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自考
一、天下西湖何其多
据网上调查,全国许多城市,如杭州、惠州、颖州、潮州、福州、扬州(瘦西湖)、广州、雷州、兰州、西宁、桂林、许昌、寿昌、梅城、南昌、都昌、沈阳、富顺、津市、衡阳、商丘、天门等都有西湖,或都曾有西湖,素称“天下西湖三十六”。
如果将西湖的外延扩展,加上类西湖、泛西湖、广义西湖,则数量会更多。
所谓类西湖,是指与城市相互交融的城市型风景湖泊,如北京的西苑、西海,肇庆市美丽的星湖就是。
所谓泛西湖,是指与城市相距稍远,偏于市区西隅的风景湖泊,如昆明、北京、古长安的昆明湖。
广义上的西湖是指与城市关系较密切,区位不一定偏西,如武汉东湖、南湖,南京北玄武湖,荆州东北海子湖等。
为什么天下这么多城市湖泊都好名“西湖”?实乃一种“西湖文化现象”。
这是一个文人发现城市湖泊湿地园林美,地方父母官兴利除弊改善环境,历代有志之士维护风景(不使其湮没),老百姓传播公共园林西湖美,世代口碑纪念西湖人文美的全过程。
人类的生命、人类的文明都起源于水边,如今因污染或填埋,许多城市丧失了优秀的“西湖文化”美景。
为了使各地像西湖这样的城市湖泊风景园林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管理者、决策者、开发商,须首先领会其美学价值、艺术特色,保护其自然生机、传承其文化要义;严防城建扩张侵占公共园林绿地、水体,杜绝自古天下名山官占多、军占多的现象。
人民群众热爱西湖,应保证西湖属于人民。
研究“西湖文化现象”,发扬“西湖文化”精神,为人民大众建设更多更美的城市湖泊公共园林,或曰西湖山水园林,意义匪浅。
二、“ 西湖现象” 的美学情结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千百年来人们常拿苏杭比天堂,就是因为西湖周围皆为舒适优美的环境。
苏杭是比较理想的居住城市,甚或是够诗意的栖居地方。
湖泊环境往往优秀于江河环境;江河之滨好的居住环境尚需严格的风水考察、选择、改造认定。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西施也,越地苎萝山村人,是一个善良美丽、质朴勤劳的女子形象代表人物。
西施赢得人民大众数千年的喜爱,自然是大众真实情感的表白。
类此,千百年来人们把西湖看成是美的化身、美的集中表现。
无论什么季节、什么天气,无论从哪一个方向、哪一个视点观赏,西湖都象一个令人怜爱的美人。
西湖风光甲天下,半是湖山半是园。
西湖之美一半在山水,一半在人工,形式丰富,内涵深厚。
精工巧匠、诗人画家、高僧大师,使园林之胜倍极妩媚。
西湖边最早的园林为寺观园林,东南佛国深得造化。
凡可入景怡人,足以赏心悦目的园中之园,均纳入了广义的西湖园林文化范畴。
“西湖文化”最可贵的是公共开放性。
唐代以前,虽有西周王在园囿、与民同乐的记载,民者实为进园割草采薪、捕雉捉兔的劳作。
秦、汉上林苑、太液池,隋、唐“三苑”—— 东内苑、西内苑和规模最大的禁苑,听其名都不是对外开放的。
百姓只能欣赏围墙外面天然的园。
史书用褒扬的语气记载:唐长安曲江池是公共开放的风景园林。
曲江池最初为汉武帝所创,名宜春苑。
唐开元年间大加疏凿,方形成城墙“公园”。
宋代出现群体游园热。
琼林苑、金明池虽为公共园林,仅限时“令士庶纵观”,谓之“开池”。
“至上已,车驾临幸毕,即闭”(见吴自牧《梦梁录》)。
园林从只由王公贵族享用到国民大众享用,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公共园林,理所当然地受到人民群众的赞赏热爱。
在思想精神上,园林最早从娱天神到后来娱人王,再到娱官宦、娱自己,当然是令人越来越高兴和亲近。
文人与大众未有不好山水的,城市山林来自于文人士大夫的“中隐隐入市”合目的性的艺术空间。
“公共园林”则多为城市山水自然景观和与山水相关的受人们爱戴的人文景观的结合系统。
西湖就是这种优秀的城市公共园林集合体,不知不觉成了城市山林、公共园林的代名词。
在西湖这个大型的城市山水园林之中。
隐藏了众多的人文景观,林木森森、云烟万状,真所谓“东南异境”。
杭城地方官多诗人雅士(唐代以诗取士,因而诗风特盛),注重美化环境,喜好刻石、建塔、植竹、题词、编神话,留下一些遗事遗迹,为装点城市山水,积淀城市历史文化卓有贡献。
其州治、府第衙寓亦兴有园林。
最为典型的“虚白堂”面江倚山,凭栏可观潮涌、晴明能眺远山,有白居易诗作刻石于堂上。
西湖风景乃真山真水的风景,是质朴开放明快的风景,是尺度宜人、贴近大众的风景。
西湖山水同城市联系密切,城以湖美,湖以城壮。
城市居民的生活起居同西湖结下了不解之缘。
千百年来,在广大民众的审美精神中自然就积淀了对西湖浓浓的乡情、爱情。
清代艺术家李渔走遍天下,最后举家定居杭州西湖旁,即为例证。
明末清初张岱的《西湖梦寻》表现了“梦西湖如家园眷属”的情思,我们可以当成一部关于公共园林审美诗话来读。
杭州以外,广大民众在自己所生活居住的城市,只要有湖泊当然希望它像杭州西湖一样美,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具有宜人的公共空间和游赏路线,具有深层次的认同感、寄托感。
无论这个湖泊是否一定位于城市的西边,人们都热情地称她为西湖。
三、“ 西湖现象”的内在成因
天下大众都对西湖怀有深深的羡慕、审美情结,其社会基础、历史根源、美学理论、大众心理、生态效应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值得探究,并可用之于现代城市风景园林事业。
位置仅仅是西湖形成的表层原因,内在的因素还在于人文。
人文因素可超越地理位置关系,西湖的本质特征是美,公共性的美。
美的创造是她的灵魂。
西湖古代为钱塘江入海的弯口处,由于泥沙淤积而成泻湖。
“其地负会城之西,故通称西湖”,东晋隋唐以来佛寺、道观陆续绕湖建置,地方官员不断疏浚、整治,才使湖光山色永驻(见《西湖志》)。
唐李泌任杭州刺史时开凿六井,白居易曾主持筑堤保湖、蓄水溉田工程,大量植树造林、修造亭阁、点缀风景。
吴越国时,疏浚西湖,并与南运河相连。
北宋苏轼于元佑四年(1089年)发20万个民工打撩葑草筑起三里长的“苏堤”,建湖中三石塔,彻底改变了葑淤现象。
南宋以杭州为“行在”,改名临安。
城西紧邻山青水秀的西湖风景区,“湖山之景、四时无穷;虽有画工,莫能摹写”(见吴自牧《梦梁录》)。
“西湖十景”南宋已成。
值得一提的是当官者处处有,能够发现并开发城市湖山之美的官人为数有限。
古代,他们结合兴修水利工程,顺便建造城市风景园林而流芳百世。
急功近利的官员,往往达不到这种境界;有时不但不为世人造景,反而到处杀风景,为子孙留下千古遗憾。
扬州瘦西湖之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沈浮《浮生六记》,1763年),楼台画舫十里不断,成为水上游览的公共风景名胜区。
瘦西湖工程主要因皇帝南巡而兴。
大官富贾争相邀宠皇恩,尽向皇帝巡游的湖面献景,得以湖面公共景观极佳。
动机虽不在为公众,客观上却获得“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的效果。
城市公共湖山园林,离不开行政当局的管理与疏浚。
没有保护,就没有美,没有美的传承。
广州南汉西湖为当年甘溪西支流下游处开凿的人工湖,是为皇家南宫苑区。
西湖加上药洲,烟波浩淼,如蓬莱仙境。
令人感到“碧海出辰阁,青空起夏云”的岭南气象。
后遭兵燹,但有宋代经略使陈岘的整治,乃现“花药氤氲海上洲,水中云影带沙流”景象,为文人墨客喜爱。
后代均有小规模的修缮整治,明代仍为羊城八景之一。
清末明初湖周住宅增多,日渐淤塞退化。
1932年修马路,广州西湖才彻底完蛋。
这个具有近千年历史的皇家宫苑遗存最后的毁灭,距离我们今天并不十分遥远,荔湾湖是否为广州西湖第二呢?
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北方园林因自然环境条件逊于江南,园中多仿建西湖之景。
王闿道《圆明园词》记述:乾隆下江南,行幸所径,写其风景,归而作之。
若西湖苏堤,西院之类,无不仿建。
尤其圆明园还突出地再现了杭州西湖作为公共园林景观的断桥残雪、花港观鱼、双峰插云、南屏晚钟、平湖秋月、雷峰夕照、三潭印月诸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杭州西湖美景被各地效仿,情有所钟,理所当然天下处处有西湖。
城市园林南北交流、中西交流,本应如此。
四、“ 西湖文化” 的当代迷失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人们用双手治理水患、兴修水利、建设城市,投入了美的理想,艺术性的手法。
从美学的角度看,城市山林是一种合目的性的空间,是园林美的艺术空间的新开拓,也是宫苑系统的另一种理想美的大众现实化。
如桂林风景山有余,水不足。
宋时,隐山前有一个面积为700多亩的西湖。
东为漓江,南为阳江(桃花江),中间还有些湖泊,各自孤立。
水利工程朝宗渠串联成整体,水路通江,山城变水城,山水相辉映。
可惜一周姓豪绅,勾结官府、霸占西湖,改田高价出卖,至使水路堵塞、西湖消失、山城失去活力。
像周劣绅(古代地产商)这样破坏城市山水的人今天为数不少。
城市“西湖文化”的迷失盖源于此,其危害公共风景的行为比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飞机上往下看,传统的古村镇表现出很明显的规划性。
过去我们的老祖宗还通过多种软、硬手法来维护村镇的公共山水园林。
比如用宗族文化感召力、开明绅士的影响力、风水观念、村规民俗、民间故事等来统一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保护城(村)镇公共山林湖河风景。
当上述意识形态观念被全盘否定后的今天,新的、好的、民主性的公共观念却始终没能建立起来。
在建设上造成大量不健康的城区、镇区。
飞机鸟瞰图可见新村明显地比旧村乱、糟、丑。
当代的城市建设活动真可谓惊天地、动鬼神。
在造城运动中却很少有人注重造湖,尤其是造西湖,称此现象为“西湖文化”的失落,也是很恰当的。
1.不尊重科学规划 最大的错误莫过于城市规划的错误。
城市“西湖”作为风景名胜不能让城市无限制地围剿,不能让现代高楼大厦逼近湖滨水面。
不能对城市历史街区剃光头式的大拆大建。
凡是这么干的,城、湖往往两败俱伤。
杭州西湖一度要建成“浙江的香港”带来了建设性的大破坏,曾经让他们自豪不已的历史文化“富矿”正越来越贫瘠。
惠州西湖曾采取“城包湖”的规划模式,事实证明不但风景受损,城市也受拘束。
桂林要在山水之间建药厂,得不偿失,等于叫人挖自己的心肝(据说陈从周语)。
还有其他一些西湖在错误的规划中遭到覆灭的命运。
杭州西湖西进,保老城建新城,向钱塘时代(即向沿江发展)迈进,西湖得到“美容”、解放、更新。
惠州城市向江北发展,西湖方解除大破坏的威胁。
事实证明在湖周边进行城市化建设,如昆明向滇池边推进,肇庆城区正向星湖景区推进……,如此举措对西湖景观的侵害将是十分严重的,必须引起这些城市父母官的高度重视或改进。
2.开发商肆意圈地 不加制约建设,侵占好山好水,就是城市湖泊水面加速死亡之时。
如广州当年的澳洲山庄,山水豪庭等小区开发时造成了对自然山水的极大破坏;有些别墅修到了麓湖风景区的核心地段,公共的风景园林变为私家的财产,这是社会很不公平的表现。
好山好水不需要建商品房,通过建商品房改善差的山水景观才是真正的要义。
3.现代市政工程强暴 因用地广、体量大、翻动土地深,往往很容易把一个自然的、生态化的历史地段(地区)的山水要素彻底地改变面貌。
不但历史的地形地貌没了,其中蕴含的人文要素也都摧毁干净。
工程的尺度大于湖泊山体的尺度,如果不加保护规划,精心设计,即使地理尺度的环境也很容易被破坏。
4.缺乏水利设施保护 水体表现出弱者态势,很容易被侵占消亡。
“西湖文化”或者说西湖景观包含了众多的人文历史内容的积淀。
即使西湖的水面还在、湖岸还在,铲除了固有的人文景观,代替几个简单的广场、硬质护坡是无法弥补精神空虚的。
许昌小西湖“虽小亦西子”(苏轼),始兴于隋唐,与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等人有关;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将汉献帝困于此。
可惜现衰落为一路边的小水沟。
5.机关不愿搬迁 “天下名山僧占多”并非贬意之话,宗教活动开发了风景区。
郭沫若先生后来推论:“天下名山匪占多”、“天下名山军占多”,最后就是“天下名山官占多”、“商占多”倒是真正非褒意的了。
杭州西湖为了整治风景,为了还西湖的本来面目,劝某些机关搬迁,好歹用了八年之久,不能不令人感到悲哀!
五、“ 西湖文化”的灵魂回归
人居环境需要“西湖文化”。
历史上杭州、惠州、颖州等西湖的美名效应、位置效应、景观效应、名人效应、文学效应、集景效应……,引得人人向往、世界传颂。
现今城市风景“西湖文化”含量甚少。
如何开创“西湖文化”的新时代,须好生思考。
1.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保护湿地公共园林。
规划首先反映的是当地领导者的思想追求和喜爱。
任何一项错误决策的纠正,也只能等待决策者(部门)自己纠正,其他无纠正能力。
一个好的方案在于一个英明的领导。
《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送审稿)》于2004年通过专家评审。
其中评审员毛昭晰教授感慨不已。
他说:“这个规划,我们已经等了21年了!”经过21年等于1/5 个世纪后,杭州的规划才走上正确的道路,西湖才获得解放、新生。
由“三面云山一面城”到“杭州越来越不像杭州”,过渡到“腾出老城、为国敛财”,“走向富春江时代”,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惠州西湖是在1989年的城市规划出台后,才纠正了城市啃嗤西湖的命运。
湖、城各有发展方向和目标。
多年来的治理,西湖终获国家风景名胜区称号,城市向江北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曾几何时,常听到“救救漓江”,“救救王城”的呼声。
说到底就是规划中的矛盾问题困扰着人和山、和水。
等到喜好在桂林山水中抓工业的一个市长升官或平调,问题才得到缓解。
广州的规划经过一番论证,有了新发展。
拉开距离,大组团式方案缓解了不少矛盾。
广州亦可明确向杭州学习:保老城、建新城,拓展西湖(类西湖),“腾出老城空间去赚钱”。
“新的自去新,旧的自有味”。
可惜名城古城区还在大拆大建。
这个危险的做法将使历史街区彻底泯灭,至今还没引起当局者足够的醒悟。
2.让更多的人,首先是领导人善于发现西湖之美。
人们的周围不是没有美,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当年许多扬名天下的西湖之美,大多是为被流放、被贬官的文化人所发现、所创造的。
这些人身陷困境、思想冷静、急民所急、少功利性,其深刻的艺术规划素养,能够制定英明的决策。
牙城旧治拓篱蕃,留得西湖翠浪翻。
苏轼善于处理城市与山水的关系,在琼州时也十分关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清人江逢辰云:“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统治者作为贬谪和惩罚官吏的“蛮夷貔貊之乡,瘴疠之地”的惠州,因苏东坡而成风景名胜之邦。
白居易也是贴近民众、贴近自然之诗人,在苏州、杭州、庐山等地,留下了治山治水、创造湖山之美的诗歌。
柳宗元、韩愈、葛洪、牛憎孺、李德裕、唐庚、陈知柔、陈鹏飞、苏辙等文人都因贬谪而留下对西湖之审美关照。
3.开展全民性的建设山水生态城市运动,发扬西湖文化精神。
建设山水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就是发扬“西湖文化精神”。
保护湖泊,建湿地公园。
使湖泊的生态功能、调温调湿功能、防涝防旱功能、植物保护动物保护功能、美学功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市政工程应该成为装点河山的风景物。
西湖之美是大众化的美、天然之美、人性亲切尺度之美。
全城市民的义务职责是创建、保护、传承西湖文化之美。
4.让天下所有的西湖风景名胜成为民间文化、民族文化艺术的载体。
中国的湖泊风景,尤其是大城市周边的西湖风景,应该成为地方民族文化艺术、民俗文化艺术载体。
无论是物质性的,还是非物质性的,无能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城市西湖应为一个大的舞台、大文化艺术馆、历史文物馆。
少立几根罗马柱,少铺些硬质广场。
让国外友人一看到西湖,就感到这是中国的湖、中华民族的湖。
“西湖文化”是中国人最优美的水文化