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萧曲欸乃》题目取自哪首诗
著名古琴曲《欸乃》存谱初见于明代汪芝辑《西麓堂琴统》(1549年),亦有人称其《渔歌》或《北渔歌》,有多种传谱,现琴家所奏多以《琴谱正传》(明黄献撰于1547年)的十段无词《渔歌》发展而成。
其曲意历来根据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七言古诗《渔翁》来解释,故也有人认为有传此曲乃柳宗元所作。
后《天闻阁琴谱》记载为《欸乃》,管平湖打谱演奏。
现在琴家弹奏的多为管平湖的节本。
“欸乃”指的是浆橹之声或渔家号子声,乐曲音调悠扬,清新隽永,以山水为意象抒发感情,乃是托迹渔樵,寄情山水烟霞,颐养至静的一首名曲。
《二香琴谱》(1833):欸乃,俗呼“北渔歌”。
旧谱如太古遗音、文会堂、阳春堂亦竟名渔歌。
曲尾,或收三五,或收一六,皆非。
是曲采自澄鉴堂,尾收二四,乃羽音也,而“北”之一字未见于刻本。
俗或呼“北渔歌”者,别于正调商音之渔歌也。
渔歌取七音,欸乃取五音,岂有欸乃反为北曲乎?此曲亦是渔歌,盖正调之渔歌在前,恐其相混,故取柳诗“欸乃一声山水绿”命名以别之。
此曲乃据唐柳宗元著名七言古诗《渔翁》所作,原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欸乃”一般解作行船橹声或划船之声。
也有观点认为《欸乃》是表现船夫拉纤的劳动的音乐作品,读音应为“ǎo ǎi(袄霭)”。
(案,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元次山集《欸乃曲》注云:‘欸,音袄;乃,音霭,棹舡之声。
’”)曲中有拉船的劳动号子音调多次出现,并一次比一次激动。
整个音乐忧郁不平,是很有形象很有深度的重要琴曲。
在古曲中,这样直接、具体地表现劳动的作品,是罕见的”(见李祥霆《略谈古琴音乐艺术》)。
目前琴界的现状是两种读音共存。
在乐曲中欸乃声以不同形式先后出现,巧妙地表达了一种静中有动的意境,赞颂了大自然秀丽的景色,也反映了作者孤芳自赏的情绪。
“欸乃”一词,自唐代诗人元结《乐府十二首·欸乃曲》始入诗。
元诗云:“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
不恨湘波深,不怨湘水清。
所嗟岂敢道,空羡江月明。
昔闻扣断舟,引钓歌此声。
始歌悲风起,歌竟愁云生。
遗曲今何在,逸为渔父行。”后相继引用于诗词曲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