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描写朋友的诗

    1、《知音者诚希》唐代:韩愈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行行天未晓,携酒踏明月。

    译文:世上能了解自己的人实在在太少了,正因我想起了你,使我不忍心与你分别。

    离别前的夜晚,我们能携着手走啊走,夜深了,我们仍踏在满地皎潆的月光中谈心。

    2、《绝句送巨山》宋代:刘子翚

    二年寄迹闽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译文:两年来,您托身借居在这福建山中的庙里,如今忽然转念,要离开这儿,前往浙江。

    明月不知您已经离去,深夜还是悄悄地照进您书房的小窗。

    3、《临行与故游夜别》南北朝:何逊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译文:多年来,我们一起共事,情好谊笃,如今即将与你们分别了,让人怎能不感伤。

    我这一去犹如东流的江水,不知何时才能回归。

    夜晚湿冷的雨滴,淅沥落在空旷的台阶上,室内三杯两盏淡酒,促膝话别,彻夜不眠,不知不觉间曙色已跃上窗头。

    只好放下各自手中的杯盏,何时咱们还能像现在这样把酒尽欢。

    扩展资料:

    1、《知音者诚希》赏析

    首句开门见山,喊出一声感慨,叹人间知音难觅,其势如飞瀑直下,让人直觉晴天闻雷,立刻惊警。

    在这句诗里,诗人采用典中典之法,首先化用了南朝文人刘勰之语。

    诗人又溶人了春秋战国时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识知音的典故。

    伯牙所念,子期心明。

    俞伯牙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雄伟屹立于天地之间的人格形象,像大海一样浩渺纵横于宇宙之间的胸襟气度,而钟子期的情操和智慧,恰好同他产生了共鸣和契合,于是二人成了知音。

    然而子期既死,伯牙绝弦。

    诗人溶入此典正是为抒发“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词)之慨。

    这典中之典,不仅让这句诗内容大大增量,而且还让诗人感慨的语气大大加重。

    特别是这样的诗句出自韩愈这样一个在政坛和文坛上均属顶级人物之口,再联想到他独特的身世和遭遇,就更觉得这一声感慨有雷霆万钧之力。

    这首诗写诗人与知心朋友孟郊不忍离别,只好踏着满地的月色,彻夜相叙。

    道出知音难寻,依依惜别之情。

    寥寥四句诗,写出惜别情感,生动真切,极富感染力。

    2、《绝句送巨山》赏析

    作者面对对朋友的离去,流露出浓重的悲伤。

    前两句直写,说张巨山在福建住了两年,如今要离开福建,前往浙江。

    “二年寄迹闽山寺”,表面全写张巨山,实际上带出自己与张巨山在这两年中过往密切,引出对分别的依依不舍。

    次句写张巨山离开,用了“一笑翻然”四字,看上去很洒脱,其实是故作达语。

    张巨山离开福建去浙江,既非回乡,又不是仕宦升迁,此次离别,肯定愁多欢少,因此诗人写他洒脱,正带有不得已处,加强自己对离别的不快。

    三、四句转换角度,以虚拟笔法,想像张巨山走后,人去楼空的情景,寄托自己对他的深情与怀念。

    书房依旧,但是人走了,如果是直写,便索然无味。

    历来诗人都喜欢通过明月来寄寓自己的情思,如李白“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苏台览古》)、“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刘禹锡“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都是如此。

    刘子翚这首诗也借明月来说,强调明月仍然照进书窗,增加冷漠的气氛,同时通过无情的明月表现多情的举止,衬出人的多情,等于说自己日后见到空空的书房,将更加为眼前的别离而惆怅。

    这样一转折,加深了诗的底蕴,把情感也表现得更为丰富。

    3、《临行与故游夜别》赏析

    公元507年(天监六年),何逊迁建安王水曹行参军,兼任记室,深得萧伟信任,日与游宴。

    今从镇江州,将与故游离别,自然无限惆怅。

    故开头两句便说:“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历稔”,多年也。

    “群匹”,即指故游诸人。

    共事多年,追随左右,情好谊笃,不忍遽别。

    时萧伟任扬州刺史(治所在今南京),何逊亦在刺史幕中。

    南京濒临长江。

    长江之水西天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正如古乐府《长歌行》所吟咏的那样:“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诗人不禁睹物起兴,发出深沉的喟叹:“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这尚是虚拟。

    而眼前实景更是伤人怀抱:室外夜色深沉,雨声淅沥。

    酷热的夏夜,如果来一阵滂沱暴雨,带来些许凉意,或许可以冲刷掉离人的愁思,减轻一点人们的痛苦。

    却偏偏不是!这缠绵夜雨,点点滴滴,打在人踪寂寥的空阶之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空”字,增加了无限凄凉。

    而室内灯光朦胧,离筵草草,三杯两盏淡酒,怎抵它离恨别愁!促膝话别,彻夜不眠,完全忘记了时间,曙光暗淡了灯光,方知东方之既白。

    一个“晓”字,潜藏着无限离别深情。

    叶矫然说:“何仲言体物写景,造微入妙,佳句实开唐人三昧。”(《龙性堂诗话》初集)而“夜雨”两句,正是这样的佳句。

    茫茫夜色,点点细雨,淡淡灯光,给这故游夜别的场面笼罩上一片浓重的感伤色彩。

    难怪陆时雍评此二句曰:“惨甚!闲闲两语,景色自成。”

    又曰:“‘林密户稍阴,草滋苔欲暗’,细写得幽;‘薄云岩际出,残月波中上’,轻写得妙;‘解缆及朝风,落帆依暝浦’,平写得帖;‘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深写得苦。

    此皆直绘物情,不烦妆点。”(《古诗镜》卷二十二)故游不堪离恨苦,更何况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离别在即,于是面面相觑,悲不自胜,不禁为之罢席。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同”字照应首句的“共”字,缠绵悱恻。

    而以设问作结,进一步抒发了“盛会难再”的深沉感慨,使人产生无限遐想。

    何逊的诗,题材比较狭窄,多为赠答酬唱、送别伤离之作。

    而他的可贵之处,是很少无病呻吟。

    像这首诗写离别,将寻常情事,眼前景物,信手拈来,自然清新,且情景交融,颇为动人,前后照应,耐人寻味。

    特别是“夜雨”两句,更是脍炙人口。

    唐人郑谷《文昌寓直》诗云:“何逊空阶夜雨平,朝来交直雨新晴。”于此可见其影响之深。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