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毛泽东咏梅

    原文:

    卜算子·咏梅

    【作者】毛泽东 【朝代】近代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

    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

    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表达的思想感情:

    此词通过对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形象的塑造,寄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无畏,谦虚磊落,藐视各种困难的情怀,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同修正主义和一切反动势力作不屈不挠的斗争,坚定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必然会实现的信心。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词前小序说明这首词是逆向思维,反向立论。

    毛泽东是充分肯定陆游咏梅词的爱国主义主题的。

    “反其意”“主要是反忧伤、悲观之意为积极乐观、奋发有为的革命情怀;反寂寞、无出路之意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战斗精神;反孤芳自赏、个人奋斗之意为同春共乐、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高贵品质。”毛泽东曾在一封信中说:“近作《咏梅》词一首,是反修正主义的。”明白地告诉了读者创作这首词的主观意图。

    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俏丽身姿。

    起始二句叙季节的变换,既平直自然,又蕴含哲理。

    第一句才说“春归”,第二句就说“春到”。

    春归是梅花在风雨中所送,春到是梅花在飞雪中所迎。

    很显然,这里的“迎春”、“送春”者,不是“风雨”、“飞雪”,而是梅和梅花。

    在风雨中送走春天时,梅花虽已凋谢但在飞雪中迎来春天时,梅花却正吐艳。

    “风雨”、“飞雪”喻指当时所说的修正主义和国际上的反华浪潮以及当时中国内的严峻形势,由此衬托了梅和梅花不畏风雪严寒的强大生命力。

    作者认为自从马克思主义革命运动开展以来虽有“风雨送春归”的曲折形势,但“飞迎春到”毕竟是主流。

    这两句对仗工整,拟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大无畏的战斗精神。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承“飞雪”写出,极力渲染梅花开放时的冰雪环境,这是一种衬托的手法,在“百丈冰”的时节梅花开放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样一来,“犹有花枝俏”一句就格外醒目。

    梅花不仅在如此严寒的环境中开放,而且开放得还特别俏丽。

    作者以冰雪衬托风骨铮铮的梅花,以梅花的品质、梅花的形象象征中国共产党人。

    “俏”字用得很精彩,既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象征中国共产党人坚贞美好的情操和敢于同修正主义和一切动势力勇敢斗争的精神。

    作者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全新的,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

    下阕是对无私无欲的梅花的礼赞。

    首句承“俏”字写出。

    俏丽的梅花开放于寒冬之时,它是春天的信使,预报春天就要到来,当春天真正到来时她已经飘零了。

    这就是梅花乐于奉献的性格,所以作者说梅花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俏”字浓缩了千种生机,万般气,是这首词的诗眼,是新时代梅花精神风貌的外现。

    “俏”字也是上下阕之间过渡的桥梁,使整首词的境界浑然天成。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两句,描写春天降临繁花似锦的时候,梅花那种舒心高兴的样子。

    写出了花不仅有俏丽的身姿,而且有崇高的精神境界。

    “笑”字写出了新时代梅花谦逊脱俗的品质,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地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

    新时代的梅花形象象征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这首咏物词是运用逆向思维写作的典范。

    词前序中说的“反其意”是读者进入这首咏梅词艺术境界的极佳通道。

    陆游当时主张北伐,皇帝不信任他,朝廷中主和的投降派又排挤、攻击他,他难酬壮志,伤感悲凉,便作了《卜算子·咏梅》。

    陆游以梅自况,表示要坚持爱国情操,至死不向恶势力屈服。

    但是,陆游词中的“梅”太孤寂了,要听任群芳的嫉妒,没有阳光普照,却有风摧雨浇,尽管最后“零落成泥碾作尘”,但始终保持了固有的芳香,而毛泽东词中的“梅”则完全相反。

    陆游笔下的“梅花”是一个孤独的爱国者形象,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她是一个人,更代表了先进的无产阶级群体。

    陆游笔下的“梅花”生长在“驿外断桥边”,在凄风苦雨中支撑,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与飞雪为伍,在“悬崖百丈冰”时,傲霜斗雪成长。

    陆游笔下的“梅花”寂寞无主地开放,在黄昏中独自发愁,颓唐哀伤,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在春天即将到来时绽放,自豪,乐观。

    陆游笔下的“梅花”“无意苦争春”,与世无争,明哲保身,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只把春来报”,要把春光迎到人间,无私奉献。

    陆游笔下的“梅花”“一任群芳妒”孤芳自赏,无可奈何,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在山花烂漫的花丛中欢笑,永远与百花在一起。

    陆游笔下的“梅花”最终结局是“零落成泥碾作尘”,被人遗忘,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迎来了百花盛开的春天,在春天里得到永生。

    《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诗词中比、兴手法用得最好的一首。

    作者将梅花的自然美与人的德善美有机地融为一,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词中象征、拟人、衬托、比喻、夸张、对仗、顶真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写出了梅花富于挑战性的个性和谦逊无私的高风亮节,较完美地实现了托物言志的目的。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