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可供摘抄的短古诗及长赏析5篇

    一、《问刘十九》

    1、原诗: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赏析:

    《问刘十九》。

    诗从开门见山地点出酒的同时,就一层层地进行渲染,但并不因为渲染,不再留有余味,相反地仍然极富有包蕴。

    读了末句“能饮一杯无”,可以想象,刘十九在接到白居易的诗之后,一定会立刻命驾前往。

    于是,两位朋友围着火炉,“忘形到尔汝”地斟起新酿的酒来。

    也许室外真的下起雪来,但室内却是那样温暖、明亮。

    生活在这一刹那间泛起了玫瑰色,发出了甜美和谐的旋律……这些,是诗自然留给人们的联想。

    由于既有所渲染,又简练含蓄,所以不仅富有诱惑力,而且耐人寻味。

    它不是使人微醺的薄酒,而是醇醪,可以使人真正身心俱醉的。

    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

    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情调,浅进的语言写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挚的友谊。

    二、《行宫》

    1、原诗: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2、赏析: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从诗的内容上看,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在末尾一句“闲坐说玄宗”。

    说者前句已经点明是“白头宫女”,时间地点则是在荒凉冷寞的古行宫,红花盛开,正是一年春好处之时。

    从天宝至贞元,过了半个世纪左右,漫长的岁月,风雨的侵蚀,古行宫早变得荒败不堪了,而当年入宫的红颜少女,也在寂寞孤独中苦熬了几十个春秋,如今早已是白发苍颜了。

    她们的青春在此葬送,她们悲怨的泪水在此流淌,她们面对着怒放的红花在感叹嘘唏。

    透过纯朴的字面,我们分明听到了她们痛苦的心音。

    三、《春晓》

    1、原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赏析: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

    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

    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

    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

    《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

    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四、《鸟鸣涧》

    1、原诗: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赏析: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

    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

    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

    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

    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读者联想的。

    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

    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偶而发出叫声。

    “时鸣春涧中”,它们与其说是“惊”,不如说是对月出感到新鲜。

    因而,如果对照曹操的《短歌行》,在王维这首诗中,倒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五、《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原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

    “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

    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

    “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

    “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

    “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

    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