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寻诗词鉴赏文各4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虚②混太清③。

    气蒸云梦泽④,波撼岳阳城。

     

    欲济⑤无舟楫,端居⑥耻圣明⑦。

      

    坐观垂钓者,徒⑧有羡鱼情。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

    张丞相指张九龄。

    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意图

    [3]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出来,已具浓郁的诗意,同时,对于在此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诗人的笔下却得到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

      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

    洞庭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加上这样的浩大水势,其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

    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

    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3]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诗人即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将“生”和“入”拟人化,“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和新从动物的角度写出了早春的特点。

    争和啄写出了春光的宝贵和鸟儿们忙碌的动态。

    莺歌燕舞的场景富有活力和生机。

    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渐和没从植物角度写出了早春的花草繁茂的景象。

    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③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抒胸臆,最能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宋词

    迷神引 宋·柳永   一叶扁舟轻帆卷。

      暂泊楚江南岸。

      孤城暮角,引胡茄怨。

      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

    柳永《迷神引》意境图

    [2]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

      觉客程劳,年光晚。

      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

      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

      芳草连空阔,残照满。

      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注释

    ①楚江:流经古楚地的那一段长江。

      ②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管乐器。

      ③平沙:平旷的沙原。

      ④画屏展:比喻山水风光佳美如画。

      ⑤黛眉浅:比喻山色暗小轿车如眉黛色。

      ⑥旧赏:往日的赏心乐事。

      ⑦游宦:离家在外作官。

      ⑧赊:远。

      ⑨旅魂:羁旅的情绪。

      ⑩思云:孤云。

    译文

    行船靠向水边,暂时停靠在楚江的南岸。

    暮色之中,孤城里响起音乐声,伴有胡笳曲的哀怨。

    江水茫茫,平沙滩上停着几只大雁,很快就被惊散。

    暮烟收起,略带寒意的树林一簇又一簇,就象是一幅画图。

    远在天边,群山显得很小,颜色如黛,也显得很浅很浅。

    以前的欢乐旧事全都轻易地忘怀,却漂泊到这偏远的地区来作小官。

    旅途劳苦,自己年岁已老。

    异乡的风物看上去如此凄凉,我一双愁眼正对着这秋景,使我更添加愁。

    这里离京师太远,更望不到秦楼。

    我孤苦在外,心魂迷乱,愁绪绵绵。

    碧色的芳草一直到天边,残阳映照着一片青草。

    可佳人却一点儿消息也没有,如同远去的断云,无影无踪。

    鉴赏

    这首《迷神引》是柳永五十岁后宦游各地的心态写照,是一首典型的羁旅行役之词。

    这首词深刻地反映了柳永的矛盾心理,特别是作为一名不得志的封建文人的苦闷与不满,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词起句写柳永宦游经过楚江,舟人将风帆收卷,靠近江岸,作好停泊准备。

    “暂泊”表示天色将晚,暂且止宿,明朝又将继续舟行。

    从起两句来看,词人一起笔便抓住了“帆卷”、“暂泊”的舟行特点,而且约略透露了旅途的劳顿。

    可见他对这种羁旅生活是很有体验的。

    继而作者以铺叙的方法对楚江暮景作了富于特征的描写。

    “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描写的是:傍晚的角声和笳声本已悲咽,又是从孤城响起,这只能勾惹羁旅之人凄黯的情绪,使之愈感旅途的寂寞了。

    “暮角”与“胡笳”定下的愁怨情调笼罩全词。

    接着自“水茫茫”始描绘了茫茫江水,平沙惊雁,漠漠寒林,淡淡远山。

    这样一幅天然优美的屏画,也衬托出游子愁怨和寂寞之感。

    上片对景色层层白描,用形象来表达感受,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下片起两句直接抒发宦游生涯的感慨,接下来将这种感慨作层层铺叙。

    旅途劳顿,风月易逝,年事衰迟,是写行役之苦:“异乡风物”,显得特别萧索,是写旅途的愁闷心情;帝都遥远,秦楼阻隔,前欢难断,意乱神迷,是写伤怀念远的情绪。

    词人深感“旧赏”与“游宦”难于两全,为了“游宦”而不得不“旧赏轻抛”。

    “帝城”指北宋都城汴京,“秦楼”借指歌楼。

    这些是词人青年时代困居京华、留连坊曲的浪漫生活的象征。

    按宋代官制,初等地方职官要想转为京官是相当困难的,因而词人看来,帝城是遥远难至的。

    宋代不许朝廷命官到青楼坊曲与歌妓往来,否则会受到同僚的弹劾,于是柳永便与歌妓及旧日生活断绝了关系。

    故而词人概叹“帝城赊,秦楼阻”。

      “芳草连空阔,残照满”是实景,形象地暗示了赊远阻隔之意;抒情中这样突然插入景语,叙写富于变化而生动多姿。

    结句“佳人无消息,断云远”,补足了“秦楼阻”之意。

    “佳人”即“秦楼”中的人,因种种原因断绝了消息,旧情象一片断云随风而逝。

    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仕途的厌倦情绪和对早年生活的向往,内心十分矛盾痛苦。

    可以说,这首《迷神引》是柳永个人生活的缩影:少年不得志,便客居京都,流连坊曲,以抒激愤;中年入仕却不得重用,又隔断秦楼难温旧梦,心中苦不堪言。

    苦不堪言却偏要言,这首词上片言“暂泊”之愁,下片道“游宦”之苦。

    大肆铺叙中见出作者心中真味,可谓技巧娴熟,意蕴隽永。

    贺圣朝·留别

    叶清臣

    满斟绿醑(xǔ)留君住,莫匆匆归去。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1]

    这首词大约是作者北宋首都汴京留别友人之作。

    全词以别易会难为主旨,上片写留饮,下片写惜别。

      开篇写作者满斟绿色的美酒,劝友人暂留,且不要匆匆归去。

    继而,词中又写作者纵酒高歌,劝友人钧,切切絮絮倾诉离情。

    这里,用春色、离愁、风雨,构成了一幅离别图:阳春佳月,风雨凄凄,离愁万绪,为下片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虽然还是以词家习惯运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来描写离愁,但设想奇特,不落俗套,给人以新颖巧妙的感觉。

    词人设想“春色”总体为“三分”,而其中的“二分”是“愁”,“一分”是“风雨”。

    这样,此时此刻的“春色”就成了“愁”与“风雨”的集合体。

    而此处的“风雨”,只是表象,实质上是明写风雨暗写愁。

      这里写“风雨”,用的就是这种以景写情的笔法。

    所谓三分春色实际上都是愁。

    词人用全部的春色来写与挚友分手时的离愁别绪,其友情之深,离别之难,不言而喻。

    作者用笔,貌轻实重,饱和了作者的全部感情,确实是情景交融、情深意长。

    苏轼著名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有句云:“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大约即是从此处脱胎。

      上片,由举杯挽留写到离别情怀,由外部行动而至内心感情,多为顺笔。

    下片则转折颇多。

    过片“花开”两句,紧承上片的离愁别绪,并进一步预写别后的相思。

    “花开”句,用韩偓《谪仙怨》“花开花谢相思”句意,但作者只写“花开花谢”而不说“相思”,实际上“相思”已包容上片的离愁别绪之中。

    “都来几许”,是说这种相思总的算来会有多少,由挚友不得长聚而引起的时序更迭、流年暗换的慨叹与迷惘,亦暗寓其中。

    这两句深化了上片的离愁。

    但作者马上又冲破了感伤缠绵的氛围,用“且高歌休诉”句一变而为高亢旷达。

    这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是作者的自我排遣,表现出作者开朗豁达的胸怀。

    可是一想到别易会难,明年此际不知能否重逢,心里不免又泛起怅惘之情,使全词再见波折。

    这首词先写离愁,继而排解宽慰,终写怅惘之情,曲折细致,语短情长。

    千秋岁引 秋景  

    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庚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它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1]

    此词的创作年代不详,但从词的情调来看,很可能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退居金陵后的晚年作品,因为它没有《桂枝香》的豪雄慷慨,也没有《浪淘沙令》的踌躇满志。

    全词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情真心切、恻恻动人、空灵婉曲地反映了作者积极的人生中的另一面,抒发了功名误身、及时退隐的的慨叹。

      上片以写景为主,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又像是一幅岑寂冷隽的秋光图。

    旅舍客馆本已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而砧上的捣衣之声表明天时渐寒,已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的时分了。

    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边人的习俗,因而寒砧上的捣衣之声便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

    “孤城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

    画角是古代军中的乐器,其音哀厉清越,高亢动人,诗人笔下常作为悲凉之声来描写。

      “孤城画角”四字便唤起了人们对空旷寥阔的异乡秋色的联想。

    下面接着说:“一派秋声入寥廓”,“一派”本应修饰秋色、秋景,而借以形容秋声,正道出了秋声的悠远哀长,给人以空间的广度感,“入廖廓”的“入”字更将无形的声音写活了。

    开头三句以极凝练的笔墨绘写秋声,而且纯然是人为的声响,并非是单纯的自然声气。

      下两句主要写作者目之所见。

    燕子东归,大雁南飞,都是秋日寻常景物,而燕子飞往那苍茫的海上,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都寓有久别返家的寓意,自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于是很自然地过度到下面两句的忆旧。

      “楚台风”用典。

    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庾楼月”亦用典。

    《世说新语·容止》中说:瘐亮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

    这里以清风明月指昔日游赏之快,而于“宛如昨”三字中表明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

      下片即景抒怀,说的是:无奈名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了自的生活。

    风流之事可惜总被抛一边。

    “当初”以下便从“风流”二字铺展开去,说当初与心上之人海誓山盟,密约私诺,然终于辜负红颜,未能兑现当时的期约。

    “华表语”用了《搜神后记》中的故事:辽东人丁令威学仙得道,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唱道:“有鸟有鸟丁令威,去象千年今来归。

    城廓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这里的“华表语”就指“去家来归”云云。

    “秦楼”本指妇女的居处,汉东府《陌上桑》中说:“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楼即为美貌坚贞的女子罗敷的居处。

    李白的《忆秦娥》中说:“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也以秦楼为思妇伤别之处,因而此处的“秦楼约”显系男女私约。

    这里王安石表面上写的是思念昔日欢会,空负情人期约,其实是借以抒发自己对政治的厌倦之情、对无羁无绊生活的留恋与向往。

    因而这几句可视为美人香草式的比兴,其意义远一般的怀恋旧情之名,故《蓼园词选》中说此词“意致清迥,翛然有出尘之想。”词意至此也已发挥殆尽,然末尾三句又宕开一笔作结,说梦回酒醒的时候,每每思量此情此景。

    梦和酒,令人浑浑噩噩,暂时忘却了心头的烦乱,然而梦终究要做完,酒也有醒时。

    一旦梦回酒醒,那忧思离恨岂不是更深地噬人心胸吗?这里的梦和酒也不单纯是指实的梦和酒。

    人生本是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上说只有从梦中醒来的人才知道原先是梦。

    而世情浑沌,众人皆醉,只有备受艰苦如屈原才自知独醒。

    因而,此处的“梦阑酒醒”正可视为作者历尽沧桑后的憣然反悟。

      作为一代风云人物的政治家,王安石也并未摆脱旧时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两者中间徘徊。

    他一面以雄才大略、执拗果断著称于史册;另一面,激烈的政治漩涡中也时时泛起激流勇退、功名误身的感慨。

    这首小词便是他后一方面思想的表露。

    无怪明代的杨慎说:“荆公此词,大有感慨,大有见道语。

    既勘破乃尔,何执拗新法,铲除正人哉?”(《词品》)杨慎对王安石政治上的评价未必得当,但以此词为表现了作者思想中与热衷政治相反的另一个侧面,却还是颇有见地的。

    [2]

    《生查子·元夕》,作者欧阳修(这确实是词哦,不是诗)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

    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

    柔情密意溢于言表。

    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

    “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

    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满”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

    头两句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

    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

    “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却已物是人非的思绪。

      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

    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

    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赏析】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一说,出自朱淑真集。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

    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

    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

    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

    “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

    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

    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

    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

    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

    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

    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世事难料,情难如愿。

    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

    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

    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个人,今生却不再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呢?那曾有的爱情真是无比难测吗?如果真的这样,那些两情相悦、缠绵悱恻的美丽韶华难道是在岁月中流走的吗?谁也不曾料到呵,错过了一季竟错过了一生。

    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怎样的伤感遗憾,怎样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

    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

    世事在变,沧海桑田。

    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

    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任君“泪湿春衫袖”,却已“不见去年人”,此情此伤,又怎奈何天?欧阳修的诗词甚多,而我独爱《生查子·元夕》。

    反复低吟浅唱“去年元夜时……”无限伤感,隐隐一怀愁绪化作一声长叹: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绵绵无绝期?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