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描写西湖日落时的诗句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白居易《春题湖上》

    3.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4.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白居易《杭州春望》

    5.为我踟蹰停酒盏,与君约略说杭州。

    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唐泻绿油。

    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

    所嗟水路无三百,官系何因得再游?  ——白居易《答客问杭州》

    6.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白居易《杭州回舫》 

    【诗人背景】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1]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作品主题】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

    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

    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

    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

    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

    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

    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

    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9%BD%E5%B1%85%E6%98%93#sub535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