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填空(诗词)

    填空(诗词)

    作者好爱学习哈,香橙帮你答下啊!~~~呵呵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第二题的诗帮你赏析下:

    野望-王绩

    王绩

    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③怀采薇。

    【注释】

    ①东皋:皋,水边地。

    王绩称他在故乡的躬耕、游息之地为东皋。

    薄暮,日将落之 时。

    ②徙倚:犹徘徊、枋徨。

    ③“长歌”句: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或以为此句诗意,乃作者联想 到《诗经》中有关“采薇”的片段,长歌以抒苦闷。

    或以为此句诗意,即长歌《 采薇歌》,怀念伯夷、叔齐。

    从作者心态和全诗脉络看,前解较切。

    【评析】

    ??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

    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

    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

    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

    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

    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闲具有典型性。

    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

    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

    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武,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诗文赏析】: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

    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象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

    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

    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

    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

    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

    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

    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香橙提醒一下王绩简介啊!~~o(∩_∩)o

    王绩简介:

    王绩(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为人放诞纵酒,诗多以酒为题材,表现对现实不满,偶尔也流露出颓放消极思想。

    有《东皋子集》。

    呼呼,累哦!~~好了,OK!祝你学习进步哦!~~~~~~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