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九夏三冬是什么意思

    指的是对联里九夏对三冬才能工整。

    九夏:夏季,夏天。

    晋 陶潜 《荣木》诗序:“日月推迁,已复九夏。”

    三冬:冬季。

    不说风霜苦,三冬一草衣。

    ——杜荀鹤《溪居叟》 

    拓展资料:

    《荣木》是晋宋时期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

    此诗是为感念衰老将至而作,表达了一种自强不息的功业追求。

    第一章慨叹人生若寄,第二章写要坚持正确的做人道理,第三章责己无所作为,第四章表示不坠先师之训而奋起。

    诗题“荣木”,是取诗的前两字作为篇名,并不是专写荣木。

    《荣木》一诗共三十二句,分四章,每章八句。

    第一章慨叹人生若寄,第二章写要坚持正确的做人道理,第三章责己无所作为,第四章表示不坠先师之训而奋起。

    全诗表达了一种自强不息的功业追求。

    这首诗提出了世间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生苦短。

    陶渊明把“荣木”已化为一种意象——人生美丽却苦短。

    他忧于人生短暂,认为人若不勤奋,即使“总角闻道”也会“白首不成”,这是人生的悲哀。

    他告诫人们,人生就像匆匆过客,到时都会憔悴、衰老、死亡;人的寿命、祸福取决于自己。

    他也自责自己曾废学而乐饮。

    从此诗第四章中可以见出作者内心郁勃着昂扬的进取之心、功业之志。

    “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这句话活脱了陶渊明另一面孔,它与后人心目中那位吟唱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者形象,相距实在太远。

    人们以往对陶渊明的印象只是其中年思想成熟以后的形象,是陶渊明丰富人格之一角。

    以“一斑”而概其“全豹”有时会出现以偏概全的弊病。

    陶渊明早期功业之心,主要是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使然。

    对于古代大多数知识分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他们最大的梦想,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谁也难以天生就超越历史的局限而对功业荣名不屑一顾、视如粪土。

    人生短暂,只有为功名而奋斗才有意义。

    陶渊明没有忘记儒家先师孔子的教导,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什么名望,这不值得惧怕。

    他自信有取得功名的天赋,不管要经历多少苦难,也没有任何理由放弃。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