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长江的古诗句是
一、描写长江的古诗句很多,现摘录一些,如下: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宋琬《江上阻风》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
——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张籍《春别曲》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序》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王勃《山中》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宋濂《阅江楼记》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
——吴潜《水调歌头·焦山》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储光羲《江南曲四首》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杜甫《梅雨》
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 ——董士锡《虞美人·韶华争肯偎人住》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
——李纲《六么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二、长江简介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
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比黄河(5464㎞)长800余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
但尼罗河流域跨非洲9国,亚马逊河流域跨南美洲7国,长江则为中国所独有。
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
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20%。
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汇入长江。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其中直门达至宜宾称金沙江,长3464公里。
宜宾至宜昌河段习称川江,长1040公里。
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
湖口至出海口为下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
和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三、关于长江的历史文化
长江和黄河一起并称为“中华人民的母亲河”。
长江同黄河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古文化的发祥地,她孕育产生了长江文明、石家河文化等文化体系。
长江,横贯中华大地,日夜奔腾不息,迄今大约有两亿多岁了。
它同黄河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古文化的发祥地。
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长江流域劳动生息,在云南元谋发现的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属于“猿人”阶段的人类化石,距今已有170万年左右的历史,是长江流域人类活动悠久历史的有力证明。
考古学家在长江上下游,还发现不少地方仍留下中华民族童年的遗迹。
如在长江上、中游地区,就有云南“丽江人”、四川“资阳人”、湖北“长阳人”的化石和石器。
这些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人类遗迹,距今亦有十几万年至一亿多年了。
70年代发现的江西清江美城和湖北黄陂盘龙城两处商代遗址,证实了这里至少在3000年以前已经发展了和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基本相同的文化。
在距今4000至6000年间,长江中游地区的原始人已经过着以稻作农业为主、渔猎为辅的定居生活,创造出较高水平的原始社会文化。
在长江下游地区,同样有许多文化遗址。
诸如,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5000年前的崧泽文化,4000年前的良诸文化等。
南宋以后,长江流域更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长江,数千年来以自己甘美的乳汁孕育了无数杰出的英才,陶冶了许许多多各领风骚的文坛巨匠,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尽了风流。
春秋时期的庄周和屈原,他们都是荆楚文化的肥沃土壤培育出来的。
庄周的《庄子》和屈原的《离骚》合称“庄骚”,开创了南方文化浪漫主义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晋的陶渊明,唐代的李黄陂盘龙城遗址出土文物白,宋时的苏轼,等等,也都是长江造就出来的。
李白一生的足迹遍及长江上、中、下游,他一生写下了若干首歌咏长江景色的佳作,如:
远渡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长江流域又是历代宗教昌盛的地区。
历代兴建的庙宇建筑和佛像雕塑,遍及大江上下,云南鸡足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则是道教圣地。
金璧辉煌的寺观,重檐飞阁的殿宇,高耸于巍峨秀丽的高山峻岭之上,古木林海之间。
下游地区的寺院也很多。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描述了六朝古都南京地区寺院之盛: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随着时光的流逝,历代兴建的寺庙,几经兴衰,至今仍保留一部分。
有的经过重修,焕然一新,苏州的寒山寺,杭州的灵隐寺,装金彩塑的大佛,依然展现它昔日的风姿。
唐代修凿的中国最大的石佛——四川乐山大佛,迄今依然,端坐在临江的凌云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