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豪放派诗词赏析

    江 城 子(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在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1)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词年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

    苏轼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颇有悱恻意味。

    开头说老夫本不该狂,而自己却聊且要发发少年人的豪情狂态。

    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

    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小山冈。

    说明这是一次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的热热闹闹的狩猎。

    “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下面一层写作者为回报人们倾城而出来观看太守狩猎的盛情,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马前射虎。

    这就在大幅度地描绘出猎的群众场面后,又特别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

    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出现了一点白发又有什么关系呢?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立功业。

    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以魏尚自喻,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最后作者表述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苏轼在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

    豪放派: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

    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

    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

    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

    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

    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

    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

    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

    上句是看,此句是闻。

    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词的境界逐渐伸展、扩大。

    “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

    《晋书》载:王??有牛名八百里?始/SPAN>,常莹其蹄角,王济与王??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

    “麾”是军旗。

    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

    “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

    古代的瑟有五十弦。

    李商隐诗:“锦瑟无端五十弦。”这词里的“五十弦”,当泛指合奏的各种乐器。

    “翻”,指演奏。

    “塞外声”,指雄壮悲凉的军歌。

    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马作的卢飞快”,“的卢”,骏马名。

    相传三国刘备在荆州遇厄,的卢马载着他一跃三丈,越过檀溪(《三国志·先主传》引《世说》)。

    “作”,作“如”解。

    “弓如霹雳弦惊”,比喻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震。

    “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

    “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收复中原,不仅是君王的事,也是人民共同关心的大事。

    末句一结,却转到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

    这一转折,使上面所写的愿望全部成为幻想,全部落空。

    这首词题是“壮词”,前面九句的确可称得上是壮词,但是最后一句使全首词的感情起了变化,使全首词成为悲壮的而不是雄壮的。

    前面九句是兴高采烈、雄姿英发的。

    最后一句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大矛盾,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幻灭。

    这是辛弃疾一生政治身世的悲愤,也同样是陈亮的悲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