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五个有趣的名人故事

    施洋搓脚夜读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

    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

    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

    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

    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

    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

    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

    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

    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

    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

    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

    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

    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1: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

    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

    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

    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

    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

    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

    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

    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2: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

    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

    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

    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

    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

    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3: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

    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

    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

    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

    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

    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4: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5:在中国元代时期有个叫宋濂的人,他酷爱读书,由於家中贫寒,只得借书博览,随著书越读越多,宋濂越觉得需要老师指点,於是他当掉衣服,千辛万苦来到城中,考上学馆,不料学官的脾气古怪,宋濂历经曲折,最后终於苦学成才。

    6: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王亚南睡三脚床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

    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8,毛主席怎样读书?

    特殊爱好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

    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

    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

    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

    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

    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

    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

    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

    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

    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认真地学,反复地读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

    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

    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

    《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

    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

    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读,五十年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

    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

    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

    《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

    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画。

    不动笔墨不看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

    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

    无所不读

    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一些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

    在他阅读过的书籍中,历史方面的书籍是比较多。

    中外各种历史书籍,特别是中国历代史书,毛主席都非常爱读。

    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历朝纪事本末,直到各种野史、稗史、历史演义等他都广泛涉猎。

    他历来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

    他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毛主席对中国文学方面的书籍也读得很多。

    他是一个真正博览群书

    9,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10,拾贝壳的孩子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一向反对死读书,滥读书。

    当时社会上有些人,学了一门知识赶学另一门知识,没一刻停息,只花时间去学别人的思想,却没时间锻炼自己的思想。

    结果,知识是学了些,智力却很少增长。

    卢梭对此很看不惯,就在他著的《爱弥尔》一书中说,这种人“就好比在海滩上拾贝壳的孩子,起初拾了一些贝壳,可是看到其他的贝壳时,他又想去拾,结果扔掉一些又拾到一些,乃至拾一大堆贝壳不知道选哪一个好的时候,只好通通扔掉,空着手回去。”

    11,是当国王还是读书?

    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说,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国王,一辈子住在宫殿里,有花园、佳肴、美酒、大马车、华丽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条件是不允许我读书,那么我决不当国王。

    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一个不能读书的国王。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1856721.html?si=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