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唢呐的发源地在哪儿

    唢呐的发源地为波斯、阿拉伯一带 ,就连唢呐这个名称,也是古代波斯诺Surnā的音译。

    唢呐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在中国出现,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

    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时代,传到中国中原地区。

    唢呐曾译作“锁呐”、“销呐”、“苏尔奈”、“锁奈”、“唆哪”等名。

    扩展资料:

    唢呐,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苇哨,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

    唢呐虽有八孔,但第七孔音与筒音超吹音相同,第八孔音与第一孔音超吹音相同。

    唢呐史料始见于明代。

    明代后期,唢呐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

    而在以戏曲音乐为基础的民间器乐中,唢呐也成为离不开的乐器。

    到了清代,唢呐称为“苏尔奈”,被编进宫廷的《回部乐》中。

    今天唢呐已成为中国各族人民使用颇广的乐器之一。

    中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唢呐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唢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