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急需一段刻画岳飞的形象的话

    据说,因为杭州岳庙里的岳飞塑像太“高大威猛”,有专家建议重新塑造,依据是宋代有画家描绘岳飞“肩宽、眉不浓、个子较矮、脸呈方型”,另外现在这尊塑像的服饰“也与历史有所不符”。

    对此,我是不以为然的。

    杭州岳庙里供奉的是老百姓心中“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岳飞形象,千百年来,他在民众的想象与崇拜中,就应当是高大威猛的。

    人们很难接受,这位“怒发冲冠”“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率领千军万马“收拾旧山河”的英雄居然会是个其貌不扬的小个子。

    即便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仅仅一位宋代画家的描绘也未必是非遵循不可的范本,民间的口碑相传早已为岳飞的英武形象作出了定论,这同样是应该尊重的历史事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阳(今河南汤阳)人。

    宋朝著名将领。

    曾于绍兴年间两次镇守江州,将近四年,占其从军生涯三分之一,并在江州购置田、地、房屋安家,母亲死后,亦安葬庐山。

    岳飞生前在其故里被金人侵占后,即择居江州,为其身后选定终老之处。

    岳飞出身雇农家庭,家境贫寒。

    少时沉默寡言,有志气,而且“生有神力”,未成年时,就能拉得开三百斤的劲弓,并能引发八石(约合一千斤)的腰弩。

    初随汤阳枪手陈广学“主技”,无所不精。

    后随同乡人周侗学骑射,攻读《孙子兵法》,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少年,深受乡人赞赏。

    宣和四年(1122年),岳飞十九岁,应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宣抚使招募,当上了一名“敢死战士”。

    靖康元年(1126年)应枢密官员刘浩招募,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参加赵构大元帅府的部队。

    靖康二年,经河北招抚使司干办公事赵九龄的引荐,得与河北招抚使张所晤谈,张所见他对兵法、军事形势,燕云山地理了如指掌,任为统领。

    不久张所被谪病死,所部在南岭山被金军包围,岳飞领一军杀出重围,辗转归附东京留守宗泽。

    宗泽赞赏岳飞的才能与勇敢,即任为“踏白使”,令其率骑兵五百抵抗进犯汜水关(今河南汜水镇西)的金兵。

    岳飞用疑兵之计,大败金兵,被提升为统领,旋又提升为统制,宗泽死,随开封留守杜充南下。

    建炎三年(1125年),金将兀术率军南下侵宋,建康行营留守杜充不战而降,金军乘机攻占杭州、取越州(今绍兴)、攻明州(今宁波),企图乘势捉拿皇帝赵构。

    面对将帅叛逃、士卒溃散、皇帝流亡、金军席卷而来、百姓惶惶呼救的局面,岳飞集合部队,刺血激励部下说:“我辈当以忠义报国,立功名、书竹帛,死且不朽。”士卒为他的爱国精神所感动,表示愿意随他抗战到底。

    于是,他先后移军驻广德军、宜兴县,安定地方秩序,收编散兵游勇,壮大军队实力,并随时率领部队,出外袭击金兵。

    四年,南侵的金军因遭到南宋军民的抵抗,准备率部北撤。

    岳飞在摸清敌情后,率领部队主动出击,大败金兵于常州、镇江,迅速收复建康(今南京),就任通泰镇抚使,由此名声大振。

    绍兴元年(131年),南宋王朝任命张俊为江淮路招讨使,要他负责征讨大江南北军贼游寇,镇压农民起义。

    并下令给驻扎在江阴的某些部队,包括屯在江阴军境内的岳飞的部队在内,一律听从张俊的节制。

    当时,江淮一带有李成、张用、曹成等游寇,其中李成拥兵十万,割据六七个州郡,称孤道寡,大有席卷江南之势。

    这年正月,其大将马进又攻占江州,三月,岳飞率军至洪州(今南昌市),与张俊会合,正值马进率军进攻洪州,连营西山。

    岳飞自请担任先锋,领兵由赣江上游的生米渡过江,出其不意,打败了马进的先锋部队,乘胜追击,直逼筠州(今高安县)。

    张俊亦督锐师至城下,两军夹击,敌力不支,乘夜逃至南康(今星子县),收复了筠州。

    李成不甘心失败,从南康调兵十万进扑,又被岳飞战败于楼子庄(属今永修),张俊引兵随后掩杀,一直追至江州,李成、马进先后北奔蕲卅(今湖北蕲春县),遂于三月十八日收复江州。

    张俊、岳飞军队,因粮草缺乏,在江州休整两个月,到五月下旬,引兵渡江,攻打李成、马进。

    马进为追兵所杀,李成率领余众,投降了伪齐。

    六月,在李成一支游寇基本平定之后,张俊大军进入鄂州境内,由张用率领的另一支游寇,见大军压境,便离开咸城,渡江东下,移驻江西的瑞昌、分宁(今修水县)一带。

    张用,河南江阴人。

    岳飞曾于建炎三年正月,率兵二千,大败张用于东京南薰门外,建立了以少胜多的奇勋。

    张俊派遣岳飞带领人马前往分宁招安,岳飞即致书张用:“吾与汝同乡,南薰门,铁路步之战,皆汝所患,今吾在此,欲战则出不战则降。”张用接书后,踌躇不决,开始布置抵抗,及至交锋,又接受了招安。

    张用被留在张俊军中作统制官。

    七月,岳飞以功擢升神武右副军统制,后又提升为都统制,驻军洪州。

    在张用接受岳飞招安之后,曹成拥众十余万,离开江西吴仙镇,向湖南的浏阳、广西的道贺(今广西贺县)两州一带流窜。

    二年正月,南宋王朝委岳飞代理湖南安抚使和潭州知州,前往征讨曹成。

    岳飞率军从洪州出发,经湖南、广西、广东境内,跟踪追剿曹成,于闰四月到达岭南的贺州,在蓬头岭击败曹成十万之众,迫使曹成接受招安。

    岳飞以功得授武安军承宣使。

    绍兴二年六月,岳飞在讨平李成、张用、曹成三股游寇后,奉命第一次驻军江州。

    这时岳家军约有二万三四千人,供应极为匮乏,然而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士兵忍饥,不敢扰民,托宿街市商店,黎明即起,为主人打扫门宇,洗涤炊具,然后离去。

    留下“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美名。

    江州百姓为感谢岳飞的功德,建岳飞祠,并塑其像于祠内,朝夕礼拜。

    死后,又将生祠改为岳王庙,庙旁建有“洗马池”、“岳公井”。

    至今九江市仍有许多岳家军的传说,如庐山西北麓的岳家市,传说是岳飞特准驻军与当地百姓集市贸易的地方。

    市内锁江楼一带,旧名“岳司门”,相传是岳飞驻扎水师的地方,现在岳司门虽不可见,然其名犹存。

    绍兴三年三月,岳飞奉命镇压虔州(今赣州市)、吉州(今吉安县)的农民起义军。

    四月初,岳飞的部队到达吉州,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在龙泉县(今遂川县)境内武陵、烈源、陈田三处结扎了无数大小营寨,由十八大王分别管领。

    岳飞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半个月后大部分被击破,李满据险抵抗的最后一个营寨,不久也被攻破,彭友,李满先后被俘。

    接着,岳飞又率军转向虔州,在兴国衣锦乡一带,同起义军交锋,由于起义军勇气有余,战斗经验不足,几百座营寨,很快被岳家军攻破,其首领全部被俘。

    于是岳飞奉命留五千兵驻虔州,选三千人马移驻广州,以精兵万人戍守江州,九月,岳飞抵达杭州,朝见赵构,赵构赏给他衣甲、马铠、弓箭,战袍等物,并奖给军旗一面,上绣“精忠岳飞”四字。

    并擢升岳飞为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继续屯驻江州,将原先在江州的傅选的部队;并入岳飞部队,江西安抚使司所管的各项军马,都听岳飞抽调使遣;驻扎在江北舒、蕲两州的部队也一律归岳飞节制。

    这时岳飞部队真正壮大、强盛起来。

    从此,沿长江的中下游,由岳州、鄂州而东到江州;湖广的山陵地区由岭南而到虔、吉二州,全都感受到岳飞军队的威慑力量。

    这时岳飞驻扎的江州,和驻扎在上游的王燮、驻扎在下游的韩世忠、刘光世形成了牢固控制沿江的四大重镇。

    绍兴四年三月,岳飞奉命收复襄阳,遂从江州移驻鄂(今武汉),又从鄂州渡江北上,亲自率领一支部队,攻打襄阳。

    六年二月,岳飞在鄂州措置驻军襄阳府,拟作直捣中原之计,不幸其母于三月二十六日病死鄂州军营。

    岳飞立即奏报南宋王朝,随带眷属,跣足徒步,扶柩葬母于庐山株岭北端之“卧虎舔尾”,建“叠翠亭”以悼母。

    南宋王朝接到岳飞奏报之后,就以御前金字牌降诏要他“起复”(孝服未满,而复起用,谓之起复),令岳飞日下返回鄂州主管军马,措置边事。

    还派一名宦官到庐山进行慰问和敦促。

    迄五月中旬,南宋王朝尚未得知岳飞返回军营的消息,除继续降诏本人敦促外,还由三省枢密院下令给岳家军全体属官将佐,要他们共同敦请,如因迟延贻误军机,他们也要受到处分。

    因此,岳飞只好“移孝作忠”,返回鄂州军营,措置军务。

    七月下旬,岳飞移军襄阳,收复伊(阳伊)、洛(洛阳)、商(州)、虢(州)等地,继而围攻陈、蔡地区,大败齐伪军,捷报传到朝廷,御旨赐封,官拜太尉。

    襄阳大捷之后,皇帝赵构和宰相张俊,对岳飞十分倚重,在解除刘世光兵柄后,有意把这支部队并到岳家军中,并在《御扎》中提出以“将雪国家之耻,拯海内之穷”的重任交给岳飞。

    时刘世光部队的兵马将佐是岳家军的两倍,将这两支部队合并之后,则岳家军的数量,全国首屈一指。

    有了这支部队,岳飞就可以实现他立志报国的理想。

    但是到真正要实行合并军队时,赵构、张俊又改变了念头,他们认为:既已罢斥了刘世光,就决不应有任何其他大将因此而得以加强威势,造成将来难以驾驭的隐患。

    于是,他们推翻前议,决定把刘世光的军队仍作为一支独立的部队,并提王德为都制,归都督府(即张俊)统领。

    谋划已定,赵构写了《御扎》通知岳飞。

    接到这封《御扎》后,他首先去找张俊,然后求见赵构,为实现并军一再作出努力,却一再遭到拒绝。

    在七年三月,岳飞怀着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离开了建康,溯江而上,路过江州,便回到庐山东林寺旁他的府第中去,写了一道奏章给南宋王朝,但又不敢对皇帝表露怨怒之情,只好说因与宰相张俊意见不合,请求解除兵权,留在庐山,为他的母亲侍完孝服。

    鄂州军营一切军务,他都委托张宪处理。

    此时,他内心矛盾,百感交集,曾写《寄东林上人》诗一首,抒发当时的心情。

    诗云:“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百折向东流。

    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长征灭土酋。

    功业要刊燕石上,归林终作赤松游。

    殷勤寄语东林老,莲社从今着力修。”这一次,岳飞一再写了三道奏扎,请求辞职;赵构也一连写了三道御扎,催他返军,经力辞未允,前往建康朝见赵构请“罪”,赵构命其回军视事,镇守江州,为淮浙援。

    岳飞遂于七年秋后,第二次驻军江州,这期间,岳飞曾施行反奸计,使金国废掉伪齐刘豫。

    并与韩世忠联合要求北伐,于八年,移镇鄂州。

    绍兴十年,金军分四路南下侵宋。

    岳飞于六月再次从鄂州出兵北伐,大破兀术“拐子马”于郾城(今河南郾城),乘胜进军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市西南)。

    两河义军纷纷响应,士气高涨,以“直捣黄龙府与诸军痛饮”相激励。

    正待渡河之际,高宗、秦桧以十二道金牌急令班师。

    岳飞接到诏令,痛心疾首,悲愤万分,高呼:“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复兴。

    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回临安(今浙江杭州)后,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

    不久,被诬入狱,于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即1142年1月27日),以“莫须有”(也许有)罪名被杀害,时年三十九岁。

    宁宗时,追封鄂王。

    有《鄂忠武王文集》,所收诗词大都慷慨激昂。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