院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清]石韫玉 精神到处文章在 学问深时意气平

    [清]沈德潜 种树乐培佳子弟 拥书权拜小诸侯

    [清]李世卓 澄江静如练 长啸气若兰

    [清]王文治题戏台 人世难逢开口笑 老夫聊发少年狂

    [清]王文治 古迹虽陈犹在目 春风相遇不知年

    [清]齐彦槐 慷慨谈世事 卓荦观群书

    [清]许宗彦自挽 月白风清其有意 斗量车载已无名

    [清]刘熙载 东壁图书西园翰墨 南华秋水北苑春山

    [清]冯煦 行而不舍若骥千里 纳无所穷如海百川

    [清]刘金门题济南大明湖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清]袁之秘题乐山凌云寺 九顶云霞披雾出 三峨风雨过江来

    [清]金武祥 舣舟碧山麓,月出山之颠 夕曛犹在照,凉辉忽满前

    [清]李瑞清 金石长不朽 丹青本无双

    [清]顾复初题杜甫草堂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友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清]邓石如 红友忧分贤圣品 绿卿看长子孙枝

    [清]黄钺 旧书细谈犹多味 佳客能来不费招

    [清]何绍基题鼓山星聚堂 游者当知山所向 静时犹有水能听

    [清]何绍基 西山载酒云生屐 南浦寻梅雪满舟

    [清]何绍基题成都望江楼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拣茶为款同心友 筑室因藏善本书 [清]张廷济

    [清]张廷济 碧露新滋三秀草 紫云长护九如松

    [清]纪昀挽朱笥河 学术各门庭,与子平生无唱和 高情同骨肉,俾予后死独称悲

    [清]康熙挽郑成功 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清]乾隆 奇松诡石天然净 涧草山花自在芳

    [清]吴步韩自寿 遗失慕庄周,睡去能为蝴蝶梦 学诗类高适,老来始作凤凰鸣

    [清]郑燮六十自寿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

    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

    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

    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

    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清]郑燮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 汲来江水烹新茗 买尽青山当画屏

    [清]郑燮题茶馆 从来名士能评水 自丁高僧近斗茶

    [清]郑燮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意标新二月花

    [清]洪秀全 天命诛妖,杀尽群妖,万里河山归化日 王赫斯怒,勃然一怒,六军介胄逞威风

    [清]石达开 翼德威明,鄙阿瞒如小儿,能视豫州同骨肉 王陵忠义,弃项羽如敝屣,独知刘季是英雄

    [清]石达开 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 相率中愿豪杰,还我河山

    [清]石达开题理发店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及锋而试,看老子手段如何

    [清]冯云山 暂借荆山栖彩凤 聊将紫水活蛟龙

    [清]李棠阶题昆明西山 南浦绿波,西山气爽 春风落日,秋水长天

    [清]李秀成 马上得之,马上治之,造亿万年太平天国于弓刀锋镝之间,斯诚健者 东面而征,西面而征,救廿一省无罪良民于水火倒悬之会,是曰良人

    [清]钱泮题昆明华亭寺 青山之高,绿水之深,岂必佛方开口笑 徐行不困,稳地不跌,无妨人自纵心游

    [清]林则徐 愿闻己过 求通民情

    [清]林则徐题书室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 朗月照人如鉴临水 时雨润物自叶流根

    [清]林则徐题福州西湖宛在堂 长空有月明两岸 秋水不波行一舟

    [清]林则徐挽关天培 六载回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 双忠同坎?,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见面如生

    [清]林则徐题杭州西湖巢居阁 我已家风负梅鹤 天教处士领湖山

    [清]林则徐 师友肯临容膝地 儿孙莫负等闲书

    [清]程恩泽赠林则徐 为政若作真书,锦密无间 爱民如保赤子,体会入微

    [清]左宗棠题兰州望河楼 万山不隔中秋月 千年复见黄河清

    [清]左宗棠题汉口湖南会馆 千载此楼,芳草晴川,曾见仙人骑鹤去 卅年作客,黄沙远塞,又吟乡思落梅中

    [清]刘可毅赠某君 秋风古道题诗瘦 落日平原纵马豪

    [清]梁章钜题苏州沧浪亭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清]梁章钜赠余小霞 劝子勿为官所腐 知君欲以诗相磨

    [清]赵藩题成都武侯祠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陶澍题汉口长沙会馆 隔秋水一湖,看岸花送客,樯燕留人,此境原非异土 共明月千里,记夜醉长沙,晓浮湘水,相逢好话家山

    [清]康有为 时御天风跨鸾凤 或入碧海掣鲸鱼

    [清]康有为处题书室 灵石一千尺 天花百亿年

    [清]康有为题开封登龙亭 中天台观高寒,但见白日悠悠,黄河滚滚 东京梦华销尽,徒叹城廓犹是,人民已非

    [清]谭嗣同赠黎贵逊 一鹗忽翔万云怒 群虬相奋孤剑鸣

    [清]谭嗣同赠吴筱山 此是盛游,同气仰为贤知列 异时文集,相期长在天地间

    [清]唐才常挽谭嗣同 与我公别几许时,忽警电飞来,忍不携二十年刎头交,同赴泉台,漫引

    将去楚孤臣,箫声呜咽 近至尊刚十余日,被群阴构死,甘永抛四百兆为奴种,长埋地狱,只留

    得扶桑三杰,剑气摩空

    [清]刘光第题峨眉清音阁 双桥两虹影 万古一牛心

    [清]翁同龢 骐骥思千里 鹪鹩老一枝

    [清]沈葆桢题杜甫草堂 地亦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清]黄遵宪题画艇 壮志难磨,尚欲乘长风破万里浪 闲情自遣,不妨处南海弄明月珠

    [清]范池世题支云塔山门 第啸一声山鸣谷应 举头四顾海阔天空

    [清]俞樾题杭州三潭印月 记故乡亦有仙潭,看一样湖光,添得石桥长九曲 至此地宜邀明月,问谁家秋思,吹来玉笛到三更

    [清]俞樾自题俞楼 合名臣名士为我筑楼,不待五百年后,斯楼传矣 傍山北山南循地选胜,适在六一泉侧,其胜如何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发展起源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它是汉族传统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

    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名人名联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