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急求戴安澜将军人物传记2000字谢了

    戴安澜(1904—1942),1904年生,又名衍功,安徽无为人。

    1924年投奔国民革命军。

    黄埔第3期毕业。

    1926年参加北伐。

    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

    1925年,戴安澜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翌年参加了北伐战争。

    1932年冬,任第25师145团团长,率部移防抗日前线北平。

    1933年3月,在长城古北口抗击日军。

    七七事变爆发后,戴安澜已升任第73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

    1938年,在台儿庄对日作战中,在1938年的鲁南会战中,曾率部在中艾山与日军激战4昼夜,因战功卓著,升任89师副师长。

    1939年1月,升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200师师长。

    同年8月,参加武汉会战。

    12月奉命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苦战一月,毙敌6千,击毙日军前线指挥官第 5 师团第12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中将,写下了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各报记者在国内外报刊上报道大战经过,盛赞戴安澜师长颇具北宋大将军狄青的风度。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应美国和英国的一再请求, 1942年初,中国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

    戴安澜奉命率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扬威国外,藉伸正义”。

    1942年3月,戴安澜率部赴缅甸参加远征军抗战。

    他率领200师不惜冒孤军深入的危险,开进同古,逐次接替了英军的防务。

    为了掩护英军安全撤退,充分作好迎战准备,戴安澜率部日夜抢修工事,布下三道防线,阻击迟滞敌军前进。

    同古保卫战打响以后,200师全体官兵坚守阵地,勇猛还击。

    虽是孤军作战,后援困难,但师长戴安澜决心誓死抵御到底。

    他在致夫人王荷馨的信中写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

    为国战死,事极光荣。”他带头立下遗嘱: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

    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

    参谋长战死,以某某团长代之。

    全师各级指挥官纷纷效仿,誓与同古共存亡。

    敌人的猛烈进攻,造成伤亡猛增,掩体被毁。

    戴安澜指挥将士利用残垣断壁、炸弹坑继续抵抗。

    他还采取百米决斗术,等攻击的敌人到达50米处时,才从战壕里一跃而出,或用手榴弹集中投掷,或用刺刀进行肉搏。

    同古保卫战历时12天,200师以高昂的斗志与敌鏖战,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俘敌400多人,予敌重创,打出了国威。

    5月初,中英盟军全面溃败。

    5月10日,远征军大部队退至胡康河谷,受到日军第56师团阻击。

    在进行地面攻击的同时,大批日机还屡屡向路面俯冲而来,对着人群密集扫射。

    于是,大军不战自乱,争相逃入山林。

    负责在温佐一带掩护撤退的戴安澜第200师,一时与军部失去了联系。

    在后有追兵、前路不通的情形下,戴安澜毅然决定带部队进入缅甸中北部山区打游击,并寻隙退回国内。

    18日,第200师兵分两路,横穿细抹公路。

    前卫部队突然遭到大股日军伏击,意欲逃跑的缅甸向导被士兵抓了回来。

    向导坚决拒 绝为中国军队带路,戴安澜气极,不停用马鞭猛击自己的马靴,随后命令部队立即分散突围。

    副师长郑庭笈劝阻:“白天突围目标太大,是否改到晚上?”戴悲怆不已,“关公走麦城,也不过如此。

    缅甸非久留之地,今天只能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迎着日军用机关枪、步枪和炮火交叉组织的密集火网,数千名中国士兵义无反顾地端着刺刀冲了上去。

    敌人以逸待劳,据险伏击,200师伤亡惨重。

    激战中,一梭机枪子弹射中了戴安澜胸腹部,身后将士赶紧将其救起。

    师长受重伤,剩余官兵便轮流用担架抬着他,一边与日军周旋,一边艰难奔波在缅北的高山峡谷和原始密林之中。

    26日傍晚,200师与敌周旋至缅甸一个名叫茅邦的克钦山寨时,因伤口溃烂感染,一代抗日名将戴安澜遗恨而逝,年仅38岁。

    当时缅境无木棺,将军马革裹尸回国。

    途经保山、昆明、贵阳、柳州等地,至广西全州,将遗体安放于湘山寺内,沿途民众无不怆然泪下,隆重奠祭戴将军。

    1942年7月31日,在广西全州,上万人为壮烈殉国的抗日英雄戴安澜举行隆重的安葬悼念仪式。

    中国共产党高度颂扬戴安澜将军的英雄气概和壮烈事迹,毛泽东题赠了挽词“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周恩来题写了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戴安澜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