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怎么才算写文章或写诗词写的好有什么标准吗

    咳咳…楼主问的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宽泛。

    那么就用我自己的所知,尽量为你解惑吧。

    写文章的话,可以从很多角度去评定, 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评判标准。

    记得韩寒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并没有资格说另一个人写的文章好或者不好,只能说他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这篇文章。”个人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这其中不并不包括应试教育(比如中考和高考的作文评分标准),因为应试教育的作文,本身对考生的发挥就具有很大程度的限制,比如文体,比如内容,比如议论文的框架等等。

    (至于那些专业术语“柱”什么的,本人也只是稍有了解,这里不做详细分析)

    相对而言,如果作者本身读的书足够多,眼界足够开阔,文字驾驭功底好,自然很容易写出让更多人喜欢的文章来。

    只要自身的才学够好,写文章自然文思泉涌,下笔如神。

    至于诗和词,我自己也有写过蛮多的,下面举出自己曾经为一个女孩子写下的七言绝句。

    无冬(她的名字是吴冬)

    春盎不若青丝意,怜夏只羡江雨留。

    清碧还落秋风里,几分惊彻几时羞。

    自我评判的话,作为一首送人的诗,在文字方面的水准还是够的,最基本的仄起平收也没问题,二四句做到了押韵,而且这首诗在意境方面比较美,最后一句“几分惊彻几时羞”描写的就是这位女孩子。

    但是以严格标准评定,则只能顶多算中庸之作。

    因为还有以下几点做得不足:

    一、古诗词的韵律要求很严格,五言、七言绝句和律诗都有其固定的几种格式,关键体现在平仄的组合。

    而这首诗并没有严格按照要求来“填词”。

    二、一篇好的诗作最好能有出彩的用字,即古人“炼字”一说,这首诗里面也没有。

    三、没有用典,古代诗词中很多名句都有引用典故,富含深意。

    当然,这个是需要看很多古代典籍才可能拥有的能力,属于高端境界了。

    (对于写诗的初学阶段这里还有一个我自己的小技巧,相信楼主有听说过有的古人称赞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听起来这个境界很高深玄妙,其实也简单,在写诗之前,在脑海里画一幅画,画面尽量唯美一些,然后再用一些优美的文字展现出来,这样就可以在意境这个方面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在这前提下注意写诗最基本的要求,这样的诗作至少在非专业人士里是比较容易获得认可的)。

    下面是词。

    首先,词分为上下两片,不同的词牌名对应有不同的韵律格式,而且各方面要求比诗更加严格,除了韵,还有词中内容的全面性,很多古人写词都是用的“填词”这种方法,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词牌名所要求的韵律格式,所以写词,比写诗的难度,明显要大得多,下面拿柳永的《雨霖铃》来简单分析说明: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寒蝉凄切”,深秋,指明了天气,“对长亭晚”,地点和时间,“都门帐饮”,是指在京都的城门外设帐置酒送别,说明了事件背景,仅仅从上片的前两句就可以看出,作者已经将时间,地点,事件背景,已经下文所隐藏的情绪基调都作了交代,而甭提还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样千古传颂的名句,柳永的这种无疑是将自己的情感完美融入自己作品中的典范之一。

    所以从上面这个例子不难看出,如果要写词,难,要写出好词,更是难上加难。

    需要更加扎实的文学功底才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和境界。

    最表层的东西我想都已经说到了,还有些更深层的细节没有包括在内,一来个人能力有限,二来毕竟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怎么可能只靠这只言片语就能完全概括,楼主,你说呢?

    打字打累了…差不多就这样吧,希望我的这些个人经验能对楼主有一定的帮助!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