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京剧中的“十三辙”是什么

    京剧的皮黄声腔一般分为七字或十字的上下句,为便于演员熟记在心、演唱时朗朗上口,行腔韵调讲究合辙押韵,也就是每句末尾的字归到辙口,因此就有了十三辙之说。

    江阳辙如《借东风》中“习天书学兵法犹如反掌”。

    中东辙如《洪洋洞》中“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

    衣期辙如《伍子胥》中“姜子牙无事隐钓溪”。

    姑苏辙如《献地图》中“我张松卖地图不谈主顾”。

    怀来辙如《苏武牧羊》中“叹苏武身困在沙漠苦海”。

    灰堆辙如《逍遥津》中“父子们在宫中伤心落泪”。

    人辰辙如《空城计》中“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言前辙如《文昭关》中“一轮明月照窗前”。

    梭波辙如《三娘教子》中“小东人下学归言必有错”。

    发花辙如《捉放曹》中“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

    也斜辙如《贵妃醉酒》中“恼恨李三郎竟自把奴撇”。

    遥条辙如《碰碑》中“叹杨家秉忠心大宋扶保”。

    由求辙如《李陵碑》中“金乌坠玉兔升黄昏时候”。

    江阳、言前、发花、中东等辙为宽辙,应用广泛,发音嘹亮传的远。

    也斜、姑苏辙为窄辙,不多见,发音比较低回委婉。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